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深入详解iOS适配技术

iPhone自诞生以来,随着其屏幕尺寸不断的多样化,屏幕适配的技术一直在发展更新。目前,iOS系统版本已经更新到9.3,XCode的最新版本已经是7.3,仅iPhone历史产品的尺寸就已经有4种:3.5英寸、4.0英寸、4.7英寸、5.5英寸。最近,iPhone家族又诞生一款iPhoneSE,鉴于这款iPhoneSE的屏幕尺寸和iPhone5S的尺寸一模一样——同样是4.0英寸,广大iOS开发者可算是松了口气,不然iOS的屏幕尺寸真的是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 按照时间顺序,屏幕适配是这样发展的:纯代码计算frame-> autoresizing(早期进行UI布局的技术,仅适用于约束父子控件之间的关系)->AutoLayout(iOS6/2012年、iPhone5被引入,比autoresizing更加高级,旨在替代autoresizing,可以设置任何控件之间的关系)->sizeClass(iOS8出现,用于解决越来越多的屏幕尺寸的适配问题)。 在iPhone3gs时代,手机的屏幕尺寸有且只有一种,也就是3.5英寸。开发app的时候,根本不用考虑同一个视图在不同尺寸的屏幕上显示的问题。iOS开发者完全可以用纯代码的方式把一个控件的frame写死。 后来apple公司推出了4.0英寸的iPhone5和iPhone5S,所以,针对于不同尺寸的屏幕,再把控件的frame写死就不可取了。(其实也不是不可取,很多iOS开发者做屏幕适配的时候不是用的autoresizing或autolayout,而是以代码的方式动态获取屏幕的尺寸,然后根据屏幕的尺寸来写死子控件的frame。使用这种方式你会在代码中无辜增加很多if...else... 的条件判断语句。另一种方式是获取到屏幕的尺寸后,按照控件和屏幕的比例来设置控件的frame,其本质上也是写死frame。所以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毕竟将来会回出现越来越多的屏幕尺寸。从开发的角度,重复繁琐的代码会牵绊住开发者的进度;从程序设计角度,这样的设计思路不够高级,且日后不易于拓展和维护。)

07

移动端适配大法

前端代码的编写永远逃不过“兼容”二词,从前PC时代,因为IE的傲娇,导致程序猿们一直在兼容IE的道路上挣扎,如今移动设备的普及,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仿佛马上就要摆脱IE了,可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移动端确实不用考虑IE了,各种CSS新特性也用的爽到飞起,但一座大山压了过来,那就是分辨率的适配,移动端由于展示区域比较小,因此对于页面在不同分辨率手机上的展示细节也要求更加严格,这时像PC端有些固定宽高的布局方式显然不适应,我们被要求对于不同大小手机页面能自适应,真是非常有(tong)趣(ku)呢~ 话不多说,下面就总结了一些移动端常用的适配手法:

02

手机的尺寸、分辨率、像素密度的关系「建议收藏」

前言 一直以来,对手机屏幕尺寸、分辨率、像素和像素密度之间对关系摸不到头脑,今天就借此机会,学习记录一下啦。 屏幕(主屏)尺寸是什么,怎么算? 平时我们买手机,都有尺寸多大,比如苹果6s是5英寸的,华为p8是5.2英寸的,那么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开始以为是屏幕的面积大小,后来通过查询资料才知道,英寸是长度大小,不是面积单位,所以当然不是屏幕的面积咯。其实手机的尺寸其实代表手机屏幕的对角线长度。英寸和厘米的换算公式是: **1英寸(inch)=2.54厘米(cm)** 分辨率是什么? 比如我们看苹果6s的分辨率是1920PX*1080PX,这代表什么呢? 我们看到单位是PX,PX就是我们熟悉的像素,也就是苹果6s手机屏幕是由1920乘1080个像素组成的,1920代表的是手机纵向,1080代表的是手机的横向。 什么是屏幕像素密度? 屏幕像素密度,即每英寸屏幕所拥有的像素数,英文简称PPI。在读到这个每英寸屏幕时,我曾经深深的疑惑,这个每英寸是不是每平方英寸的简称呢?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这个英寸跟之前手机屏幕的尺寸一样,也是对角线的长度。所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屏幕像素密度,即在一个对角线长度为1英寸的正方形内所拥有的像素数。 ####屏幕像素密度,分辨率,屏幕尺寸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这三个专业名词之间,有着非常严谨的关系。为啥说严谨呢,因为这三者之间,有一个公式可以表示。

02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