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BIOS启动,BIOS完成了基础的硬件检测和硬件的中断向量表的初始化,然后BIOS找到MBR并且把MBR加载在内存中,跳转到该位置。加载的位置在内存中的0x7C00,至于为什么是这个位置,主要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吧,最初的内存只有32K,历史选择了0x7C00(31k)。
在现代计算机中,硬盘分区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无论是新硬盘的初始化,还是重新组织现有硬盘,分区都是必不可少的操作。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脑硬盘分区的基本步骤,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硬盘空间。
硬盘扇区如上图划分,在系统扇区中,存在分区启动扇区(PBR),在MBR分区中存在主启动扇区。
今天新入手得500G移动硬盘,插上后,本想做分区得,不小心点到了那个:磁盘分区标注为活动
之前,讨论了windows vista下的EFS加密技术,现在来讨论一下windows vista下特有的bitlocker加密和windows 7下的bitlocker to go技术。需要说明的是,bitlocker只包含在Windows Vista Enterprise、Windows Vista Ultimate下。
本次测评板卡是创龙科技旗下的TL570x-EVM,它是一款基于TI Sitara系列AM5708ARM Cortex-A15+浮点DSPC66x处理器设计的异构多核SOC评估板,由核心板和评估底板组成。核心板经过专业的PCB Layout和高低温测试验证,稳定可靠,可满足各种工业应用环境。
在BIOS后,操作系统前,通过中断服务程序(向量表 INT 13H),占据物理位置(常驻内存高端),替换、截获系统中断从而伺机传染发作。
本文为joshua317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载自joshua317博客 https://www.joshua317.com/article/162
启动管理器。Bootmgr是Boot Manager的缩写,是在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中使用的新的启动管理器,以代替Windows xp中的启动管理器—NTLDR。
此类故障比较常见,即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 电缆 或IDE口端口上,硬盘本身的故障率很少,可通过重新插拔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可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不承认,还有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条线,如果硬盘接在IDE的主盘位置,则硬盘必须跳为主盘状,跳线错误一般无法检测到硬盘。
机械磁盘由磁头(head)、磁道(track)、柱面(cylinder)、扇区(sector)和盘片(platter)组成。其中,磁头悬浮在盘片上,并且每张盘片上下各有一个磁头;每张盘片的磁道数是相同的,每张盘片相同位置的磁道组成柱面;而每一个磁道由数量相同的扇区组成,我们知道离主轴越远的扇区面积越大,而扇区大小一般为512B,必然导致存储密度越低,这样做明显浪费空间,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将磁盘密度改为等密度结构,这就意味着外围磁道的扇区数量要大于内圈的数量。
下载分区工具 DiskGenius 对u盘进行分区。 新建一个1G的活动分区,目的是为了以后也可以用这个U盘来转存一些小文件,小电影。因为Windows是不能识别linux的文件系统的,如果整个盘都用来装系统,
https://windows-1251783334.cos.ap-shanghai.myqcloud.com/Win8.1_Win2012R2.zip
s=硬件接口类型(sata/scsi),d=disk(硬盘),a=第1块硬盘(b,第二块),2=第几个分区 /dev/hd h=IDE硬盘 /dev/hdd3 /dev/vd v=虚拟硬盘 /dev/vdf7
本文为第一期,着重探讨以下内容,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无法解决,欢迎留言,下期一起解决~
翻译成中文大致意思:文件系统主要是管理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如何检索的,而数据存储在磁盘或内存中。上期我们聊过了漫谈虚拟内存,本期我们就重点介绍磁盘中的机械磁盘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然后引申到文件系统。
MBR的缺点主要在于他是个程序。引导程序和磁盘分区原本是不太相关的两个事情,但是MBR却用一种及其原始的方式把它们混合在了一起。此外,MBR程序本身也带来了不少麻烦。由于MBR运行在实模式,因此它的编写与引导过程的其它程序有诸多不同。而且由于MBR是直接写在引导扇区的,并不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因此对MBR进行管理也十分麻烦。缺少程序校验也使黑客可以通过更改MBR,让病毒在操作系统引导前就完成载入。总而言之,MBR的设计真的太过时了。
