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AAAI】四篇好文简读-专题8

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在线聚类方法,称为对比聚类(CC),它明确地执行实例级和集群级的对比学习。具体来说,对于给定的数据集,通过数据增广构造正实例对和负实例对,然后投影到特征空间中。其中,在行空间和列空间分别进行实例级和簇级的对比学习,方法是将正对相似度最大化,将负对相似度最小化。作者的关键观察是,特征矩阵的行可以被视为实例的软标签,相应地,列可以进一步被视为聚类表示。通过同时优化实例级和集群级的对比损耗,该模型以端到端方式联合学习表示和集群分配。此外,该方法可以及时计算每个个体的簇分配,即使是在数据以流形式呈现的情况下。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CC聚类算法在6个具有挑战性的图像基准上的性能显著优于17种竞争聚类算法。特别是,CC在CIFAR-10 (CIFAR-100)数据集上达到了0.705(0.431)的NMI,与最佳基线相比,性能提高了19% (39%)

03

3D实例分割

3D语义分割区分场景中各类对象,3D实例分割区分场景中各类别中的各种个体。近两年来,3D实例分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应的方法也被接连提出。众多方法的思想主要分为两类:基于候选区域的实例分割(proposal-based)和免候选区域的实例分割(proposal-free)。其中,proposal-based先获取场景中的感兴趣的候选区域,如:3D bounding boxes等,并在候选区域内对3D数据进一步预测得到实例标签。考虑到proposal-based 实例分割通常需要2个过程(先得到候选区域,再实例分割),分割过程繁琐,则proposal-free则摒弃了基于候选区域的方式,直接通过数据特征或者结合语义分割结果,得到实例分割结果。下面根据这两个方向总结现有的实例分割方法。

03

实例分割综述(单阶段/两阶段/实时分割算法汇总)

目标检测或定位是数字图像从粗到细的一个渐进过程。它不仅提供了图像对象的类,还提供了已分类图像中对象的位置。位置以边框或中心的形式给出。语义分割通过对输入图像中每个像素的标签进行预测,给出了较好的推理。每个像素都根据其所在的对象类进行标记。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例分割为属于同一类的对象的单独实例提供了不同的标签。因此,实例分割可以定义为同时解决目标检测问题和语义分割问题的技术。本文对实例分割的背景、存在的问题、技术、发展、流行的数据集、相关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本文为想在实例分割领域进行研究的人们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01

四种聚类方法之比较

聚类分析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行为,早在孩提时代,一个人就通过不断改进下意识中的聚类模式来学会如何区分猫狗、动物植物。目前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成功的应用,如用于模式识别、数据分析、图像处理、市场研究、客户分割、Web文档分类等[1]。  聚类就是按照某个特定标准(如距离准则)把一个数据集分割成不同的类或簇,使得同一个簇内的数据对象的相似性尽可能大,同时不在同一个簇中的数据对象的差异性也尽可能地大。即聚类后同一类的数据尽可能聚集到一起,不同数据尽量分离。  聚类技术[2]正在蓬勃发展,对此有贡献的研究领域包括数据挖掘、统计学、机器学习、空间数据库技术、生物学以及市场营销等。各种聚类方法也被不断提出和改进,而不同的方法适合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因此对各种聚类方法、聚类效果的比较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1 聚类算法的分类  目前,有大量的聚类算法[3]。而对于具体应用,聚类算法的选择取决于数据的类型、聚类的目的。如果聚类分析被用作描述或探查的工具,可以对同样的数据尝试多种算法,以发现数据可能揭示的结果。  主要的聚类算法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划分方法、层次方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基于网格的方法以及基于模型的方法[4-6]。  每一类中都存在着得到广泛应用的算法,例如:划分方法中的k-means[7]聚类算法、层次方法中的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8]、基于模型方法中的神经网络[9]聚类算法等。  目前,聚类问题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硬聚类,即每一个数据只能被归为一类,模糊聚类[10]也是聚类分析中研究较为广泛的一个分支。模糊聚类通过隶 属函数来确定每个数据隶属于各个簇的程度,而不是将一个数据对象硬性地归类到某一簇中。目前已有很多关于模糊聚类的算法被提出,如著名的FCM算法等。  本文主要对k-means聚类算法、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神经网络聚类算法之SOM,以及模糊聚类的FCM算法通过通用测试数据集进行聚类效果的比较和分析。 2 四种常用聚类算法研究 2.1 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是划分方法中较经典的聚类算法之一。由于该算法的效率高,所以在对大规模数据进行聚类时被广泛应用。目前,许多算法均围绕着该算法进行扩展和改进。  k-means算法以k为参数,把n个对象分成k个簇,使簇内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簇间的相似度较低。k-means算法的处理过程如下:首先,随机地 选择k个对象,每个对象初始地代表了一个簇的平均值或中心;对剩余的每个对象,根据其与各簇中心的距离,将它赋给最近的簇;然后重新计算每个簇的平均值。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准则函数收敛。通常,采用平方误差准则,其定义如下:

01

实例分割综述(单阶段/两阶段/实时分割算法汇总)

目标检测或定位是数字图像从粗到细的一个渐进过程。它不仅提供了图像对象的类,还提供了已分类图像中对象的位置。位置以边框或中心的形式给出。语义分割通过对输入图像中每个像素的标签进行预测,给出了较好的推理。每个像素都根据其所在的对象类进行标记。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例分割为属于同一类的对象的单独实例提供了不同的标签。因此,实例分割可以定义为同时解决目标检测问题和语义分割问题的技术。本文对实例分割的背景、存在的问题、技术、发展、流行的数据集、相关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本文为想在实例分割领域进行研究的人们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01

3D点云实例分割_3d点云标注软件

3D语义分割区分场景中各类对象,3D实例分割区分场景中各类别中的各种个体。近两年来,3D实例分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应的方法也被接连提出。众多方法的思想主要分为两类:基于候选区域的实例分割(proposal-based)和免候选区域的实例分割(proposal-free)。其中,proposal-based先获取场景中的感兴趣的候选区域,如:3D bounding boxes等,并在候选区域内对3D数据进一步预测得到实例标签。考虑到proposal-based 实例分割通常需要2个过程(先得到候选区域,再实例分割),分割过程繁琐,则proposal-free则摒弃了基于候选区域的方式,直接通过数据特征或者结合语义分割结果,得到实例分割结果。下面根据这两个方向总结现有的实例分割方法。

03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