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d Levels 例如金牌银牌铜牌会员,适合“合作的”社区; 社区的成员需要计算自己的个人成长,需要了解自己进步了多少,自己和社区互动有多深。 (注意本文探讨的积分是和等级挂钩的积分,纯兑换类,不和等级挂钩的不在讨论范围) 一般不鼓励,除非你的社区就是为了竞争而存在。比如游戏、体育。 要鼓励 performance 不要鼓励 activity Performance 和 activity 有什么区别呢?英英字典看的比较清楚: ? 要鼓励有质量的行为,而不是单纯的行为重复。 )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当我们可以满足用户越高阶的需求,用户的满意度越高,粘性越大,由此做出的行为也越有质量。 法国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夫·安德烈的书《自尊的力量》告诉我们,良好的自尊(Esteem)来自自我的成就和他人的关注。 了解了行为刺激和成就感刺激的区别,就能解释为什么 QQ 有等级制度。
仅需快速植入SDK,便可通过设定精准的用户标签,使用有效提升消息抵达率的双Service联合保活通道和每分钟可容纳1800万推送消息的系统,实现终端消息秒级到达,满足App的各项推送需求。 营销活动 场景说明:游戏类、电商类等 App 经常需要产品推广和营销活动,App 通过调用移动推送 API,精准筛选标签,圈选目标营销受众,进行定向消息推送,以更主动的方式触达更多用户,吸引用户消费,从而提升最终营销活动转化效果 用户促活 场景说明:产品通常需要针对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用户进行分层促活运营,如对新用户推送产品引导等。 通过对新用户进行精准定位,判断用户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用户最可能感兴趣的活动等,定向主动地进行消息推送,提升次日留存,最终实现活跃用户的增长。 App 通过使用移动推送TPNS的海量消息并发、独享毫秒级消息推送的通道能力,对设有特定标签的用户进行消息通知,在最短时效内触达更多用户,从而提升推送内容的阅读量和用户粘性。
热卖云产品年终特惠,2核2G轻量应用服务器7.33元/月起,更多上云必备产品助力您轻松上云
仅需快速植入SDK,便可通过设定精准的用户标签,使用有效提升消息抵达率的双Service联合保活通道和每分钟可容纳1800万推送消息的系统,实现终端消息秒级到达,满足App的各项推送需求。 营销活动 场景说明:游戏类、电商类等 App 经常需要产品推广和营销活动,App 通过调用移动推送 API,精准筛选标签,圈选目标营销受众,进行定向消息推送,以更主动的方式触达更多用户,吸引用户消费, 用户促活 场景说明:产品通常需要针对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用户进行分层促活运营,如对新用户推送产品引导等。 通过对新用户进行精准定位,判断用户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用户最可能感兴趣的活动等,定向主动地进行消息推送,提升次日留存,最终实现活跃用户的增长。 ? App 通过使用移动推送TPNS的海量消息并发、独享毫秒级消息推送的通道能力,对设有特定标签的用户进行消息通知,在最短时效内触达更多用户,从而提升推送内容的阅读量和用户粘性。 ?
如果按照用户生命周期:新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流失期5个阶段来进行配比,他们的关系大致如下: 留存阶段在一个用户的生命周期中占据的时间最长,所以用户运营(除拉新外)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尽可能延长用户在 按照互联网APP用户留存率定义来划分,我们可以将用户留存率分成次日留存率、7日留存率、30日留存率,这是最笼统的留存看法,具体到某个APP,还要根据APP属性细看具体的留存指标,具体到每家企业/APP产品价值不同 用户留存率的四大方向 1. 用户留存 蛮多人的邮箱应该都类似“***给你发私信了,****给你评论了,****关注了你”的邮件,因为对于新用户以及潜水的用户来说,产品需要给我们推荐产品内优质活跃的用户,做好推荐系统让我们快速形成更多的好友关系连接 物质留存 做积分商城或者说积分体系,是目前最常见的物质提高用户留存率的手段,有很多不错的APP在积分商城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先例,而且效果显著,如天猫、滴滴、赶集等。
对于每一个商家而言,小程序现在已经是必备的利器,但是很多商家开发了微信小程序却不知道怎么拉新和留存,今天速成应用小程序小编就跟大家说说小程序有哪些拉新促活留存的能力。 所谓新五亿人群,指的是微信10亿月活用户,减去以淘宝、美团、拼多多等5亿用户群体,基本还剩下5亿月活空间,小程序是个很好的可以触达这部分人群的重要方式。 第一,在小程序开始沉淀和突出内容性的东西,让用户可以在小程序里观看,能够贡献时长,有了时长以后,它的留存率就会有一定的提升。 第二,建立积分体系。 首先,因为App的留存是小程序的两倍;其次这也是一个防守策略,小程序做很多玩法和策略容易受到平台的管制,有App之后可以自己圈一块田,相对比较安全。 1、触达能力 开发者可以发送模板消息给接受过服务的用户, 用户在某个小程序中支付成功后,支持开发者在7天内向用户发3条模板消息。在在这一点上,开发者可以轻易实现用户唤醒和留存。