1、全称EFI system partition,简写为ESP。msr分区本身没有做任何工作,是名副其实的保留分区。ESP虽然是一个FAT16或FAT32格式的物理分区,但是其分区标识是EF(十六进制) 而非常规的0E或0C。
早期时,启动一台计算机意味着要给计算机喂一条包含引导程序的纸带,或者手工使用前端面板地址/数据/控制开关来加载引导程序。尽管目前的计算机已经装备了很多工具来简化引导过程,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对整个过程进行必要的简化。
所以这个ROM系统也叫作BIOS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fdisk命令用于创建和维护磁盘分区表。它采用传统的问答式界面,而非类似DOS fdisk的cfdisk互动式操作界面,因此在使用上较为不便,但功能却丝毫不打折扣。它兼容DOS类型的分区表、BSD或者SUN类型的磁盘列表。
在了解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工作方式之后,我们来讨论Kafka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提供的语义保证。 显然,有多个可能的消息专题保证可以提供:
为了不打断文章的整体思路,有些专业术语没有进行解释,但是在后续我实践编写小的操作系统时会根据用到的东西为大家一一补全。
p 表示主分区,e 表示扩展分区 ,一个物理磁盘的主分区至少1个最多4个,扩展分区最少0个最多1个
系统引导环节是操作系统启动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之一。按照个人计算机的硬件标准,引导环节发生在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检测完毕之后。具体的引导工作,是由BIOS完成的。BIOS维持一个可用于引导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列表,比如本地硬盘、本地光驱、网络、USB接口设备等,然后做一个排序。BIOS会试图从整个序列的第一个设备开始,检查其状态和引导能力。比如针对光驱,则首先会判断光驱中是否存在光盘,如果不存在,则跳过光驱设备,进入下一个设备的检测过程。如果发现有光盘存在,则试图读取光盘的第一个扇区,并检查这是否是一个可引导扇区(比如通过检查扇区的最后两个字节是不是0x55AA)。如果发现不是一个可引导扇区,则也是跳过光盘,再检查引导序列中的下一个设备,直到发现一个可引导的扇区为止。如果遍历完整个引导设备列表,未找到任何可引导的扇区代码,则引导过程失败,BIOS会提示无法找到可启动设备。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找到一个可引导扇区,则BIOS会把该扇区的内容加载到内存,并跳转到该扇区,执行引导代码。这个跳转指令,就是BIOS程序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的最后一条指令,至此,BIOS的工作结束。后续工作,将由引导扇区代码完成。
2) 将你的系统备份制成一个live cd/dvd其名叫 custom.iso 的ISO文件.
上两篇里介绍了几种基本的维度表技术,并用示例演示了每种技术的实现过程。本篇说明多维数据仓库中常见的事实表技术。我们将讲述五种基本事实表扩展,分别是周期快照、累积快照、无事实的事实表、迟到的事实和累积度量。和讨论维度表一样,也会从概念开始认识这些技术,继而给出常见的使用场景,最后以销售订单数据仓库为例,给出Kettle实现的作业、转换和测试过程。
进程调度(SCHED)、内存管理(MM)、虚拟文件系统(VFS)、网络接口(NET)和进程间通信(IPC)
一直以来,对于磁盘的分区以及Linux目录挂载的概念都不是很清晰,现在趁着春暖花开周末在家没事就研究了下它们,现在来分享我的理解。
KoP(Pulsar on Kafka)通过在 Pulsar Broker 上引入 Kafka 协议处理程序,为 Apache Pulsar 带来原生 Apache Kafka 协议支持。 通过将 KoP 协议处理程序添加到您现有的 Pulsar 集群,您可以将现有的 Kafka 应用程序和服务迁移到 Pulsar,而无需修改代码。 这使 Kafka 应用程序能够利用 Pulsar 的强大功能,例如:
计算机的结构可以简化为上图。上图中内存分为ROM(只读存储器)和RAM(随机存储器)。系统初始化代码从ROM里面读取并开始执行。
1.在屏幕右下角的托盘出现感叹号标志表示目前系统正在下载补丁或可以安装补丁,如果点击这个标志就可以实现安装。系统补丁可以安装也可以卸载。
无论你试图从即将坏掉的存储驱动器抢救数据,将归档备份到远程存储,还是在别处对活动分区制作一份完美副本,都要知道如何安全可靠地复制驱动器和文件系统。幸好,有dd这款简单而强大的镜像复制工具,而且历史悠久。在这方面没有比它更出色的工具了。
