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实践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写文章

信任+:边界信任模型,零信任模型与零信任+浅谈

边界信任及其弱点 边界信任是现代网络中最常见的传统信任模型。 所谓边界信任就是明确什么是可信任的设备或网络环境,什么是不可信任的设备或网络环境,并在这两者之间建立“城墙”,从而保证不可信任的设备或网络环境无法在携带威胁信息的情况下,访问到可信任的设备或网络环境的信息 相比于边界信任模型中对信任设备及网络区域的“过度信任”,“零信任”模型提出:在考虑敏感信息时,默认情况下不应该信任网络中的任何设备和区域,而是应该通过基于认证和授权重构访问控制的信任体系,对访问进行“信任授权 从模型设计上来探究边界信任模型与“零信任”模型的区别时,我们不难发现,“零信任”模型是一种“信任细化”的设计,即摒弃了边界信任模型“过度信任”的一刀切做法,采用对信任在访问维度,设备维度和时间维度的细化处理 零信任+浅谈:算法与“零信任”模型结合的“智能信任” 虽然“零信任”模型在现代网络安全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但是“零信任”模型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55410

构建零信任网络之设备信任

在众多远程办公解决方案中,零信任网络架构脱颖而出,频频出现在大众眼前。 零信任不是产品或服务,当然也不仅仅是炒作的概念,顾名思义,零信任信任度为零,也就是“永远不信任,永远要验证”。 网上关于零信任网络资料颇多,本文对零信任理论不再赘述,主要从构建设备信任方面谈一些想法。 ? 二、设备初始安全 设备初始安全构建设备信任的第一个环节,对于新采购的设备,其信任度取决于采购者对生产厂商的和供应商的信任度。 六、信任持续评估 没有完美的安全,也没有永远的安全。对设备的持续评估充分体现了零信任架构可变信任的思想。持续监控设备配置修改、数据更新和运行状态,作为调整设备信任评分和访问控制策略的重要依据。 与网络安全的纵深防御类似,单一静态的设备信任评估无法满足构建零信任网络要求,只有多层面多因素联动的动态方式才能更好的实现设备信任评估。

79030
  • 广告
    关闭

    热门业务场景教学

    个人网站、项目部署、开发环境、游戏服务器、图床、渲染训练等免费搭建教程,多款云服务器20元起。

  •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浅谈:如何在零信任中建立用户信任

    简而言之,零信任的策略就是不相信任何人。除非确认接入者现在的身份,否则谁都无法接入,即便接入也无法实现对资源的访问。 与传统的安全策略不同,零信任框架中用户的访问权限不受地理位置的影响。 用户可以通过额外的认证方式提高信任等级。如果一个用户的信任评分低于当前访问请求的最低信任评分,此时需要进行额外的认证,如果通过认证,用户的信任等级将提升至请求要求的水平。 认证的目的是获取信任,应根据期望的信任等级设定认证需求机制。通过设置信任评分阈值来驱动认证流程和需求。 五、零信任的用户信任案例 在腾讯安全发布的《零信任接近方案白皮书》中详细描述了腾讯零信任解决方案的用户信任的建立方式。 六、小结 零信任对网络安全进行了重构,无边界的网络、基于可信的身份、动态授权、持续信任评估成为新的安全理念。在零信任网络中,每个访问主体都有自己的身份。

    34210

    再说零信任

    什么是零信任? 零信任网络旨在解决信任问题,假定用户、终端、资源都是不可信的,通过层层动态的安全校验,从用户端到后台服务器建立起一条信任链,实现资源的安全访问,防止非信任带来的安全问题。 ? 相对于传统边界网络,对零信任架构来说网络位置已经不重要,因为用户每一次对资源访问的请求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信任校验和建立。 零信任架构 业内尚没有统一的零信任架构标准,比较熟知的架构有SDP软件定义网络和NIST提出的零信任体系架构,基于这两种架构,业界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个较为通用的零信任架构。 ? 使用了零信任网络架构设计不再区分内网、专线、VPN等接入方式,通过将访问流量统一接入零信任代理、零信任访问控制与保护引擎(零信任安全控制中心),实现在任意网络环境下的内部资源访问。