鉴于以上问题,本文将指出一种通用的用户留存定义,并提供通用的计算流程以及具体的表结构设计。 0x01 简介 用户留存在不同的业务场景有不同的定义方式,比如说用户注册留存和用户活跃留存等。 虽说定义方式不同,但大致思路和计算方式基本相同,本文将以用户活跃留存为例进行说明。 用户留存分析一般会分析两个指标:用户留存数和用户留存率。 我们讲用户留存的计算设计分为三部分:数据流设计、表结构设计和通用代码设计。 一、数据流和表结构 数据流和表结构可以放在一起讨论,为了简单说明,我设计了最简单能说明观点的表结构。 如下图,是整个计算流程,我们设计了两张表:用户留存中间表和用户留存报表。注意一下用户留存表中的type字段,它表示的用户留存的类型,看注释可知每个取值的含义。 ? 我们设计用户留存中间表的原因是这样可以将中间表提供给数据分析使用,方便用该表和各种数据做交集用户,因此保留了uid的粒度。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概念区别 究竟什么是用户态,什么是内核态,这两个基本概念以前一直理解得不是很清楚,根本原因个人觉得是在于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在写程序时关注的重点和着眼的角度放在了实现的功能和代码的逻辑性上 3)用户态和内核态 现在我们从特权级的调度来理解用户态和内核态就比较好理解了,当程序运行在3级特权级上时,就可以称之为运行在用户态,因为这是最低特权级,是普通的用户进程运行的特权级,大部分用户直接面对的程序都是运行在用户态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转换 1)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的3种方式 a. 2)具体的切换操作 从触发方式上看,可以认为存在前述3种不同的类型,但是从最终实际完成由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操作上来说,涉及的关键步骤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任何区别,都相当于执行了一个中断响应的过程,因为系统调用实际上最终是中断机制实现的 ,而异常和中断的处理机制基本上也是一致的,关于它们的具体区别这里不再赘述。
寻求业务增长点的核心是找到目标用户,去了解目标用户的偏好,投其所好,以群聚人;最常用的方法是找到现有用户中留存久的忠实用户,以小见大,看见我们要寻找的用户。 下文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分析留存11月之久的3898用户 1,3898个用户哪里来? 1,什么是留存? 指设备从激活到活跃这一时间上的状态。留存的反向是流失。 2,什么是购买用户? ; 累积购买金额超过5K的占比为:33.48%; 用户购买最大单价的类目集中在:美妆,箱包,配饰和女鞋; 用户购买最大单价的品牌前五位:Coach,Michael Kors,WHOO,Gucci,Sulwhasoo 建议: 主推用户购买频次高类目和用户喜欢的品牌,同时也要引导用户发现优先的品牌,避免类目之间的不均衡发展。 3,针对不同等级的用户群体,提供不同类目和品牌产品服务,做好消费升级。 - END -
今天分享一个用户留存模型的设计 1、抛出问题 用户留存是用户分析中最常用到的指标之一。 我们常常接到这样的需求: ~我们要看1天、2天、3天、4天 … 7天的留存~ ~我们要看1天、2天、3天、4天 … 28天的留存~ 还有一些不按套路出牌的: ~我们要看第33天的留存~ ~我们要看第56 只计算近90天的留存,是因为经过考察,有99%需求,都是计算90天以内的留存。 这样以来,每天更新近90天的用户留存,不仅解决了跑数的问题,同时,表里已经计算好了1~90天用户的留存情况 。 --要计算2019-08-01日活跃用户的 7日留存用户数,20日留存用户数: select sum(liucun_map['lc7'])), sum(liucun_map['lc20
、异常、陷入机制(访管指令) 内核态—>用户态:设置程序状态字PSW 内核态与用户态的区别 通常来说,以下三种情况会导致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 系统调用: 这是用户态进程主动要求切换到内核态的一种方式,用户态进程通过系统调用申请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程序完成工作 比如硬盘读写操作完成,系统会切换到硬盘读写的中断处理程序中执行后续操作等。 其中系统调用可以认为是用户进程主动发起的,异常和外围设备中断则是被动的。 此时处理器处于特权级最高的(0级)内核代码中执行。当进程处于内核态时,执行的内核代码会使用当前进程的内核栈。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内核栈。