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Ubuntu 文件系统的概括

1.根目录   根目录,即整个文件系统的逻辑终点,用“/”表示 2.一级目录   */bin 包含普通用户和系统、系统管理员可以共享的各种通用程序,如bash、dd、df、gzip、grep、mv和mkdir等常用的基本命令   */boot 包含系统引导程序GRUB及其配置文件、Linux内核文件vmlinuz和磁盘内存映像文件initrd.img等重要引导文件   */dev 包含系统支持的所有设备文件。具体来说,console表示系统控制台,lp0表示打印机,mem表示系统的物理内存,sda表示连接到主控之气上的第一个磁盘,sda1和sda2等则分别表示其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磁盘分区,ttyXX表示系统的串口设备等  */etc 包含系统管理和维护方面的所有配置文件,如host.conf、resolv.conf、sysctl.conf和syslog.conf等。此外,还有大量的配置文件分别为与单独的子目录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定期使用Backups备份工具备份这个目录中的重要配置文件,以便需要时能够快速地恢复系统   */home 包含所有普通用户的家目录。每增加一个新用户,系统将会在/home目录中创建一个和用户名相同的子目录作为该用户的家目录  */lib 包含系统引导过程,以及运行系统命令所需要的内核模块和各种动态链接共享库文件(扩展名为.so,类似于Windows系统中的.dll文件)  */lost+found 每个文件系统分区都存在一个lost+found目录,用于存储fsck命令在检测与dufus文件系统时删除的文件和目录   */media 包含移动存储介质(移动硬盘或U盘)的挂载点,如插入U盘,系统将会自动将U盘挂载在此目录下的某个子目录中  */mnt 包含所有自定义的文件系统的挂载点,可以挂载任何文件系统,如NFS或CIFS网络文件系统  */opt 应用程序等附加软件的安装目录,类似于Windows系统中的Program Files目录  */proc 虚拟文件系统,系统关闭时为空目录,系统运行时进程文件系统根目录,其中的部分文件分别对应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可用于访问当前进程的地址空间   */root 超级用户root的家目录  */sbin 包含超级管理员的常用工具,如管理和维护、系统引导和修复命令集合  */srv 分担了/var目录的一些功能,保存一些网络服务所用的数据文件   */sys 和proc一样是虚拟目录,系统各种设备配置信息的根目录,如block子目录中含有磁盘及磁盘分区的配置信息  */tmp 临时文件目录,用于存储系统运行过程中生成的临时文件,也可以供用户存储自己的临时文件。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文件的创建者才能删除相应的文件  */usr 此目录既可以作为根目录下的一个子目录,其中保存系统提供的各种共享数据(如用户命令、库函数、头文件和文档等),又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文件系统,可以认为是对根目录的一个递归目录,使得文件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var 该目录和/usr目录类似,首先是根目录下的一个子目录,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文件系统,用于存储各种可变长的数据文件(如日志文件)、暂存文件或待处理的临时文件等 3.重要的二级目录   */boot/grub 其中存有GRUB配置文件,以及3种不同的初始引导程序等  */etc/apt 其中包含软件管理工具使用的配置文件,如sources.list等  */etc/cron.d 用于存储corn进程调度与运行后台程序所用的配置和控制文件。其他有关的目录包括:corn.hourly、corn.daily、corn.weekly和corn.monthly4个目录  */etc/init.d 用于存储系统启动过程中需要由init调度执行的脚本文件  */etc/network 其中包含网络接口的配置文件interface,以及相关的配置工具  */etc/X11 其中包含X服务器使用的各种配置文件,如xorg.conf等  */usr/bin 其中包含用户经常使用的各种命令   */usr/include 用于存储各种C语言头文件。这个目录及其子目录中的头文件是C开发人员需要经常引用的文件。其中,sys、linux和bits等子目录中定义的数据结构,对于深入学习、理解和掌握Linux系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usr/lib 其中包含各种共享的库函数,可供程序员以静态或动态的方式链接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   */usr/sbin 其中包含系统引导完成之后系统管理员经常使用的各种系统管理和维护命令  */usr/share 共享目录,其中包含man(联机文档的根目录)、info(GNU inf

