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Linux从入门到精通系列之Squid代理服务器

首先呢我们来介绍下Squid:    作为一种免费的网络操作系统,Linux越来越受到广大网络爱好者的欢迎,目前因特网(Internet)上运行的主机有相当一部分采用的就是linux操作系统,而且中国已经把linux操作系统作为政府上网年的指定网络操作系统,种种迹象表明,linux操作系统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在本章我将向大家介绍一种能在Linux系统下使用的比较优秀的代理服务器软件的配置方法。    众所周知,当今因特网发展速度极其迅猛,IP地址资源非常紧张。而如果您想访问因特网,共享因特网的丰富资源,您的机器必须拥有一个标准的IP地址。在因特网上,IP地址是识别您的机器的唯一标志。目前,有两种方式可以让您的机器拥有标准的IP地址:一种是局域网通过专线接入因特网,您的机器可以拥有静态的IP地址。所谓静态IP地址,就是对使用者来说,是固定不变的IP地址,这个IP地址给您使用后,其他人就不能再用了。一种是通过电话线拨号或ISDN拨号等方式接入因特网,您的机器可以在您拨号上网的在线期间从ISP的访问服务器的IP地址池中获得一个临时的标准IP地址,这个IP地址在您下线后就不归您使用了,而您下次拨号再上网,很可能分配给您的机器的是另外一个临时的IP地址了。这种临时分配的IP地址,称为动态IP地址。无论是静态地址还是动态地址,在您的机器访问因特网时,使用起来没有什么区别。    现在因特网发展速度这么快,而IP地址资源又这么紧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尖锐的矛盾。虽说Ipv6正在开发中,但远水不解近渴,好多的企业、公司内部的Intranet现在就想接入因特网这个浩瀚的资源海洋,但又苦于没有充足的IP地址资源,怎么办?还好,有代理服务这个好东西。代理服务是指由一台拥有标准IP地址的机器代替若干没有标准IP地址(以下称内部地址)的机器和因特网上的其他主机打交道,提供代理服务的这台机器称为代理服务器。拥有内部地址的机器想到因特网上查找资料时,先把这个请求发给拥有标准IP地址的代理服务器,由代理服务器把这个请求通过它的标准IP地址发到请求的目标地址。然后目标地址的服务器把返回的结果发回给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再原封不动的把资料发给最初那台拥有内部IP地址的机器。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内部机器访问因特网的一个过程。若干拥有内部地址的机器就组成了内部网,代理服务器的作用就是勾通内部网和因特网,解决内部网访问因特网的问题。而且这种代理是不可逆的,因特网上的主机不能访问任何一台拥有内部地址的机器,这样又可以保障内部资料的安全性。    能够完成这种代理功能的服务器软件有好多,我给大家推荐一种能在linux下使用的比较优秀的代理服务器软件Squid。之所以说它比较优秀,是因为它可以在代理服务器上作一个很大的缓存,可以把好多常去的网站内容存储到缓存中,这样,内部网的机器再访问那些网站,就可以从缓存里调用了。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快内部网浏览因特网的速度,这就是所谓的提高客户机的访问命中率, 另一方面,Squid不仅仅支持HTTP协议,而且还支持FTP,GOPHER,SSL和WAIS等协议考虑到简捷实用的原则,我们本章只向大家介绍如何设置HTTP代理,而其他的代理大同小异,各位理解了HTTP的配置也就明白应该如何配置其他的代理了。 然后呢我们来说下所需的资源: 我这里使用的是squid-2.3.STABLE1-5.rpm。当然你可以选择源码包或者rpm。配置文件放在/etc/squid/squid.conf 系统自带,管理员配置。

