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red flag系统_red fly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接受协议条款之后开始设置分区。分区的目的是在硬盘上为系统分配一个或几个确定的位置,Linux 系统支持多分区结构,每一部分可以存放在不同的磁盘或分区上。一般情况下,安装 Red Flag Linux Desktop 5.0 需要一个 根文件系统分区(类型为 ext3、ext2 或 reiserfs)和一个 交换分区(类型为swap),这种分区方案适用于大多数用户。如果系统的用户数目较多,可以专门为这些用户建立一个独立的文件系统,如 /home;如果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数据存放区,也可以为它分配一个独立的硬盘分区,比如建立一个 /data分区。 这里我们选择手动分区,添加好一个8G的根分区(ext3格式)和一个交换分区,交换分区的大小根据您的内存配置而定,一般稍大于内存容量即可。这样的分区设置对于一般用户已经足够了,即使将来感到磁盘空间紧张,还可以继续添加新的分区。选择下一步并确认进行分区格式化。然后开始配置GRUB。 GRUB (GRand Unified Bootloader)是 Red Flag Linux Desktop 5.0 的引导装载程序,它支持 Red Flag Linux Desktop 5.0 与多种操作系统共存,可以在多个系统共存时选择引导哪个系统,例如:Linux、Solaris、OS/2、Windows9x/2000/NT 等。如果电脑中没有别的Linux 操作系统,最好将GRUB安装到MBR(主引导记录)区,这样能保证你机器上的Window系统与Linux系统都能正常引导。因为Windows的引导程序并不会检测到Linux系统。 如果安装程序检测到了主机中的网卡类型,就会显示网络配置界面。设备列表中将会显示出已经检测到的网络设备,对于每个设备,可以点击编辑按钮对IP地址,子网掩码等进行设置。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略过直接到下一步,设置root密码。Linux 操作系统中,root 是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系统进行任意地操作。因此,root 口令是决定系统安全性的重要参数,对其保密性要求很高,密码必须至少包括6个字符,并且区分大小写。

04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Ubuntu常用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软件名 安装软件命令 sudo nautilus 打开文件(有root权限) su root 切换到“root” ls 列出当前目录文件(不包括隐含文件) ls -a 列出当前目录文件(包括隐含文件) ls -l 列出当前目录下文件的详细信息 cd .. 回当前目录的上一级目录 cd - 回上一次所在的目录 cd ~ 或 cd 回当前用户的宿主目录 mkdir 目录名 创建一个目录 rmdir 空目录名 删除一个空目录 rm 文件名 文件名 删除一个文件或多个文件 rm -rf 非空目录名 删除一个非空目录下的一切 mv 路经/文件 /经/文件 移动相对路经下的文件到绝对路经下 mv 文件名 新名称 在当前目录下改名 find 路经 -name “字符串” 查找路经所在范围内满足字符串匹配的文件和目录 fdisk -l 查看系统分区信息 fdisk fdisk /dev/sdb 为一块新的SCSI硬盘进行分区 chown chown root /home 把/home的属主改成root用户 chgrp chgrp root /home 把/home的属组改成root组 Useradd 创建一个新的用户 Groupadd 组名 创建一个新的组 Passwd 用户名 为用户创建密码 Passwd -d用户名 删除用户密码也能登陆 Passwd -S用户名 查询账号密码 Usermod -l 新用户名 老用户名 为用户改名 Userdel–r 用户名 删除用户一切 tar -c 创建包 –x 释放包 -v 显示命令过程 –z 代表压缩包 tar –cvf benet.tar /home/benet 把/home/benet目录打包 tar –zcvf benet.tar.gz /mnt 把目录打包并压缩 tar –zxvf benet.tar.gz 压缩包的文件解压恢复 tar –jxvf benet.tar.bz2 解压缩 make 编译 make install 安装编译好的源码包 reboot Init 6 重启LINUX系统 Halt Init 0 Shutdown –h now 关闭LINUX系统 uname -a 查看内核版本 cat /etc/issue 查看ubuntu版本 lsusb 查看usb设备 sudo ethtool eth0 查看网卡状态 cat /proc/cpuinfo 查看cpu信息 lshw 查看当前硬件信息 sudo fdisk -l 查看磁盘信息 df -h 查看硬盘剩余空间 free -m 查看当前的内存使用情况 ps -A 查看当前有哪些进程 配置IP:vim /etc/network/interfaces eth0:外 eth1:内 DNS(114.114.114.114 8.8.8.8) DNS:vim /etc/resolv.conf 重启: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允许SSH:vi /etc/ssh/sshd-config 重启SSH: /etc/init.d/ssh restart 系统升级:sudo apt-get update

02

Ubuntu系统安装

注意问题: 1.Ubuntu系统软件源选择,选择为中国的源。 2.VM网络连接方式:桥接或者与本机网络相同。 3.VM与主机共享文件夹:在工具栏里选择VM Tools,安装,然后选择共享。 4.快照,快照。系统有什么大的改动,记得快照。 5.主机与VM读取U盘,SD卡,DVD盘驱动的选择,以及优先级。 6.系统的备份。 7.到现在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做自己的ARM Rootfs的时候,解压完Rootfs包时,重启Ubuntu系统,系统就会奔溃,无法恢复,至今没懂为什么,猜测可能是内核的问题。错误的地方也没有保存。 2.Ubuntu系统的安装 在VM文件系统多次奔溃之后,就选择了把自己两年前报废的笔记本翻出来,当时一杯水倒上去,然后怎么装系统都不行的笔记本,买了一套维修电脑工具,拆电脑,清灰,重装系统。