    75540

    浅谈零信任

    趁着这股浪潮,我也来分享一下我对于零信任的一些理解与看法,本次分享从零信任产生的背景、零信任的基础概念、零信任的落地几个角度出发,一起来探讨学习一下。 归根结底,零信任是网络中攻防博弈的具象化展现。 因此,零信任的技术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优解。 ? 零信任基础概念 顾名思义,零信任就是对于网络中所有的业务流量默认认为都是危险不可信任的,而让其信任的最终方式是通过不断的认证,例如身份认证、终端环境认证、操作认证等方式来实现。 零信任的落地 就目前而言,企业无法短期之内实现零信任的建设,其落地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原因包括: 零信任涉及到企业全网改造,包括网络架构、认证方式、系统接口对接,这个工程量是巨大的。 企业业务场景千变万化,零信任不会是一套标准化的产品,需要与用户需求相贴合,会有大量开发工作 为了更好实现零信任,我们可以将零信任建设分为几个安全节点来分别做规划: 传统安全:零信任不是单纯的新增身份认证

    56810

    浅谈零信任部署

    信任总体架构 首先,我们来看看零信任架构的总体框架: ? 上图是一个简略的零信任架构总体框架图,在图的左边是发起访问的主体,右边是访问的目标资源,访问主体通过控制平面发起访问请求,由信任评估引擎、访问控制引擎实施身份认证和授权,访问请求获得允许后,访问代理作为执行点 在整个过程中,信任评估引擎将持续地进行信任评估,访问控制引擎通过持续的评估数据,动态地判断访问控制策略是否需要改变,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通过访问代理中断连接,防止其做横向移动和恶意提权,快速实施对资源的保护 企业如何开始零信任? 现在的企业网络架构有云计算,虚拟化,移动互联,工业互联网......网络情况非常复杂,那构建零信任架构应该如何开始呢? 1.明确现状和目标 在决定采用零信任架构之前,企业最好思考以下问题: 公司为什么要采用零信任安全模型? 采用零信任架构会不会干扰目前组织的工作? 企业曾经遭受过网络攻击吗?如果有,那企业犯了什么错误?

    82320

    剖析区块链生态中的法治信任和社群信任

    本文尝试简要的描述信任的来源及其背后的机制、技术和体系,把信任分为三个维度来描述:技术信任、法制信任、社群信任。 昨天的文章中,我们为大家详解了区块链生态中的技术信任,今天我们接着剖析后两部分:法治信任和社群信任。 ,政府的管理能力或提供充分信任来源的能力也是很到达所以的底层生活,那在这样的一个缺乏权威信任的体系下,信任的来源是什么? 随着国家、政权等等的机制出现,社群化的信任机制逐步由权威化或中心化的国家性信任、或大型组织机构信任所取代,这也是我们目前社会生活当中最常见的,也应用最广泛的主流性信任机制。 这样的认证关系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信任网络。网络中的每个用户仅信任自己认证过的公钥,或者由足够多的信任的公钥认证过的公钥。

    64790

    信任架构规范

    信任架构 目录 零信任架构 1 简介 1.1 与联邦机构有关的零信任历史 1.2 文档结构 2 零信任基础 2.1 零信任原则 2.2 网络的零信任视角 3 零信任架构的逻辑组件 3.1 零信任架构方式的变种 零信任安全模型假设环境中也可能会出现攻击者,即企业所有的环境和非企业所有的环境一样不可信任。 1.1 与联邦机构有关的零信任历史 零信任的概念早在"零信任"这个名词出现之前就出现在了网络安全中。 这种去边界的观点逐步演化为零信任(由Forrester的John Kindervag创造),再后来,零信任成为一个用于描述各种网络安全方案的术语,移除基于网络位置的隐式信任,并在每个事务中评估信任等级。 当一个企业决定采用零信任作为其核心战略并做出零信任架构规划后,就需要依据零信任原则(2.1章节)进行开发。该规划最终会发布为一个零信任环境,以供企业使用。

    35110

    信任与SDP

    2010 年,John Kindervag以“永不信任,始终验证”思想提出零信任模型Zero Trust Model,零信任概念开始得到业界关注并被广泛认可。 什么是零信任信任是一种安全模型,基于访问主体身份、网络环境、终端状态等尽可能多的信任要素对所有用户进行持续验证和动态授权。 零信任的特点 持续验证,永不信任,构建身份安全基石 零信任对人、终端和应用进行统一身份化管理,建立以身份为中心的访问控制机制。 全局防御,网安协同联动,威胁快速处置 零信任通过对终端风险、用户行为异常、流量威胁、应用鉴权行为进行多方面评估,创建一条完整的信任链。 SDP 架构(来自CSA SDP 规范1.0) 参考 软件定义边界(SDP)和零信任 什么是零信任模型? 什么是零信任