当进程在执行用户自己的代码时,则称其处于用户运行态(用户态)。 Linux使用了Ring3级别运行用户态,Ring0作为 内核态,没有使用Ring1和Ring2。Ring3状态不能访问Ring0的地址空间,包括代码和数据。 Linux进程的4GB地址空间,3G-4G部 分大家是共享的,是内核态的地址空间,这里存放在整个内核的代码和所有的内核模块,以及内核所维护的数据。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内核态和用户态区别 内核态和用户态区别 当一个任务(进程)执行系统调用而陷入内核代码中执行时,我们就称进程处于内核运行态(或简称为内核态)。 而一般的函数由软件包中的函数库提供,如sin()、cos()等。在语法上两者没有区别。 3、一般情况:系统调用运行在核心态,函数运行在用户态。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概念区别 究竟什么是用户态,什么是内核态,这两个基本概念以前一直理解得不是很清楚,根本原因个人觉得是在于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在写程序时关注的重点和着眼的角度放在了实现的功能和代码的逻辑性上 3)用户态和内核态 现在我们从特权级的调度来理解用户态和内核态就比较好理解了,当程序运行在3级特权级上时,就可以称之为运行在用户态,因为这是最低特权级,是普通的用户进程运行的特权级,大部分用户直接面对的程序都是运行在用户态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转换 1)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的3种方式 a.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1、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区别? 明白这两个概念之前,我们得知道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 Linux使用了Ring3级别运行用户态。Ring0作为内核态,没有使用Ring1和Ring2.Ring3不能访问Ring0的地址空间,包括代码和数量。 Linux进程的4GB空间,3G-4G这1G部分大家是共享的,是内核态的地址空间,这里存放在整个内核代码和所有的内核模块,以及内核所维护的数据。 2、用户态和内核态的转换 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的3种方式:a.系统调用 b.异常 c.外围设备的中断 a.系统调用 这是用户进程主动要求切换到内核态的一种方式,用户进程通过系统调用申请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程序完成工作 :如果返回值小于四个字节通过eax寄存器带出 若在4-8之间用eax和ecx带出 大于8通过生成临时对象或者变量带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OpenStack报告推荐了一些方法来增加女性对开源开发的贡献 社区通过鼓励开放对话和邀请各种思想、经验和人才的环境得到加强。 令人鼓舞的是,OpenStack领导层和治理中的女性数量远远超过了更广泛的技术行业中的女性。不出所料,该报告强调,女性通常在非技术领域贡献更大。 它们包括: 扩展未来研究的参数,包括营销和社区建设功能,以更充分地代表整个项目范围; 投资于指导和跟踪项目,为社区通过其各自的基金会推动的高潜力女性领导候选人提供指导和跟踪; 与性别多样性和保留度最高的技术项目合作 ,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有效的,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利用这些最佳实践;和 研究现有项目对社区留住妇女以宣传最佳做法的影响,认识到多样性和包容性同等重要。 这份报告——它的见解和建议——构成了我在洛杉矶开源峰会上主持的一场会议的基础。我们将更详细地探讨这些数字,并讨论我们可以集体采取的具体行动,通过鼓励思想、经验和才能的多样性来加强我们的社区。
假设Opportunity的odata service call里包含status filter,例如 https://jerry.sap.corp:4080/sap/opu/odata/sap/CRM_OPPORTUNITY I1002到E0001的mapping在Transactions->Basic settings里配置: ? ? Note: 这两个E0001和I1002都是technical key,end user不感兴趣,因此在customizing的ui里不会显示出来。 如果想找到“OPEN”对应的external status key,可以到table TJ30里找。 ? 如果想找system status key,只能到下面的report里去找。 ? 目前Fiori的这个behavior是work as designed的,和webclient ui一致,都显示user status: ?
