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windows socket编程c语言_网络编程socket

Windows sockets(简称 Winsock) 是微软的窗口系统结构 (WOSA) 的一部分。它是起源于UNIX上的 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BSD) 版本的套接字、并为 Windows 进行了专门地扩展。 Internet 是在 UNIX系统上发展起来的 ,在 UNIX 上有许多成熟的编程接口 ,其中最通用的是一种叫做 sockets(套接字) 的接口。套接字的实质是通信端点的一种抽象 ,它提供一种发送和接 收数据的机制。网络软件商为 Windows 开发一套标准的、通用的 TCP/ IP 编程接口 ,并使之类似于 UNIX下的 sockets ,这就是 Windows sockets ;Windows socket 的实现一般都由两部分组成 :开 发组件和运行组件。开发组件是供程序员开发 Winsock 应用程序使用的、它包括介绍 Winsock实现的文档、Winsock 应用程序接口 (API) 引入库和一些头文件。运行组件是 Winsock 应用程序接口的动态连接库(DLL) ,文件名为 Winsock. DLL ,应用程序在执行时通过装入它来实现网 络通信功能。 最初 ,Winsocket1. 1 版是专门为 Internet 设计的 ,现在的 2. x 版己经不再限于 Internet 和TCP/ IP 协议 ,它通过提供扩展的 API 编程接口 ,把自己的应用范围扩大到现存的和正在出现 的各种网络和协议 ,包括 PSTN、ISDN、无线网、所有的局域网协议、异步传输模式 ATM 等等 ;并且允许应用程序对所建立连接的可靠性、冗余度和带宽进行控制。由此可见 ,Winsock 有着广泛的应用。 Windows sockets 是 Windows 下网络编程的规范。这套规范是 Windows 下得到广泛应用的、开放的、支持多种协议的网络编程接口。它定义并记录了如何使用 API 与 Internet 协议族(IPs、通常我们指的是 TCP/ IP) 连接 ,尤其要指出的是所有的 Windows sockets 实现都支持流套接字和数据报套接字。当我们为客户机/ 服务器开发一个特殊的应用程序时 ,我们可以通过套接字来交换我们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报 ,以完成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应用程序调用 Winsock 的 API实现相互之间的通讯。Winsock 又利用下层的网络通讯协议功能和操作系统调用实现实际的通讯工作。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

01

Linux系统下socket编程之socket接口介绍(一)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开始之前,原本想打算先介绍一下TCP/IP协议的内容,但是在网上看了一些博客,大概都讲的差不多,随便找几篇博客来看(https://developer.51cto.com/art/201906/597961.htm),你就会对这个协议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些地方或许读者和我一样可能也看的不是很明白,但是这对编程阻碍不大),所以我也不打算写这个了(理由是,自己也比较菜,只要大概了解一下这部分内容就行,在日后学习或者工作当中遇到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再去深入学,比较有针对性;所以侧重点还是在编程上,最终实现理论转到实践当中去,才是王道)。不过经典的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告别,这个基本你必须要明白,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那么就开始今天的内容了。

01

计算机专业术语-socket

根据连接启动的方式以及本地套接字要连接的目标,套接字之间的连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服务器监听,客户端请求,连接确认。 (1)服务器监听:是服务器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客户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 (2)客户端请求:是指由客户端的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要连接的目标是服务器端的套接字。为此,客户端的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套接字,指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就向服务器端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 (3)连接确认:是指当服务器端套接字监听到或者说接收到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它就响应客户端套接字的请求,建立一个新的线程,把服务器端套接字的描述发给客户端,一旦客户端确认了此描述,连接就建立好了。而服务器端套接字继续处于监听状态,继续接收其他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

02

Http协议与TCP协议简单理解

TCP协议对应于传输层,而HTTP协议对应于应用层,从本质上来说,二者没有可比性。Http协议是建立在TCP协议基础之上的,当浏览器需要从服务器获取网页数据的时候,会发出一次Http请求。Http会通过TCP建立起一个到服务器的连接通道,当本次请求需要的数据完毕后,Http会立即将TCP连接断开,这个过程是很短的。所以Http连接是一种短连接,是一种无状态的连接。所谓的无状态,是指浏览器每次向服务器发起请求的时候,不是通过一个连接,而是每次都建立一个新的连接。如果是一个连接的话,服务器进程中就能保持住这个连接并且在内存中记住一些信息状态。而每次请求结束后,连接就关闭,相关的内容就释放了,所以记不住任何状态,成为无状态连接。   随着时间的推移,html页面变得复杂了,里面可能嵌入了很多图片,这时候每次访问图片都需要建立一次tcp连接就显得低效了。因此Keep-Alive被提出用来解决效率低的问题。从HTTP/1.1起,默认都开启了Keep-Alive,保持连接特性,简单地说,当一个网页打开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TCP连接不会关闭,如果客户端再次访问这个服务器上的网页,会继续使用这一条已经建立的连接Keep-Alive不会永久保持连接,它有一个保持时间,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软件(如Apache)中设定这个时间。虽然这里使用TCP连接保持了一段时间,但是这个时间是有限范围的,到了时间点依然是会关闭的,所以我们还把其看做是每次连接完成后就会关闭。后来,通过Session, Cookie等相关技术,也能保持一些用户的状态。但是还是每次都使用一个连接,依然是无状态连接。   以前有个概念很容忍搞不清楚。就是为什么Http是无状态的短连接,而TCP是有状态的长连接?Http不是建立在TCP的基础上吗,为什么还能是短连接?现在明白了,Http就是在每次请求完成后就把TCP连接关了,所以是短连接。而我们直接通过Socket编程使用TCP协议的时候,因为我们自己可以通过代码区控制什么时候打开连接什么时候关闭连接,只要我们不通过代码把连接关闭,这个连接就会在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进程中一直存在,相关状态数据会一直保存着。

09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相关资讯

热门标签

活动推荐

    运营活动

    活动名称
    广告关闭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