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V同学投稿的源码共读第六期笔记,写得很有趣。现在已经进行到第十期了。你或许经常看见 npm 更新的提示。
在文章开始之前,请各位先回忆下在日常开发过程中,都使用或依赖了哪些开源项目?是不是发现,开源项目已经完全融入到日常开发!
自从2016年09月04日加入CSDN,已经整整六年了,回顾自己不太长的技术成长之路(毕竟还是00后),前前后后捣鼓过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区块链、舆情分析。可以说是东一榔头西一棒,至今一事无成。
a.解决企业中bug。比如flink早期bug,就很多,如json序列化工具,在开启flink仅一次处理,json格式不符合要求,就会抛异常而挂掉,然后重试,挂掉。这明显不科学,要解决这个bug就要会读源码,改源码。
TiDB-DM 是由 PingCAP 开发的一体化数据同步任务管理平台,支持从 MySQL 或 MariaDB 到 TiDB 的全量数据迁移和增量数据同步,在 TiDB DevCon 2019 正式开源。作为一款连接 MySQL/MariaDB 生态和 TiDB 生态的中台类型产品,DM 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很多公司、开发者和社区的伙伴已经在使用 DM 来进行数据迁移和管理。随着大家使用的广泛和深入,遇到了不少由于对 DM 原理不理解而错误使用的情况,也发现了一些 DM 支持并不完善的场景和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作为 Android 开发,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需要去阅读 Android 系统的源代码。体验最优的做法当然是把源码下载到本地,但是 Android 版本那么多,对于广大开发而言,略显过重。所以通常我们会选择一些在线看源码的方式。
由于能力有限,系列文章难免会存在错误或者遗漏,如果您有任何建议,可以私信给“悦专栏”公众号,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反馈。
vue已是目前国内前端web端三分天下之一,同时也作为本人主要技术栈之一,在日常使用中知其然也好奇着所以然,另外最近的社区涌现了一大票vue源码阅读类的文章,在下借这个机会从大家的文章和讨论中汲取了一些营养,同时对一些阅读源码时的想法进行总结,出产一些文章,作为自己思考的总结,本人水平有限,欢迎留言讨论~
Koa 在众多NodeJs框架中,以短小精悍而著称,核心代码只有大约570行,非常适合源码阅读。
这一期阅读的是 Vue3 源码中的 script/release.js 代码,也就是 Vue.js 的发布流程。在上一期源码阅读中从 .github/contributing.md[1] 了解到 Vue.js 采用的是 monorepo 的方式进行代码的管理。
在 JAVA 领域中笔者认为通用型基础技术包含 JAVA 集合、Java并发(JUC)。这类技术是项目中使用的高频技术,在合适的场景中选用合适的数据结构、选用合适的线程并发模型、合理控制锁粒度等都能显著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健壮性。
一、前言 万丈高楼平地起,相信要想学好java,仅仅掌握基础的语法是远远不够的,从今天起,笔者将和园友们一起阅读jdk1.8的源码,并将阅读重点放在常见的诸如collection集合以及concurrent并发两块,另外笔者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有描述不当的地方,希望园友们能够不吝指出,希望能够和大家共同进步! 二、jdk1.8新特性简述 相较于之前的jdk版本,jdk1.8加入了很多新特性,诸如Lambda表达式,函数式接口,时间的处理类等新特性,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在Interfac
Test<T> 这个高级类型,有一个泛型参数 T,当 T 传入的类型为联合类型的时候,有两种情况:
一个软件开发人员,工作到了一定的年限(一般是3、4年左右),如果他还没学会阅读源码,那么他就会遇到瓶颈。因为到了这个时候的开发,他应该不仅仅只会做那些 CURD 的业务逻辑,而应该会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去写框架。而基本上没有谁能像天才一样从零写出一个框架,很多人写框架其实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你要模仿,那么你首先得看得懂框架源码才行。所以说阅读源码才显得那么重要。
