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Spark中的长谱系(DAG)问题

Spark中的长谱系(DAG)问题是指在Spark作业执行过程中,由于任务依赖关系复杂而导致的性能下降或任务执行失败的情况。

长谱系(DAG)是Spark中任务调度的基本单位,它表示了一组有向无环图,其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任务,边表示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当一个作业被提交到Spark集群时,Spark会根据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构建一个DAG图,并将其划分为一系列的阶段(stage)。每个阶段包含一组可以并行执行的任务。

长谱系(DAG)问题可能出现在以下情况下:

  1. 任务依赖关系复杂:当作业中的任务依赖关系非常复杂时,DAG图会变得很大,导致任务调度和执行的开销增加,从而影响性能。
  2. 数据倾斜:如果作业中的某些任务处理的数据量远大于其他任务,就会导致任务执行时间不均衡,进而影响整个作业的执行效率。
  3. 网络传输开销:当任务之间需要频繁传输大量数据时,网络传输开销会增加,导致性能下降。

为了解决长谱系(DAG)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作业的任务依赖关系:尽量减少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合理划分任务的粒度,避免任务之间的串行执行。
  2. 数据倾斜处理:对于数据倾斜的任务,可以采用数据重分区、数据倾斜解决方案等方式来解决数据倾斜问题,使任务的执行时间更加均衡。
  3. 调整资源配置:根据作业的需求,合理配置集群的资源,包括CPU、内存、网络带宽等,以提高任务的执行效率。
  4. 使用高性能的存储和计算引擎:选择适合的存储和计算引擎,如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和高性能计算框架Apache Spark,以提高作业的执行效率。

腾讯云提供了一系列与Spark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存储、人工智能等,可以满足用户在云计算领域的需求。具体产品和服务的介绍可以参考腾讯云官方网站:https://cloud.tencent.com/

页面内容是否对你有帮助?
有帮助
没帮助

相关·内容

OPPO 大数据诊断平台“罗盘”正式开源

OPPO 大数据平台目前有 20+个服务组件,数据量超 1EB,离线任务数近百万,实时任务数千,数据开发分析师超千人。这也带来了系统复杂度的问题,一方面是用户经常对自己的任务运行状况“摸不着头脑”,不管是性能问题,还是参数配置问题,甚至是一些常见的权限报错问题,都需要咨询平台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是平台面对各类繁杂任务,运维人员经常需要对任务故障定位和排除,由于任务链路长,组件日志多,运维压力大。因此急需对任务进行实时监控和诊断,不仅要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异常问题,还需给出具体的建议和优化方案,同时还能治理各类“僵尸”和不合理任务,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据调研,目前业界尚无成熟的开源任务诊断平台。为此我们开发了大数据诊断平台,通过诊断平台周优化任务实例数超2 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02

spark面试题目_面试提问的问题及答案

1.Spark master使用zookeeper进行HA的,有哪些元数据保存在Zookeeper? 答:spark通过这个参数spark.deploy.zookeeper.dir指定master元数据在zookeeper中保存的位置,包括Worker,Driver和Application以及Executors。standby节点要从zk中,获得元数据信息,恢复集群运行状态,才能对外继续提供服务,作业提交资源申请等,在恢复前是不能接受请求的。另外,Master切换需要注意2点 1)在Master切换的过程中,所有的已经在运行的程序皆正常运行!因为Spark Application在运行前就已经通过Cluster Manager获得了计算资源,所以在运行时Job本身的调度和处理和Master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2) 在Master的切换过程中唯一的影响是不能提交新的Job:一方面不能够提交新的应用程序给集群,因为只有Active Master才能接受新的程序的提交请求;另外一方面,已经运行的程序中也不能够因为Action操作触发新的Job的提交请求; 2.Spark master HA 主从切换过程不会影响集群已有的作业运行,为什么? 答:因为程序在运行之前,已经申请过资源了,driver和Executors通讯,不需要和master进行通讯的。 3.Spark on Mesos中,什么是的粗粒度分配,什么是细粒度分配,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答:1)粗粒度:启动时就分配好资源, 程序启动,后续具体使用就使用分配好的资源,不需要再分配资源;好处:作业特别多时,资源复用率高,适合粗粒度;不好:容易资源浪费,假如一个job有1000个task,完成了999个,还有一个没完成,那么使用粗粒度,999个资源就会闲置在那里,资源浪费。2)细粒度分配:用资源的时候分配,用完了就立即回收资源,启动会麻烦一点,启动一次分配一次,会比较麻烦。 4.如何配置spark master的HA? 1)配置zookeeper 2)修改spark_env.sh文件,spark的master参数不在指定,添加如下代码到各个master节点 export SPARK_DAEMON_JAVA_OPTS=”-Dspark.deploy.recoveryMode=ZOOKEEPER -Dspark.deploy.zookeeper.url=zk01:2181,zk02:2181,zk03:2181 -Dspark.deploy.zookeeper.dir=/spark” 3) 将spark_env.sh分发到各个节点 4)找到一个master节点,执行./start-all.sh,会在这里启动主master,其他的master备节点,启动master命令: ./sbin/start-master.sh 5)提交程序的时候指定master的时候要指定三台master,例如 ./spark-shell –master spark://master01:7077,master02:7077,master03:7077 5.Apache Spark有哪些常见的稳定版本,Spark1.6.0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答:常见的大的稳定版本有Spark 1.3,Spark1.6, Spark 2.0 ,Spark1.6.0的数字含义 1)第一个数字:1 major version : 代表大版本更新,一般都会有一些 api 的变化,以及大的优化或是一些结构的改变; 2)第二个数字:6 minor version : 代表小版本更新,一般会新加 api,或者是对当前的 api 就行优化,或者是其他内容的更新,比如说 WEB UI 的更新等等; 3)第三个数字:0 patch version , 代表修复当前小版本存在的一些 bug,基本不会有任何 api 的改变和功能更新;记得有一个大神曾经说过,如果要切换 spark 版本的话,最好选 patch version 非 0 的版本,因为一般类似于 1.2.0, … 1.6.0 这样的版本是属于大更新的,有可能会有一些隐藏的 bug 或是不稳定性存在,所以最好选择 1.2.1, … 1.6.1 这样的版本。 通过版本号的解释说明,可以很容易了解到,spark2.1.1的发布时是针对大版本2.1做的一些bug修改,不会新增功能,也不会新增API,会比2.1.0版本更加稳定。 6.driver的功能是什么? 答: 1)一个Spark作业运行时包括一个Driver进程,也是作业的主进程,具有main函数,并且有SparkContext的实例,是程序的人口点;2)功能:负责向集群申请资源,向master注册信息,负责了作业的调度,,负责作业的解析、生成Stage并调度Task到E

