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linus服务器内核参数介绍(2)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 400000 #该参数决定了,网络设备接收数据包的速率比内核处理这些包的速率快时,允许送到队列的数据包的最大数目。 net.core.optmem_max = 10000000 #该参数指定了每个套接字所允许的最大缓冲区的大小 net.core.rmem_default = 10000000 #指定了接收套接字缓冲区大小的缺省值(以字节为单位)。 net.core.rmem_max = 10000000 #指定了接收套接字缓冲区大小的最大值(以字节为单位)。 net.core.somaxconn = 100000 #Linux kernel参数,表示socket监听的backlog(监听队列)上限 net.core.wmem_default = 11059200 #定义默认的发送窗口大小;对于更大的 BDP 来说,这个大小也应该更大。 net.core.wmem_max = 11059200 #定义发送窗口的最大大小;对于更大的 BDP 来说,这个大小也应该更大。 net.ipv4.conf.all.rp_filter = 1 net.ipv4.conf.default.rp_filter = 1 #严谨模式 1 (推荐) #松散模式 0 net.ipv4.tcp_congestion_control = bic #默认推荐设置是 htcp net.ipv4.tcp_window_scaling = 0 #关闭tcp_window_scaling #启用 RFC 1323 定义的 window scaling;要支持超过 64KB 的窗口,必须启用该值。 net.ipv4.tcp_ecn = 0 #把TCP的直接拥塞通告(tcp_ecn)关掉 net.ipv4.tcp_sack = 1 #关闭tcp_sack #启用有选择的应答(Selective Acknowledgment), #这可以通过有选择地应答乱序接收到的报文来提高性能(这样可以让发送者只发送丢失的报文段); #(对于广域网通信来说)这个选项应该启用,但是这会增加对 CPU 的占用。 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 10000 #表示系统同时保持TIME_WAIT套接字的最大数量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8192 #表示SYN队列长度,默认1024,改成8192,可以容纳更多等待连接的网络连接数。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表示开启SYN Cookies。当出现SYN等待队列溢出时,启用cookies来处理,可防范少量SYN攻击,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timestamps = 1 #开启TCP时间戳 #以一种比重发超时更精确的方法(请参阅 RFC 1323)来启用对 RTT 的计算;为了实现更好的性能应该启用这个选项。 net.ipv4.tcp_tw_reuse = 1 #表示开启重用。允许将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于新的TCP连接,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表示开启TCP连接中TIME-WAIT sockets的快速回收,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10 #表示如果套接字由本端要求关闭,这个参数决定了它保持在FIN-WAIT-2状态的时间。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1800 #表示当keepalive起用的时候,TCP发送keepalive消息的频度。缺省是2小时,改为30分钟。 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 = 3 #如果对方不予应答,探测包的发送次数 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 = 15 #keepalive探测包的发送间隔 net.ipv4.tcp_mem #确定 TCP 栈应该如何反映内存使用;每个值的单位都是内存页(通常是 4KB)。 #第一个值是内存使用的下限。 #第二个值是内存压力模式开始对缓冲区使用应用压力的上限。 #第三个值是内存上限。在这个层次上可以将报文丢弃,从而减少对内存的使用。对于较大的 BDP 可以增大这些值(但是要记住,其单位是内存页,而不是字节)。 net.ipv4.tcp_rmem #与 tcp_wmem 类似,不过它表示的是为自动调优所使用的接收缓冲区的值。 net.ipv4.tcp_wmem = 30000000 30000000 30000000 #为自动调优定义每个 socket 使用的内存。 #第一个值是为 socket 的发送缓冲区分配的最少字节数。 #第二个值是默认值(该

02

Redis 线程模型

【1】Redis 是基于 Reactor 模式开发的网络事件处理器:这个处理器被称为文件事件处理器(file event handler),这个文件事件处理器是单线程的,所以 Redis 才叫做单线程的模型: ■ 文件事件处理器使用 I/O 多路复用(multiplexing)机制监听多个套接字 Socket,根据 Socket 上的事件来选择对应的事件处理器进行处理。 ■ 当被监听的套接字准备好执行连接应答(accept)、读取(read)、写入(write)、关闭(close)等操作时。与操作相对应的文件事件就会产生,这时文件事件处理器就会调用套接字之前关联好的事件处理器来处理这些事件。 【2】虽然文件事件处理器以单线程的方式运行,但其使用 I/O 多路复用程序来监听多个套接字,文件事件处理器既实现了高性能的网络通信模型,又可以很好地与 Redis 服务器中其他同样以单线程方式运行的模块进行对接,这保持了 Redis 内部单线程设计的简单性。

02

TCP连接数配置修改

#表示开启SYN Cookies。当出现SYN等待队列溢出时,启用cookies来处理,可防范少量SYN攻击,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tw_reuse = 1 #表示开启重用。允许将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于新的TCP连接,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表示开启TCP连接中TIME-WAIT sockets的快速回收,默认为0,表示关闭。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30 #表示如果套接字由本端要求关闭,这个参数决定了它保持在FIN-WAIT-2状态的时间。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1200 #表示当keepalive起用的时候,TCP发送keepalive消息的频度。缺省是2小时,改为20分钟。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表示用于向外连接的端口范围。缺省情况下很小:32768到61000,改为1024到65000。 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 5000 #表示系统同时保持TIME_WAIT套接字的最大数量,如果超过这个数字, #TIME_WAIT套接字将立刻被清除并打印警告信息。默认为180000,改为5000。 #对于Apache、Nginx等服务器,上几行的参数可以很好地减少TIME_WAIT套接字数量,

05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