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LINUX下 Udev详解[通俗易懂]

如果你使用Linux比较长时间了,那你就知道,在对待设备文件这块,Linux改变了几次策略。在Linux早期,设备文件仅仅是是一些带有适当的属性集的普通文件,它由mknod命令创建,文件存放在/dev目录下。后来,采用了devfs,一个基于内核的动态设备文件系统,他首次出现在2.3.46 内核中。Mandrake,Gentoo等Linux分发版本采用了这种方式。devfs创建的设备文件是动态的。但是devfs有一些严重的限制,从 2.6.13版本后移走了。目前取代他的便是文本要提到的udev--一个用户空间程序。 目前很多的Linux分发版本采纳了udev的方式,因为它在Linux设备访问,特别是那些对设备有极端需求的站点(比如需要控制上千个硬盘)和热插拔设备(比如USB摄像头和MP3播放器)上解决了几个问题。下面我我们来看看如何管理udev设备。 实际上,对于那些为磁盘,终端设备等准备的标准配置文件而言,你不需要修改什么。但是,你需要了解udev配置来使用新的或者外来设备,如果不修改配置,这些设备可能无法访问,或者说Linux可能会采用不恰当的名字,属组或权限来创建这些设备文件。你可能也想知道如何修改RS-232串口,音频设备等文件的属组或者权限。这点在实际的Linux实施中是会遇到的。 为什么使用udev 在此之前的设备文件管理方法(静态文件和devfs)有几个缺点: * 不确定的设备映射。特别是那些动态设备,比如USB设备,设备文件到实际设备的映射并不可靠和确定。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有两个USB打印机。一个可能称为 /dev/usb/lp0,另外一个便是/dev/usb/lp1。但是到底哪个是哪个并不清楚,lp0,lp1和实际的设备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为他可能因为发现设备的顺序,打印机本身关闭等原因而导致这种映射并不确定。理想的方式应该是:两个打印机应该采用基于他们的序列号或者其他标识信息的唯一设备文件来映射。但是静态文件和devfs都无法做到这点。 *没有足够的主/辅设备号。我们知道,每一个设备文件是有两个8位的数字:一个是主设备号 ,另外一个是辅设备号来分配的。这两个8位的数字加上设备类型(块设备或者字符设备)来唯一标识一个设备。不幸的是,关联这些身边的的数字并不足够。 */dev目录下文件太多。一个系统采用静态设备文件关联的方式,那么这个目录下的文件必然是足够多。而同时你又不知道在你的系统上到底有那些设备文件是激活的。 *命名不够灵活。尽管devfs解决了以前的一些问题,但是它自身又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命名不够灵活;你别想非常简单的就能修改设备文件的名字。缺省的devfs命令机制本身也很奇怪,他需要修改大量的配置文件和程序。; *内核内存使用,devfs特有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作为内核驱动模块,devfs需要消耗大量的内存,特别当系统上有大量的设备时(比如上面我们提到的系统一个上有好几千磁盘时) udev的目标是想解决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他通采用用户空间(user-space)工具来管理/dev/目录树,他和文件系统分开。知道如何改变缺省配置能让你之大如何定制自己的系统,比如创建设备字符连接,改变设备文件属组,权限等。 udev配置文件 主要的udev配置文件是/etc/udev/udev.conf。这个文件通常很短,他可能只是包含几行#开头的注释,然后有几行选项:

03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Foremost简介

上周在 安恒萌新粉丝群:928102972分享介绍了 binwalk,今天分享一款同样可以用来文件还原分离的神器。 foremost是一个 控制台程序,用于根据页眉,页脚和内部数据结构 恢复文件。 Foremost可以处理图像文件,例如由 dd, Safeback, Encase等生成的图像文件,或直接在驱动器上。页眉和页脚可以由配置文件指定,也可以使用命令行开关指定内置文件类型。这些内置类型查看给定文件格式的数据结构,从而实现更可靠,更快速的恢复。在 数字取证中和 CTF中常用来恢复、分离文件。它默认支持 19种类型文件(jpg, gif, png, bmp, avi, exe, mpg, mp4, wav, riff, wmv, mov, pdf, ole, doc, zip, rar, html, cpp 等文件)的扫描识别恢复,还可以通过(通过配置它的配置文件 foremost.conf)增加新的支持类型。

02

【windows kernel源码分析】对初学者友好的底层理解,让你对计算机内核不再迷茫

为什么会写这样一篇“无效水文”,我想是由于我的这样一种强迫症,对于任何的学习,在不理解原理,无法把他与我的已知知识架构产生联系的时候,我会本能地拒绝这种知识,所以由于这种偏执,很多情况下拖慢了自己的进度,因为很多时候无法有效收集到有用的资料,软件实训的时候,老师只会丢给一个配置文件,然后在此基础上做一些修改开发,可以除了可以勉强做一个垃圾出来,没有任何意义。就连再去做一个垃圾的能力都没有。这种情况直到毕业我才感觉无法再继续这样的生活了,于是开始大量学习,阅读专业书籍。这次就想对这些原本困扰我的东西进行一次小的抛砖引玉式的总结,当然也是把别人已经写过的一些文章综合一下,让入门的人对此好奇的人产生初步印象。 总之,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五年之前你正在梦想你今天的生活。 还有,当我们在经历冬季的时候,新西兰正被春风吹拂。所以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吧。

01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