02

操作系统之引导

系统引导环节是操作系统启动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之一。按照个人计算机的硬件标准,引导环节发生在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检测完毕之后。具体的引导工作,是由BIOS完成的。BIOS维持一个可用于引导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列表,比如本地硬盘、本地光驱、网络、USB接口设备等,然后做一个排序。BIOS会试图从整个序列的第一个设备开始,检查其状态和引导能力。比如针对光驱,则首先会判断光驱中是否存在光盘,如果不存在,则跳过光驱设备,进入下一个设备的检测过程。如果发现有光盘存在,则试图读取光盘的第一个扇区,并检查这是否是一个可引导扇区(比如通过检查扇区的最后两个字节是不是0x55AA)。如果发现不是一个可引导扇区,则也是跳过光盘,再检查引导序列中的下一个设备,直到发现一个可引导的扇区为止。如果遍历完整个引导设备列表,未找到任何可引导的扇区代码,则引导过程失败,BIOS会提示无法找到可启动设备。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找到一个可引导扇区,则BIOS会把该扇区的内容加载到内存,并跳转到该扇区,执行引导代码。这个跳转指令,就是BIOS程序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的最后一条指令,至此,BIOS的工作结束。后续工作,将由引导扇区代码完成。

01

linux内核升级图文攻略 转

一、Linux内核概览 Linux是一个一体化内核(monolithic kernel)系统。 设备驱动程序可以完全访问硬件。 Linux内的设备驱动程序可以方便地以模块化(modularize)的形式设置,并在系统运行期间可直接装载或卸载。 1. linux内核 linux操作系统是一个用来和硬件打交道并为用户程序提供一个有限服务集的低级支撑软件。 一个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硬件和软件的共生体,它们互相依赖,不可分割。 计算机的硬件,含有外围设备、处理器、内存、硬盘和其他的电子设备组成计算机的发动机。 但是没有软件来操作和控制它,自身是不能工作的。 完成这个控制工作的软件就称为操作系统,在Linux的术语中被称为“内核”,也可以称为“核心”。 Linux内核的主要模块(或组件)分以下几个部分: . 进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  . 定时器(timer) . 中断管理(interrupt management) . 内存管理(memory management) . 模块管理(module management) . 虚拟文件系统接口(VFS layer) . 文件系统(file system) . 设备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 . 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 网络管理(network management . 系统启动(system init)等操作系统功能的实现。 2. linux内核版本号 Linux内核使用三种不同的版本编号方式。 . 第一种方式用于1.0版本之前(包括1.0)。   第一个版本是0.01,紧接着是0.02、0.03、0.10、0.11、0.12、0.95、0.96、0.97、0.98、0.99和之后的1.0。 . 第二种方式用于1.0之后到2.6,数字由三部分“A.B.C”,A代表主版本号,B代表次主版本号,C代表较小的末版本号。   只有在内核发生很大变化时(历史上只发生过两次,1994年的1.0,1996年的2.0),A才变化。   可以通过数字B来判断Linux是否稳定,偶数的B代表稳定版,奇数的B代表开发版。C代表一些bug修复,安全更新,新特性和驱动的次数。   以版本2.4.0为例,2代表主版本号,4代表次版本号,0代表改动较小的末版本号。   在版本号中,序号的第二位为偶数的版本表明这是一个可以使用的稳定版本,如2.2.5;   而序号的第二位为奇数的版本一般有一些新的东西加入,是个不一定很稳定的测试版本,如2.3.1。   这样稳定版本来源于上一个测试版升级版本号,而一个稳定版本发展到完全成熟后就不再发展。 . 第三种方式从2004年2.6.0版本开始,使用一种“time-based”的方式。   3.0版本之前,是一种“A.B.C.D”的格式。   七年里,前两个数字A.B即“2.6”保持不变,C随着新版本的发布而增加,D代表一些bug修复,安全更新,添加新特性和驱动的次数。   3.0版本之后是“A.B.C”格式,B随着新版本的发布而增加,C代表一些bug修复,安全更新,新特性和驱动的次数。   第三种方式中不使用偶数代表稳定版,奇数代表开发版这样的命名方式。   举个例子:3.7.0代表的不是开发版,而是稳定版! linux内核升级时间图谱如下:

05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