01

【新手出发】从搭虚拟机开始,一步一步在CentOS上跑起来.Net Core程序

微软6月26号发布core 1.0版本后,园子里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就更加火爆了,不管是从文章数量还是大家互动的热情来看,绝对是最热门的技术NO.1。我从去年底开始接触.net core到现在也大半年了,一直停留在浏览各种帖子上,偶尔新建个项目敲几行代码练习一下。可是对于core最大的卖点——跨平台,一直没法实际体验一回,因为压根没接触过Linux,完全不会那些命令,甚至虚拟机都没玩过​,想在Linux上实战操作一下可想有多困难。虽然园子里很多文章都有教程,但大神们一开始直接就上各种命令代码,看不懂啊,不知道怎么下手。。。可是这些都不是阻挡自己的理由,那就从装虚拟机开始一步一步来吧,中间各种蒙逼踩坑请教,于是有了这次的总结记录。

02

侦探养成技:如何追溯分析一个线上缺陷

前言 对于数学问题,自己想出答案和确认别人的答案是否正确,哪一个更简单,或者困难到何种程度。拟一个别人无法解答的问题和解开那个问题,何者更困难?——东野圭吾 《嫌疑人X的献身》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小说,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上面的这句话。百年一遇的数学天才石神,在暗恋的邻居靖子错手杀了前夫后,布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局,让警方一直陷入迷局无法破案。当时看完的感悟就是“有时你以为的正确答案,其实也会欺骗你。” 一直觉得作为测试人员,在追溯分析线上的用户反馈的问题的时候,跟侦探破案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分析案情现场(定位

09

ERP上线怎样才能达到预期?

1.“上不上”与“能不能” “上不上”与“能不能”ERP系统不是灵丹妙药,不能解决每一个企业的全部问题。 企业能不能上ERP是由企业自身产品的生产特点决定,假如企业产品BOM(物料清单)不稳定,客户订单差异化较多,这类企业就不能上线ERP系统。 那么企业在做这个决策时就不能由企业“一把手”来决定,而是要由企业成立的专业小组来进行评估,然后将意见反馈给公司“一把手”,再由其根据专业小组的意见进行判断决定“上还是不上”。 因此,“一把手”在企业上ERP的决策上首先要看企业是否具备上的条件,而非由“一只手”来代替“能不能”的技术性判断。 小结 上线ERP系统前应该由企业专业小组进行评估或咨询,“一把手”在根据小组意见决定上不上。 2.“投多少”与“选什么” “投多少”与“选什么”产品选型关系到企业未来实施的成败,选择的软件必须要符合企业的自身规模、人员素质、发展阶段等,它需要在专业、深入、细致的产品应用调研基础上作出科学判断,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在专业团队完成软件选型后,再由“一把手”来决定“投多少”保证选型的实现,因此,“一把手”做出企业投多少钱的决策的前提是有了科学的软件选型方案,而非由“一只手”来代替“选什么”的专业性判断。 小结 先由调研小组或企业咨询小组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作出判断,选择软件类型后。再由“一把手”决定投入多少钱做这个项目。 3.“怎么推”与“如何上” 软件一旦选型后,企业需要成立一个既要掌握软件又要熟悉企业业务特点的实施团队,在外部咨询顾问的指导下结合软件和企业特征来精心谋划实施步骤、蓝图规划等具体方案,而这些方案往往会涉及企业业务流程的全面再造,会对现有业务的规范性、及时性和协调性提出更高要求,它需要每个部门的全力配合。 此时,“一把手”需要全面动员和推动方案的实施。因此,“一把手”要在实施团队有了“如何上”的方案后思考“如何推”才能保证方案尽快落地,而非由“一只手”来代替“如何上”的科学性判断。 小结 选好软件类型并投入后,需要有一个既要掌握软件又要熟悉企业业务特点的实施团队,软件方也会提供相对应的咨询顾问,双方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流程的系统更新。而“一把手”需要负责整个动员整个企业人员及方案的有效实施。 总而言之,企业上线ERP的过程中,“一把手”在ERP上线决策、产品选型和软件实施中要发挥支柱作用,而不能错误地将“一把手支持”解读为“一只手包办”,那样企业实施ERP的结果将会南辕北辙。

01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