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R语言第二章数据处理⑤数据框转化和计算目录正文

正文 本篇描述了如何计算R数据框并将其添加到数据框。一般使用dplyr R包以下R函数: Mutate():计算新变量并将其添加到数据表。 它保留了现有的变量。...同时还有mutate()和transmutate()三个变体来一次修改多个: Mutate_all()/ transmutate_all():将函数应用于数据框每个。...Mutate_at()/ transmutate_at():将函数应用于使用字符向量选择特定 Mutate_if()/ transmutate_if():将函数应用于使用返回TRUE谓词函数选择...tbl:一个tbl数据框 funs:由funs()生成函数调用列表,或函数名称字符向量,或简称为函数。predicate:要应用于或逻辑向量谓词函数。...转换特定 mutate_at():转换按名称选择特定: my_data2 %>% mutate_at( c("Sepal.Length", "Petal.Width"),

4.1K20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R」dplyr 列式计算

❝在近期使用 「dplyr」 进行多选择性操作,如 mutate_at() 时,发现文档提示一系列dplyr函数变体已经过期,看来后续要退休了,使用 across() 是它们统一替代品,所以最近抽时间针对性学习和翻译下...原文来自 [dplyr 文档](Column-wise operations • dplyr (tidyverse.org "dplyr 文档")) - 2021-01❞ 同时对数据框执行相同函数操作经常有用..._if, _at, _all 「dplyr」 以前版本允许以不同方式将函数应用到多个:使用带有_if、_at和_all后缀函数。这些功能解决了迫切需求而被许多人使用,但现在被取代了。...这使 「dplyr」 更容易使用(因为需要记住函数更少),也使我们更容易实现新动词(因为我们只需要实现一个函数,而不是四个)。..._at() 函数是 「dplyr唯一你需要手动引用变量名地方,这让它们比较奇怪且难以记忆。 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才发现 across()?

2.4K10

Power Query批量处理函数详解

; 第2参数是需要改变及操作(正常情况是由列名和操作函数组成,也可以是空列表); 第3参是去除第2参数中指定后剩余所需要进行处理函数; 第4参数是找不到第2参数指定标题时是忽略处理(1)还是返回错误处理...---- 例1: 此函数必要参数只有2个,所以我们先用最基础2个参数来进行操作。 ? 如果要把成绩统一减10分的话,那就在第2参数这里使用列名和对应操作函数即可。...例3 第3个参数是一个函数,是在第2参数指定以外表格所有需要进行操作。 在前面的操作,成绩和学科都有了操作,那剩余其他(姓名列)也需要进行操作,那就要使用到第3参数了。...如果第2参数学科写错或者定义了其他未在操作表列名,则可以通过第4参数来控制返回。...因为指定里有 “班级”,但是在原来表格不存在,所以会产生错误,但是第4参数有指定1,也就是忽略错误,最终返回结果如图所示。除了找到成绩列表外,其余数据都在后面添加了个“A”。 ?

2.4K21

pandas按行按遍历Dataframe几种方式

遍历数据有以下三种方法: 简单对上面三种方法进行说明: iterrows(): 按行遍历,将DataFrame每一行迭代为(index, Series)对,可以通过row[name]对元素进行访问。...itertuples(): 按行遍历,将DataFrame每一行迭代为元祖,可以通过row[name]对元素进行访问,比iterrows()效率高。...iteritems():按遍历,将DataFrame每一迭代为(列名, Series)对,可以通过row[index]对元素进行访问。...name访问对应元素 for row in df.iterrows(): print(row[‘c1’], row[‘c2’]) # 输出每一行 1 2 3 按行遍历itertuples()..., ‘name’) for row in df.itertuples(): print(getattr(row, ‘c1’), getattr(row, ‘c2’)) # 输出每一行 1 2 按遍历