这篇文章的深度不会太深,重点就是了解一下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区别就 OK 了。 先给不了解内核态、用户态的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什么时候会提到这两个概念。 以上就是用户态和内核态的概念。 换句话说,权限由高到低为:Ring0 > Ring1 > Ring2 > Ring3 在 Linux 系统中,由于只有 Ring0 和 Ring3 级别的指令,所以我们可以对用户态、内核态给一个更细节的区别描述 :运行 Ring0 级别指令的叫内核态,运行 Ring3 级别指令的叫用户态。 内核态用户态 了解了指令集权限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再更正一下上面的描述:什么态实际上代表的是当前 CPU 正在执行什么级别的指令 知道了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区别、以及为什么要对其进行区别之后,我们就可以来看什么时候会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了
先看基础常识: 基础 内核在创建进程的时候,会为进程创建相应的堆栈。 每个进程会有两个栈,一个用户栈,存在于用户空间,一个内核栈,存在于内核空间。 内核处理完成后,这样会再次发生中断,切换回用户态工作。 区别: 最重要的差别就在于特权级的不同,即权力的不同。 运行在用户态下的程序不能直接访问操作系统内核数据结构和程序 系统中执行的程序大部分时间运行在用户态,在其需要操作系统帮助完成某些它没有权力和能力完成的工作时就会切换到内核态。 3.外围设备的中断 当外围设备完成用户请求的操作后,会向CPU发出相应的中断信号,这时CPU会暂停执行下一条即将要执行的指令转而去执行与中断信号对应的处理程序,如果先前执行的指令是用户态下的程序 ,那么这个转换的过程自然也就发生了由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
背景知识: Authentication和Authorization的区别: Authentication:用户认证,指的是验证用户的身份,例如你希望以小A的身份登录,那么应用程序需要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确认你真的是小 当一个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了之后,他的下一个请求不会携带任何状态,应用程序无法知道他的身份,那就必须重新认证。因此我们希望用户登录成功之后的每一次http请求,都能够保存他的登录状态。 目前主流的用户认证方法有基于token和基于session两种方式。 eyJ0eXAiOiJKV1QiLCJhbGciOiJIUzI1NiJ9.eyJmcm9tX3VzZXIiOiJCIiwidGFyZ2V0X3VzZXIiOiJBIn0.rSWamyAYwuHCo7IFAgd1oRpSP7nzL7BF5t7ItqpKViM 区别和优缺点 : 基于session和基于jwt的方式的主要区别就是用户的状态保存的位置,session是保存在服务端的,而jwt是保存在客户端的。
1.数据库的启动需要以SYSDBA/SYSOPER身份登录。 2.如果在同一主机上使用IPC连接到数据库使用操作系统授权,登录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拥有as sysdba和as sysoper。 3.sys和system用户的区别 SYS用户具有DBA权限,并具有SYS模式。只能通过SYSDBA登录数据库,是Oracle数据库中权限最高的帐号。 4.SYSDBA权限和SYSOPER权限区别 “SYSOPER”权限,即数据库操作员权限,sysoper主要用来启动、关闭数据库,sysoper 登陆后用户是 public。 权限包括:管理功能, 创建数据库(CREATE DATABASE)以及 “SYSOPER”的所有权限 其他用户需要手动grant权限,show user为该用户的名称。 SQL>show user USER 为"test" 5.dba和sysdba的区别: sysdba,是管理oracle实例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整个数据库完全启动,只要实例启动了,他就已经存在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内核态用户态是什么? 操作系统对程序的执行权限进行分级,分别为用户态和内核态。 用户态: cpu权限受限,只能访问到自己内存中的数据,无法访问其他资源 为什么要有用户态和内核态? 系统需要限制不同的程序之间的访问能力,防止程序获取不相同程序的内存数据,或者外围设备的数据,并发送到网络,所有cpu划分出两个权限等级用户态和内核态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转换 用户应用程序在用户态下, ,当然也还有所谓的用户级线程,也就是在用户态直接切换线程的栈和寄存器而已,这也无需切换到内核态 用户态和内核态切换性能问题 当发生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时,会发生如下过程: 设置处理器至内核态。 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切换有一定的开销,如果频繁发生切换势必会带来很大的开销,所以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减少切换 避免频繁切换 因为线程的切换会导致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切换,所以减少线程切换也会减少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切换
移动推送TPNS(原信鸽)为应用提供合法合规、消息通道稳定、消息高效秒达、全球服务覆盖的消息推送服务,已稳定服务腾讯游戏、腾讯视频等超高日活应用;支持App推送、应用内消息、智能短信等多种消息类型,有效提升用户活跃度。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