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基于规则架构-架构案例2019(三十九)

某电子商务公司为了更好地管理用户,提升企业销售业绩,拟开发一套用户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根据用户的消费级别、消费历史、信用情况等指标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的用户提供相应的折扣方案。在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阶段,电子商务公司提出的需求、质量属性描述和架构特性如下: (a)用户目前分为普通用户、银卡用户、金卡用户和白金用户四个等级,后续需要能够根据消费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b)系统应该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能够对黑客的攻击行为进行检测与防御; (c)在正常负载情况下,系统应在0.5秒内对用户的商品查询请求进行响应; (d)在各种节假日或公司活动中,针对所有级别用户,系统均能够根据用户实时的消费情况动态调整折扣力度; (e)系统主站点断电后,应在5秒内将请求重定向到备用站点; (f)系统支持中文昵称,但用户名要求必须以字母开头,长度不少于8个字符; (g)当系统发生网络失效后,需要在15秒内发现错误并启用备用网络; (h)系统在展示商品的实时视频时,需要保证视频画面具有1024x768像素的分辨率,40帧/秒的速率; (i)系统要扩容时,应保证在10人●月内完成所有的部署与测试工作; (j)系统应对用户信息数据库的所有操作都进行完整记录; (k)更改系统的Web界面接口必须在4人●周内完成; (l)系统必须提供远程调试接口,并支持远程调试。 在对系统需求、质量属性描述和架构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该系统架构师给出了两种候选的架构设计方案,公司目前正在组织相关专家对系统架构进行评估。

02

支撑百万并发的数据库架构如何设计?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分库分表啊!但是实际上,数据库层面的分库分表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其不同的作用如何应对不同的场景,我觉得很多同学可能都没搞清楚。 用一个创业公司的发展作为背景引入—— 假如我们现在是一个小创业公司,注册用户就 20 万,每天活跃用户就 1 万,每天单表数据量就 1000,然后高峰期每秒钟并发请求最多就 10。 天呐!就这种系统,随便找一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然后带几个年轻工程师,随便干干都可以做出来。 因为这样的系统,实际上主要就是在前期进行快速的业务功能开发,搞一个单块系统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然后连接一个数据库就可以了。 接着大家就是不停地在一个工程里填充进去各种业务代码,尽快把公司的业务支撑起来。 如下图所示:

03

系统架构师论文-论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通过XXX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以下简称收费系统),来论述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收费系统是我公司近年来接的较为大型的项目,管理结构为三层结构:公司级、收费中心级、收费站级,各级之间即可独立的完成自身业务,又有自上而下的管理关系。收费中心、收费站均为三层C/S结构,公司级采取B/S结构。该系统的数据库也按照三层来设计,收费站存放本站的所有流水数据,收费中心存放所有数据,公司本部存放查询用汇总数据,收费站与收费中心使用事务复制来同歩数据,而收费中心与公司本部使用快照复制来同歩数据,并且使用分级的方法来测试收费站、收费中心与公司本部之间的数据同歩。 在本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我担任了数据库的设计工作。

01

数据库PostrageSQL-高可用、负载均衡和复制

数据库服务器可以一起工作,这样如果主要的服务器失效则允许一个第二服务器快速接手它的任务(高可用性),或者可以允许多个计算机提供相同的数据(负载均衡)。理想情况下,数据库服务器能够无缝地一起工作。提供静态网页服务的网页服务器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把网页请求均衡到多个机器来组合。事实上,只读的数据库服务器也可以相对容易地组合起来。不幸的是,大部分数据库服务器收到的请求是读/写混合的,并且读/写服务器更难于组合。这是因为尽管只读数据只需要在每台服务器上放置一次,但对于任意服务器的一次写动作却必须被传播给所有的服务器,这样才能保证未来对于那些服务器的读请求能返回一致的结果。

02

数据库PostrageSQL-高可用、负载均衡和复制

数据库服务器可以一起工作,这样如果主要的服务器失效则允许一个第二服务器快速接手它的任务(高可用性),或者可以允许多个计算机提供相同的数据(负载均衡)。理想情况下,数据库服务器能够无缝地一起工作。提供静态网页服务的网页服务器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把网页请求均衡到多个机器来组合。事实上,只读的数据库服务器也可以相对容易地组合起来。不幸的是,大部分数据库服务器收到的请求是读/写混合的,并且读/写服务器更难于组合。这是因为尽管只读数据只需要在每台服务器上放置一次,但对于任意服务器的一次写动作却必须被传播给所有的服务器,这样才能保证未来对于那些服务器的读请求能返回一致的结果。

02

如何优化数据库性能

1、硬件调整性能  最有可能影响性能的是磁盘和网络吞吐量,解决办法  扩大虚拟内存,并保证有足够可以扩充的空间;把数据库服务器上的不必要服务关闭掉  把数据库服务器和主域服务器分开  把SQL数据库服务器的吞吐量调为最大  在具有一个以上处理器的机器上运行SQL  2、调整数据库  若对该表的查询频率比较高,则建立索引;建立索引时,想尽对该表的所有查询搜索操作, 按照where选择条件建立索引,尽量为整型键建立为有且只有一个簇集索引,数据在物理上按顺序在数据页上,缩短查找范围,为在查询经常使用的全部列建立非簇集索引,能最大地覆盖查询;但是索引不可太多,执行UPDATE  DELETE  INSERT语句需要用于维护这些索引的开销量急剧增加;避免在索引中有太多的索引键;避免使用大型数据类型的列为索引;保证每个索引键值有少数行。  3、使用存储过程 应用程序的实现过程中,能够采用存储过程实现的对数据库的操作尽量通过存储过程来实现,因为存储过程是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的一次性被设计、编码、测试,并被再次使用,需要执行该任务的应用可以简单地执行存储过程,并且只返回结果集或者数值,这样不仅可以使程序模块化,同时提高响应速度,减少网络流量,并且通过输入参数接受输入,使得在应用中完成逻辑的一致性实现。  4、应用程序结构和算法  建立查询条件索引仅仅是提高速度的前提条件,响应速度的提高还依赖于对索引的使用。因为人们在使用SQL时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即太关注于所得的结果是否正确,特别是对数据量不是特别大的数据库操作时,是否建立索引和使用索引的好坏对程序的响应速度并不大,因此程序员在书写程序时就忽略了不同的实现方法之间可能存在的性能差异,这种性能差异在数据量特别大时或者大型的或是复杂的数据库环境中(如联机事务处理OLTP或决策支持系统DSS)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不良的SQL往往来自于不恰当的索引设计、不充份的连接条件和不可优化的where子句。在对它们进行适当的优化后,其运行速度有了明显地提高!

05

支撑海量数据的数据库架构如何设计?

作为一个全球人数最多的国家,一个再怎么凄惨的行业,都能找出很多的人为之付出。而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IT公司绝对比牛毛还多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是创业公司,长期存活的真的不多。大多数的IT项目在注册量从0-100万,日活跃1-5万,说实话就这种系统随便找一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然后带几个年轻工程师,随便干干都可以做出来。 因为这样的系统,实际上主要就是在前期快速的进行业务功能的开发,搞一个单块系统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然后连接一个数据库就可以了。接着大家就是不停的在一个工程里填充进去各种业务代码,尽快把公司的业务支撑起来。

02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