    21210

    零伽壹链改研究:从制度信任到机器信任,区块链信任机制带来可信连接

    人际信任是一切信任的基础,是主观化、人格化的信任。人际信任的特性是具体而经验的,缺乏普遍性,信任感及信任程度依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违法必罚的法律逻辑所形成的稳定行为预期,是人们产生制度信任的基础。制度信任主导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与人际信任相比,制度信任是一种中介,它把人与人的信任转化为人与制度的信任关系。 简单说,制度信任是不依靠具体人的信任,在制度信任的框架下,双方无需有真正意义上的“人际信任”,却可以依靠共同的制度信任保证互相行为在预期中完成。 从制度信任到机器信任 公有链的信任是一种人类信任协作的新形态,它有着最为广泛的信任范围。 因此,区块链信任也是一种信任中介,它把人与人的信任转化为人与机器的信任。区块链被人们赋予“信任机器”的称号。

    21400

    信任的原则:在经过验证之前不要信任任何人

    2010年,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John Kindervag提出了著名的零信任理念——“永不信任,始终验证”,随即这种创新性安全理念火遍全球,被认为是行业颠覆性创新理念,必将引领下一代网络信息安全行业 相比之下,零信任基于这样一种信念:企业不应该自动地信任其边界内或外部的任何东西,而是在授予访问权限之前,对试图连接到IT系统的任何人和东西进行验证。 简而言之,零信任的原则就是“在经过验证之前不要信任任何人。”事实上,零信任作为一种先进的安全技术理念,已经火了十几年了。 随后,国内外安全公司纷纷推出零信任解决方案和产品,大型互联网企业开始自建和实践零信任架构;到2020年,受美国政府和军方委托,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在连续推出了《SP800-207:Zero 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协会,都不断推出基于零信任理念的方案,今天为大家介绍安全沙箱技术在零信任领域的实践案例。安全运行沙箱类技术的崛起虚拟世界的“恶意”代码,也只能用虚拟的“牢笼”去“关住”它。

    19140

    我们是否能信任算法?不信任又能怎么办?

    因此,回归到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信任算法吗? 2主动信任和值得信赖 在这个大量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年代,各种网络声音常常争辩激烈,我们都希望得到信任。 但正如哲学家Onora O’Neill 所言,我们不应该期望大众信任自己,而应该主动证明自身值得信赖,这需要自身的诚实,能力和可靠性。 虽然大多数用户可能很乐意「信任」算法的判断结果,但利益各方还是有方法评估其可靠性。Lai&Tan 2019 年发现,提供算法的个性化解释和提供算法质量的普适保证一样有效。 当然,这样的方法是透明化的且有吸引力的,但它也可能导致「过度信任」,即算法的结果被视为是完全准确且毫无质疑的。真正值得信赖的算法应该公布其自身的局限性,确保它不会被公众「过度信任」。 谷歌地图在本不确定的路线中给出了错误导航,让我对其不再信任。 但如果它能换一种方式,坦诚地告知我「目前我无法帮助您」并很快恢复如常,这对我来说,才是更值得信赖的行为。

    31710

    CrowdStrike:零摩擦,零信任

    而本文要谈的即是它在零信任领域的思路和布局。 如果广泛阅读国外的零信任宣传资料,会经常看到"摩擦"(Friction)这个词。意思是指:零信任通常会让用户感到不舒服。 至少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零信任的使用会体验不佳、令人不爽;二是零信任的落地会阻碍重重、倍感挫折。 所以,CrowdStrike的目标是努力构建一个零摩擦(无摩擦)的零信任。 目 录 1.向零信任进军 2.零信任的支柱 3.以三段论实现零信任支柱 4.零摩擦的零信任方法 5.零信任的下一步:数据安全 6.为何与众不同 1)CrowdStrike产品能力图变迁 2)CrowdStrike 图2-Forrester零信任扩展生态系统的七大支柱 03 以三段论实现零信任支柱 为了创建一个完整零信任安全栈,需要实现上面提到的零信任6大支柱,这显然既昂贵又复杂。 图5-零信任检测引擎的规则配置 3)零信任的实施 实施速度快。零信任系统可以很快建立起来,管理的部署和数据的收集工作,可在半天内完成。

    90011

    关注

    腾讯云开发者公众号
    10元无门槛代金券
    洞察腾讯核心技术
    剖析业界实践案例
    腾讯云开发者公众号二维码

    相关产品

    • iOA 零信任安全管理系统

      iOA 零信任安全管理系统

      腾讯云零信任无边界访问控制系统(ZTAC)是根据腾讯自身无边界零信任企业网的最佳实践,所推出的终端访问控制方案。依赖可信终端、可信身份、可信应用三大核心能力,实现终端在任意网络环境中安全、稳定、高效地访问企业资源及数据。

    相关资讯

    热门标签

    活动推荐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