为什么会写这样一篇“无效水文”,我想是由于我的这样一种强迫症,对于任何的学习,在不理解原理,无法把他与我的已知知识架构产生联系的时候,我会本能地拒绝这种知识,所以由于这种偏执,很多情况下拖慢了自己的进度,因为很多时候无法有效收集到有用的资料,软件实训的时候,老师只会丢给一个配置文件,然后在此基础上做一些修改开发,可以除了可以勉强做一个垃圾出来,没有任何意义。就连再去做一个垃圾的能力都没有。这种情况直到毕业我才感觉无法再继续这样的生活了,于是开始大量学习,阅读专业书籍。这次就想对这些原本困扰我的东西进行一次小的抛砖引玉式的总结,当然也是把别人已经写过的一些文章综合一下,让入门的人对此好奇的人产生初步印象。 总之,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五年之前你正在梦想你今天的生活。 还有,当我们在经历冬季的时候,新西兰正被春风吹拂。所以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吧。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70715.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Win11的iso刻到优盘安装时报下图,那说明你硬件不支持tpm2.0,只能通过winpe去安装了。基于win11内核的server2025(目前是Server vNext,参考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039421)
开机 -> 启动引导程序-> 引导程序找到活动分区-> 启动引导管理器-> 读取BCD-> 显示引导项-> 开机
本周,维基解密发布了新一款 CIA 工具 AngelFire。AngelFire 是一款框架植入工具,可以作为永久后门留存在被感染系统的分区引导扇区中,对目标系统进行永久远程控制。泄露的用户手册显示,
很久以前喜欢捣鼓电脑啊外设什么的,却也没有搞出什么名堂。经常见到标题里的一些术语,却也只是一知半解。最近在复习操作系统,对以往的瞎捣鼓小有感触和总结。故写下此文。
现在我们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工作方式有了一些了解,让我们来讨论 Kafka 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提供的语义保证。 显然,可以提供多种可能的消息传递保证:
文件系统被存放在磁盘上,磁盘一般都会被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分区,每个分区中会存放一个独立的文件系统。 磁盘的0号扇区称为“主引导记录”(MBR),用来引导计算机,MBR的结尾是分区表,该表给出每个分区的起始和结束地址。 在计算机被引导时,BIOS读入并执行MBR,MBR做的第一件事是确定活动分区,读入他的第一个块,称为“引导块”,并执行它,引导块中的程序将装载该分区上的操作系统。 磁盘分区的布局是随着文件系统的不同而变化的。
对于使用电脑用户来说,打开电源启动电脑几乎是每天必做的事情,但计算机在显示这些启动画面的时候都在做什么呢?大多数用户都未必清楚。 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从打开电源到出现Windows桌面的蓝天白云,计算机到底都背后干了哪些工作。 电脑的启动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完善的硬件自检机制。对于采用AWARD BIOS的电脑来说,它在上电自检那短暂的几秒钟内,就可以完成100多个检测步骤。 首先让我们了解两个基本概念: 第一个是BIOS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
LINUX 开机过程指的是从打开计算机电源直到LINUX显示用户登录画面的全过程。分析LINUX开机过程也是深入了解LINUX核心工作原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一般的开机启动无非就是四步:BIOS加电自检(检测硬件什么之类的,寻找启动磁盘,在启动磁盘加载MBR);Boot Loader(加载grub.conf顺序启动) ;启动内核(内核会尝试挂载根文件系统,根文件系统至少包含 /etc /bin /sbin /lib /dev 这5大目录); INIT进程初始化(内核会按 /sbin/init /etc/in
今天为了体验下微软的windows8.1 系统,折磨了一天,蛋都疼了。郁闷的是把原来的系统都弄报废了,再不断的摸索下终于成功了,让我的老古董电脑也时髦了一把。特此总结下,以便下次再坐弯路。
内部存储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内存,内存的信息存取速度很快,但是通常容量较小,并且依赖电源,断电后其中存储的内容就会丢失。内部存储器包括寄存器、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和主存储器。
周末,我在家里面看电视,女朋友正在旁边鼓捣她的电脑,但是好像并不是很顺利,于是就有了以下对话。
1、电源进机箱(用电源自带的 4 个螺丝固定,CPU 的4(+4)pin 电源线先从背孔穿出 )
文件是一种抽象机制,它提供了一种方式用来存储信息以及在后面进行读取。可能任何一种机制最重要的特性就是管理对象的命名方式。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初学者在单片机论坛中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在他们微不足道的小的8位微机中运行Linux。这些问题的结果通常是带来笑声。我们也经常看到,在Linux论坛中,询问Linux运行的最低要求是什么。常见的答案是Linux需要一个32位架构和一个MMU(存储器管理单元),并至少1MB的RAM来满足内核的需求。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