6.9K20

Swift 遍历

---- 在 Swift 实现循环/遍历有如下几种方式: 1.1 for-in 1.1.1 遍历区间 1.1.1.1 顺序遍历 for index in 0 ..< 5 { print(index...指定闭区间 使用 range.reversed() 来指定逆序循环 如果在循环体,不需要使用 index,则可以用 _ 替换 index 1.1.2 遍历数组 1.1.2.1 顺序遍历 let test...[10,24,33,6,18] for value in test.reversed() { print(value) } 输出: 18 6 33 24 10 1.1.2.3 同时遍历数组下标和值...33 6 18 使用 for-in 循环时,在循环体内部调用 return 会直接结束循环 使用 Array.forEach 循环时,在闭包内调用 return 只会结束一次闭包调用 1.3 带有步进遍历...其中: func distance(to other: Prime) 表示两个素数之间素数个数 func advanced(by n: Int) -> Prime 返回第 n 个素数 注意,此函数需要返回一个新

2.9K20

Mysql类型

Mysql类型: 数字类型 字符串类型 布尔型 日期时间类型 数字类型: 1个字节=8比特,但数字里有一个比特用于符号占位 TINYINT 占用1个字节,表示范围:-128~127 SMALLINT...支持范围是1000-01-01 ~ 9999-12-31 TIME 支持范围是00:00:00 ~ 23:59:59 DATETIME 支持范围是1000-01-01 00:00:00 ~ 9999...电话、手机号码:有格式要求 用户名:必须唯一 登录密码:密码不能为空字符串且长度不能少于N位 员工所在部门:可取值必须在部门表存在过 主键约束: 列名 类型 PRIMARY KEY 声明为“...表中所有的记录行会自动按照主键列上值进行排序。 一个表至多只能有一个主键。 唯一约束: 列名 类型 UNIQUE 声明为“唯一”列上不能出现重复值,但可以出现多个NULL值。...非空约束: 列名 类型 NOT NULL 声明为“非空”约束列上不能出现NULL,但可以重复 检查约束对于Mysql不支持 默认值约束 列名 类型 Default 值 声明为“默认值”约束列上没有值将会默认采用默认设置

6.3K20

遍历--树广度遍历(层次遍历),深度遍历(前序遍历遍历,后序遍历递归和非递归实现)

,netty,postgresql 这次就来整合下 树遍历 没什么难看了一上午,看完发现,真说出来我理解,也不是你们理解方式,所以这篇全代码好了。...广度遍历叫层次遍历,一层一层来就简单了。...前序遍历遍历,后序遍历区别就是根在前(根左右),根在(左根右),根在后(左右根) 在最后补全所有源码 二 广度优先遍历 层次遍历 //广度优先遍历 层次遍历 public...subTree.leftChild); visted(subTree); inOrder(subTree.rightChild); } } //遍历非递归实现...node = stack.pop(); node = node.rightChild; } } } //遍历非递归实现

4.6K40

遍历(已知前序遍历遍历求后序遍历,或者已知后序序求先序)

假设是1000个结点以内, 输入前序  4 1 3 2 6 5 7        序  1 2 3 4 5 6 7  得到后续  2 3 1 5 7 6 4 已知前序遍历遍历求后序遍历: import...node.left); postTraverse(node.right); System.out.print(node.data + " "); } // 已知先序序...,建树 // @param pre 先序遍历数组 // @param lo 先序遍历起点下标 // @param in 遍历数组 // @param ini 遍历起点下标...return node; } } 题目描述 输入某二叉树前序遍历遍历结果,请重建出该二叉树。...假设输入前序遍历遍历结果中都不含重复数字。例如输入前序遍历序列{1,2,4,7,3,5,6,8}和遍历序列{4,7,2,1,5,3,8,6},则重建二叉树并返回。

24020

删除 NULL 值

图 2 输出结果 先来分析图 1 是怎么变成图 2,图1 tag1、tag2、tag3 三个字段都存在 NULL 值,且NULL值无处不在,而图2 里面的NULL只出现在这几个字段末尾。...有一个思路:把每一去掉 NULL 后单独拎出来作为一张独立表,这个表只有两个字段,一个是序号,另一个是去 NULL 后值。...比如 tag1 变成 t1 表,tag2 变成 t2 表,tag3 变成 t3 表。...一个比较灵活做法是对原表数据做转行,最后再通过行转列实现图2 输出。具体实现看下面的 SQL(我偷懒了,直接把原数据通过 SELECT 子句生成了)。...,按值在原表列出现顺序设置了序号,目的是维持同一相对顺序不变。

9.7K30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