一个软件开发人员,工作到了一定的年限(一般是3、4年左右),如果他还没学会阅读源码,那么他就会遇到瓶颈。因为到了这个时候的开发,他应该不仅仅只会做那些 CURD 的业务逻辑,而应该会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去写框架。
7.Book Review: ASP.NET Core 2 and Angular 5
在不同时期,学习前端开发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一,当你没有工作的时候,你学习前端技术的目的,应该是以就业为目标。而不是要把前端整个的技术体系都学会,并且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前端技术体系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工作经验”的形式存在的。在学习当中不要过于追求大而全。 二,当你已经有工作的时候,你学习前端技术的目的,应该是向前端技术的两端进行深入研究。哪两端?向上是各种前端工具、应用、流程等;向下是JavaScript本身,各种前端框架的源码阅读、浏览器的运行原理、http\tcp ip协议等;这时的学习不能以简单的学
本文是深入浅出 ahooks 源码系列文章的第一篇,这个系列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软件开发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倾向于在不需要阅读源码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我会优先去查官方文档、FAQ、google或stackoverflow等网站,去看下有没有前人已经遇到过同类问题。阅读源码来解决问题,算是杀手锏。当然,还有另一种需求,就是希望通过阅读源码了解软件的设计细节,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通过阅读Dubbo的源码,我可以了解一个RPC框架的设计细节。
而绝大部分前端忙于每天的业务代码中,没有闲暇去看源码。想着只要我项目做的够多,面试就一定能通过。但事实上!你懂几个框架的源码,绝对会对你的面试有帮助。
最近向一些同事推荐了网页中实现流程图绘制的工具库jsplumb.js,Community版本是开源的,在github的官方仓库的Wiki中能够找到社区版的官方指南,非常非常详细。但是在后来很多人反馈说找不到API文档,github官方仓库中的API文档链接失效了,jsplumb.js官网也找不到。
经常看技术博客的朋友,可能对Webpilot[1]并不陌生。这是个「能对网页内容提问的AIGC浏览器插件」。
大家好呀,打算写一个 Go 语言组件源码分析系列,一是为了能学习下 Go 语言,看下别人是怎么写 Go 的,二是也掌握一个组件。
Vue作为当下最流行的渐进式的js框架,其渐进式的思想、虚拟DOM的运用、组件化的开发模式、响应式数据侦听原理值得开发者进行探索学习,其中运用的代码组织的技巧,对平时的开发大有裨益。本系列笔记初步分为8个章节,记录本人源码的阅读过程。
阅读源码是每个优秀开发工程师的必经之路,那么这篇文章就来讲解下为什么要阅读源码以及如何阅读源码。
各位,你们没有看错,现在是2021年,vue3.0都已经出来很长一段时间了,而本系列将要带各位阅读的是0.11版本,也就是vue最早的正式版本,发布时间大概是六七年前,那时,嗯,太久远,都忘了我那时候在干什么,原因是2.0和3.0已经是一个很完善的框架了,代码量也很大,作为一个没啥源码阅读经验的老菜鸟,我不认为我有这个能力去看懂它,但同时又很想进一步的去看看它的真面目,思来想去,有两种思路,一是找到2.0或3.0的最早提交版本,然后一步一步的看它新增了什么,二是看它的早期版本,众所周知,早期版本一般都比较简单,最后决定先拿最早的版本练练手。
当然很多小伙伴都有在开发中使用的经验,就没必要再搭建一个 Demo 了,在源码里官方也提供了 Demo,这里直接构建源码阅读环境。
前段我在Java技术栈微信公众号时间分享了《阅读跟踪 Java 源码的几个小技巧》是基于 Eclipse 版本的,看大家的留言都是想要 IDEA 版本的源码阅读技巧。