02

大数据技术之_19_Spark学习_07_Spark 性能调优 + 数据倾斜调优 + 运行资源调优 + 程序开发调优 + Shuffle 调优 + GC 调优 + Spark 企业应用案例

每一台 host 上面可以并行 N 个 worker,每一个 worker 下面可以并行 M 个 executor,task 们会被分配到 executor 上面去执行。stage 指的是一组并行运行的 task,stage 内部是不能出现 shuffle 的,因为 shuffle 就像篱笆一样阻止了并行 task 的运行,遇到 shuffle 就意味着到了 stage 的边界。   CPU 的 core 数量,每个 executor 可以占用一个或多个 core,可以通过观察 CPU 的使用率变化来了解计算资源的使用情况,例如,很常见的一种浪费是一个 executor 占用了多个 core,但是总的 CPU 使用率却不高(因为一个 executor 并不总能充分利用多核的能力),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让一个 executor 占用更少的 core,同时 worker 下面增加更多的 executor,或者一台 host 上面增加更多的 worker 来增加并行执行的 executor 的数量,从而增加 CPU 利用率。但是增加 executor 的时候需要考虑好内存消耗,因为一台机器的内存分配给越多的 executor,每个 executor 的内存就越小,以致出现过多的数据 spill over 甚至 out of memory 的情况。   partition 和 parallelism,partition 指的就是数据分片的数量,每一次 task 只能处理一个 partition 的数据,这个值太小了会导致每片数据量太大,导致内存压力,或者诸多 executor 的计算能力无法利用充分;但是如果太大了则会导致分片太多,执行效率降低。在执行 action 类型操作的时候(比如各种 reduce 操作),partition 的数量会选择 parent RDD 中最大的那一个。而 parallelism 则指的是在 RDD 进行 reduce 类操作的时候,默认返回数据的 paritition 数量(而在进行 map 类操作的时候,partition 数量通常取自 parent RDD 中较大的一个,而且也不会涉及 shuffle,因此这个 parallelism 的参数没有影响)。所以说,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都是涉及到数据分片的,作用方式其实是统一的。通过 spark.default.parallelism 可以设置默认的分片数量,而很多 RDD 的操作都可以指定一个 partition 参数来显式控制具体的分片数量。   看这样几个例子:   (1)实践中跑的 Spark job,有的特别慢,查看 CPU 利用率很低,可以尝试减少每个 executor 占用 CPU core 的数量,增加并行的 executor 数量,同时配合增加分片,整体上增加了 CPU 的利用率,加快数据处理速度。   (2)发现某 job 很容易发生内存溢出,我们就增大分片数量,从而减少了每片数据的规模,同时还减少并行的 executor 数量,这样相同的内存资源分配给数量更少的 executor,相当于增加了每个 task 的内存分配,这样运行速度可能慢了些,但是总比 OOM 强。   (3)数据量特别少,有大量的小文件生成,就减少文件分片,没必要创建那么多 task,这种情况,如果只是最原始的 input 比较小,一般都能被注意到;但是,如果是在运算过程中,比如应用某个 reduceBy 或者某个 filter 以后,数据大量减少,这种低效情况就很少被留意到。   最后再补充一点,随着参数和配置的变化,性能的瓶颈是变化的,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不要忘记。例如在每台机器上部署的 executor 数量增加的时候,性能一开始是增加的,同时也观察到 CPU 的平均使用率在增加;但是随着单台机器上的 executor 越来越多,性能下降了,因为随着 executor 的数量增加,被分配到每个 executor 的内存数量减小,在内存里直接操作的越来越少,spill over 到磁盘上的数据越来越多,自然性能就变差了。   下面给这样一个直观的例子,当前总的 cpu 利用率并不高:

02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