03

win7 下创建逻辑分区

在win98下面创建主DOS分区和逻辑分区都很容易,到了XP的时候,系统会保留一个8M左右的保留空间。到了win7,干脆多了个100M的保留空间。在分区的时候,win系统都无法对保留分区进行操作。所以我们通常还是使用FDISK这样的分区工具操作。 那么有些时候手头没有工具盘,又必须分区的时候,怎么办?只能用系统进行分区了。而win7却无法直接创建逻辑分区。创建的都是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如下: 1、首先创建一个系统分区。然后剩下的分区大小不要操作了。 2、打开运行里面CMD,右键管理员身份运行。 3、进入DISKPART状态。在CMD窗口输入diskpart 回车 4、选择硬盘,如果当前只有一个硬盘,这步可忽略。若有多快硬盘。后续命令中输入 select disk 0  选择第一块硬盘,或者输入其它数字选择其它硬盘。 5、执行创建逻辑分区命令:create partition extended  回车执行命令后,系统会将剩余空间完整的创建成一个扩展分区。 6、最后在逻辑分区中创建简单卷就可以了。 注:如果硬盘在有一个系统分区并有其它主分区或者有扩展分区的时候。创建逻辑分区命令均不能生效。必须删除多余的分区。然后重新执行上面的命令

01

Ubuntu 文件系统的概括

1.根目录   根目录,即整个文件系统的逻辑终点,用“/”表示 2.一级目录   */bin 包含普通用户和系统、系统管理员可以共享的各种通用程序,如bash、dd、df、gzip、grep、mv和mkdir等常用的基本命令   */boot 包含系统引导程序GRUB及其配置文件、Linux内核文件vmlinuz和磁盘内存映像文件initrd.img等重要引导文件   */dev 包含系统支持的所有设备文件。具体来说,console表示系统控制台,lp0表示打印机,mem表示系统的物理内存,sda表示连接到主控之气上的第一个磁盘,sda1和sda2等则分别表示其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磁盘分区,ttyXX表示系统的串口设备等  */etc 包含系统管理和维护方面的所有配置文件,如host.conf、resolv.conf、sysctl.conf和syslog.conf等。此外,还有大量的配置文件分别为与单独的子目录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定期使用Backups备份工具备份这个目录中的重要配置文件,以便需要时能够快速地恢复系统   */home 包含所有普通用户的家目录。每增加一个新用户,系统将会在/home目录中创建一个和用户名相同的子目录作为该用户的家目录  */lib 包含系统引导过程,以及运行系统命令所需要的内核模块和各种动态链接共享库文件(扩展名为.so,类似于Windows系统中的.dll文件)  */lost+found 每个文件系统分区都存在一个lost+found目录,用于存储fsck命令在检测与dufus文件系统时删除的文件和目录   */media 包含移动存储介质(移动硬盘或U盘)的挂载点,如插入U盘,系统将会自动将U盘挂载在此目录下的某个子目录中  */mnt 包含所有自定义的文件系统的挂载点,可以挂载任何文件系统,如NFS或CIFS网络文件系统  */opt 应用程序等附加软件的安装目录,类似于Windows系统中的Program Files目录  */proc 虚拟文件系统,系统关闭时为空目录,系统运行时进程文件系统根目录,其中的部分文件分别对应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可用于访问当前进程的地址空间   */root 超级用户root的家目录  */sbin 包含超级管理员的常用工具,如管理和维护、系统引导和修复命令集合  */srv 分担了/var目录的一些功能,保存一些网络服务所用的数据文件   */sys 和proc一样是虚拟目录,系统各种设备配置信息的根目录,如block子目录中含有磁盘及磁盘分区的配置信息  */tmp 临时文件目录,用于存储系统运行过程中生成的临时文件,也可以供用户存储自己的临时文件。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文件的创建者才能删除相应的文件  */usr 此目录既可以作为根目录下的一个子目录,其中保存系统提供的各种共享数据(如用户命令、库函数、头文件和文档等),又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文件系统,可以认为是对根目录的一个递归目录,使得文件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var 该目录和/usr目录类似,首先是根目录下的一个子目录,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文件系统,用于存储各种可变长的数据文件(如日志文件)、暂存文件或待处理的临时文件等 3.重要的二级目录   */boot/grub 其中存有GRUB配置文件,以及3种不同的初始引导程序等  */etc/apt 其中包含软件管理工具使用的配置文件,如sources.list等  */etc/cron.d 用于存储corn进程调度与运行后台程序所用的配置和控制文件。其他有关的目录包括:corn.hourly、corn.daily、corn.weekly和corn.monthly4个目录  */etc/init.d 用于存储系统启动过程中需要由init调度执行的脚本文件  */etc/network 其中包含网络接口的配置文件interface,以及相关的配置工具  */etc/X11 其中包含X服务器使用的各种配置文件,如xorg.conf等  */usr/bin 其中包含用户经常使用的各种命令   */usr/include 用于存储各种C语言头文件。这个目录及其子目录中的头文件是C开发人员需要经常引用的文件。其中,sys、linux和bits等子目录中定义的数据结构,对于深入学习、理解和掌握Linux系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usr/lib 其中包含各种共享的库函数,可供程序员以静态或动态的方式链接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   */usr/sbin 其中包含系统引导完成之后系统管理员经常使用的各种系统管理和维护命令  */usr/share 共享目录,其中包含man(联机文档的根目录)、info(GNU inf

02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