假如你从来都没有学过Java,也没有其它编程语言的基础,上来就啃《Core Java》,那样是很难有收获的,尤其是《深入Java虚拟机》这类书,或许别人觉得好,但是未必适合现在的你。
跟小伙伴们聊聊“分析开源项目源码,我们该如何入手分析?”这个话题,我们就随便扯皮,反正是跟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交流,没必要太正式。
1. 一想 想,这个字很经典,作为源码阅读者,需要具备哪些“想”的思维。 想-中间件的场景 想-中间件存在的价值-同类产品横向指标对比,中间件纵向角色定位 想-中间件在整个生态中的位置,比如最简单的CNCF生态 2.二分 分,这个字又很经典,作为源码阅读者,又需要具备哪些“分”的思维。 分-从系统思维角度分析项目整体分层结构 分-从原有分层架构的角度,梳理出自己的因果逻辑图,比如RPC、存储层、序列化、集群等 分-带着问题去分析 分-分析最难啃的核心逻辑 3.三写 写,这个字很经典,作为源码阅读者,需要具
2021年9月21日,随着Kafka3.0的发布,Kafka在「分布式流处理平台」这个目标上的努力进一步得到加强!Kafka不满足于「消息引擎」的定位,正式基于这样的定位,Kafka 社区于 0.10.0.0 版本正式推出了流处理组件 Kafka Streams,也正是从这个版本开始,Kafka 正式"变身"为分布式的流处理平台,而不仅仅是消息引擎系统了。
本文是本人学习Cocos Creator、LayaAir、EgretWing 游戏引擎源码(包括渲染流程、资源加载、音频、图片、网络、动画等模块)总结出来的源码阅读技巧
最近,为了提高团队成员技术水平,考察了大家源码阅读情况。作为第一期任务,选择了spring框架,范围是spring-beans,spring-context,spring-core,以及spring-web。考核方式为:了解spring框架作用、核心概念,并选择感觉最重要的几个类进行详细阐述。
处理静态文件是一个繁琐的事情,因为静态文件都是来自于服务器上,肯定不能放开所有权限让接口来读取。 各种路径的校验,权限的匹配,都是需要考虑到的地方。 而koa-send和koa-static就是帮助我们处理这些繁琐事情的中间件。 koa-send是koa-static的基础,可以在NPM的界面上看到,static的dependencies中包含了koa-send。
下面是我的个人经历,我 16 年毕业于山大,毕业后就去了华为,一待就是三年,16 年到 18 年在运营商 BG 做前后端开发,因为当时华为的开发方式还是偏传统一些,前后端不分离的,19 年在消费者 BG 做前端业务设计和开发,所以总的来说前后端都有一些涉猎。
TiDB Binlog 组件用于收集 TiDB 的 binlog,并准实时同步给下游,如 TiDB、MySQL 等。该组件在功能上类似于 MySQL 的主从复制,会收集各个 TiDB 实例产生的 binlog,并按事务提交的时间排序,全局有序的将数据同步至下游。利用 TiDB Binlog 可以实现数据准实时同步到其他数据库,以及 TiDB 数据准实时的备份与恢复。随着大家使用的广泛和深入,我们遇到了不少由于对 TiDB Binlog 原理不理解而错误使用的情况,也发现了一些 TiDB Binlog 支持并不完善的场景和可以改进的设计。
相信大家平时在使用Pytorch搭建网络时,多少还是会觉得繁琐,因为我们需要搭建数据读取,模型,训练,checkpoints保存等等一系列模块。每当切换到新的任务后很多情况下之前的代码不能复用,或者说要复用就需要做很多地方的修改,到最后还不如重新写一遍。所幸,pytorch_lightning让这一过程简化了很多,相信如果你用过这个库你也会体验到它的方便性。但是torchline的存在是让你使用Pytorch更加的顺滑舒畅。
本文接上篇文章跟大家聊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源码?学习源码对我们有用吗?,那么本篇文章再继续跟小伙伴们聊聊源码这个话题。
简单来说,A 表和 B 表的 Hash Join 需要我们选择一个 Inner 表来构造哈希表,然后对 Outer 表的每一行数据都去这个哈希表中查找是否有匹配的数据。
为什么要阅读源码?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类似的问题还有,为什么要看书?为什么要爬山?
上述代码的number = (number++, x);其实就相当于number++而已。
5.Important Tips to Write Clean Code in C#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