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Linux下的DHCP服务的原理及搭建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工作在OSI的应用层,可以帮助计算机从指定的DHCP服务器获取配置信息的协议。(主要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等)     工作原理:         1、客户机寻找服务器:广播发送discover包,寻找dhcp服务器         2、服务器响应请求:单播发送offer包,对客户机做出响应。提供客户端网络相关的租约以供选择         其中服务器在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会针对客户端的mac地址与本身的设定数据进行一下工作:             a、到服务器的登录文件中寻找该用户之前曾经使用过的ip,若有且该ip目前没有人使用,这提供此ip为客户机             b、若配置文件中有针对该mac提供额外的固定ip,且该ip没有被使用,则提供此ip给客户机             c、如果没有符合以上两个条件,则随机取用目前没有被使用的ip参数给客户机并记录到leases文件中。         3、客户机发送ip请求:广播request包,选择一个服务器提供的网络参数租约回报服务器。             此外,客户机会发送一个广播封包给局域网内的所有主机,告知自己已经接受服务器的租约。         4、服务器确认租约:单播Ack包,服务器与客户机确认租约关系并记录到服务器的leases文件中 。         客户端打开68号端口,服务器打开67号端口。     配置:         配置文件都放在/etc/dhcp目录下;主配置文件为dhcpd.conf         将/usr/share/doc/dhcp-4.1.1/dhcpd.conf.sample文件复制到配置文件目录下,并覆盖dhcpd.conf文件,即可获得主配置文件。         主配置文件的主要内容介绍:             option domain-name "example.org";      --指定网域的域名             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ns1.example.org, ns2.example.org;        --指定域名解析服务器(DNS)的ip地址。             default-lease-time 600;    --默认租约时间,单位为s             max-lease-time 7200;        --最大租约时间,单位为s。过期续约,续约直接发送request包即可。             log-facility local7;        --日志设备类型为local7.一般日志设备类型包括mail、crontab。通过此选项可以找到该服务的日志记录路径             subnet 10.5.5.0 netmask 255.255.255.224 {      --指定分配网段的ip地址以及子网掩码,括号内部为局部配置。             range 10.5.5.26 10.5.5.30;      --可使用的地址池范围             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ns1.internal.example.org;        --该网段的域名,可以省略             option domain-name "internal.example.org";      --网段DNS             option routers 10.5.5.1;        --指定网关             option broadcast-address 10.5.5.31;    --指定广播地址             default-lease-time 600;    --租约时间             max-lease-time 7200;        --最大租约时间。             }             host passacaglia {      --主机名称             hardware ethernet 0:0:c0:5d:bd:95;      --主机的MAC地址             filename "vmunix.passacaglia";             server-name "toccata.fugue.com";        --文件名和服务器名,不太需要。             fixed-address fantasia.fugue.com;      --固定的ip地址

02

samba服务器搭建+权限设置

Linux 系统的诞生主要源于林纳斯个人,而 Linux 系统的成长则更多得益于所采用的开源模式。林纳斯12岁开始接触计算机和编程,并从此狂热地爱上了编程。因为这份热爱,林纳斯自学了大量的编程知识,并不断地将学到的新知识进行练习。这些学习和练习为 Linux 系统储备了足够的知识弹药。而在开发过程中,林纳斯也不免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他身上永不言弃的精神,让 Linux 系统最终诞生。在 Linux 系统诞生之后,它所采用的开源模式,令全世界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人都能参与进来。在世界各地优秀程序员的帮助下,Linux 系统不断走向完善,最终大获成功。在 Linux 系统获得广泛认可之后,林纳斯收获了名气,却并没有收获大量的财富。究其原因,是因为林纳斯希望 Linux 系统保持自由,不被商业因素所左右,所以他拒绝了很多公司抛来的巨额财富。开放源代码运动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而自由软件运动又是继承早期的黑客文化而产生的。在最初的时候,软件是自由且不收费的,当时商业公司主要是销售硬件卖钱,软件则作为硬件的附属品免费赠送。当时的软件不掺杂商业利益,大家出于兴趣等原因编写程序并且分享给别人。这就是早期的黑客文化。打破黑客文化的人就是我们熟知的比尔·盖茨,他率先开始售卖软件,并且关闭软件的源代码。在他的影响下,软件便由最初的免费且自由模式发展成了现在的收费模式。而对此提出反对意见的是老牌黑客理查德·斯托曼,他发起了以源代码必须可以被自由获得为核心点的自由软件运动。但由于他提出的 Copyleft 概念有着很强烈的反商业感,自由软件运动下的 GPL 许可证又强制性要求修改后的软件,其被修改的那部分源代码也必须对外开放,这种对商业文化的不友好,令自由软件运动受到商业公司的排挤。当时Linux系统也是采用 GPL 许可证,所以也被称为自由软件。但是因为大家对自由“free”这个单词的总是产生歧义,认为那是免费的意思,于是林纳斯等人便提出了开放源代码这个概念,Linux 系统也就成了开源软件。源软件的条件比自由软件更宽松,对商业文化也更包容,于是伴随着 Linux 系统的成功,开源理念也就逐步被世界各地所接受。

03

负载均衡集群介绍,LVS介绍,LVS的调度算法,LVS的NAT模式搭建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负载均衡: 负载平衡(Load balancing)是一种计算机网络技术,用来在多个计算机(计算机集群)、网络连接、CPU、磁盘驱动器或其他资源中分配负载,以达到最佳化资源使用、最大化吞吐率、最小化响应时间、同时避免过载的目的。这是来自维基百科的介绍。负载均衡的目的,就在于平衡计算机的负载,给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稳定的服务。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负载均衡”,一个超市的收营员高峰期只能服务10位顾客,当做活动时有20位顾客需要服务的话可能就会排长队,这样购物体验将会很差(就像客户抱怨系统/网站访问太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再招个营业员,重新开通一个出口。负载均衡的核心就是“分摊压力”。

01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