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每天 3 分钟,小闫带你学 Python(十三)

前言

昨天的文章『每天 3 分钟,小闫带你学 Python(十二)』讲解了列表的增删改查。增加有操作 appendextendinsert ;删除有操作 delpopremove;修改可以根据下标取值后重新赋值;查询可以根据下标查,也可以使用 innotinindexcount 这些操作;最后讲解了两个排序的方法 sortreverse

接下来开始今天的内容咯 ~

1.元组介绍

今天讲解一种新的数据类型,元组。元组之前简单介绍过,此处再次进行回顾。先来看一下元组长什么样子: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1, 2, 3, 4)

元组使用小括号将所有元素包裹起来,元素之间使用逗号进行分隔。它与列表类似,但有所不同,那便是元组为不可变的数据类型,即不可以修改原元组,与字符串相同。

注意⚠️:当元组内部只有一个元素时,记得元素后方加一个逗号。如(1,)

2.元组相关操作

由于元组是不可变数据类型,那么它只能有查询相关操作了 ~ 没得办法。

2.1 下标取值

可以根据下标访问指定元素,示例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mytuple = (1, 2, 3)
>>> mytuple[1]
2
>>> mytuple[2]
3

2.2 index

index 可以查询指定值的下标,示例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mytuple = (1, 2, 3)
>>> mytuple.index(3, 0, len(mytuple))
2

与字符串、列表的 index 方法相同,第一个参数 3 为要查询的元素值;第二个参数为起始下标;第三个参数为结束位置下标。

2.3 count

count 方法可以统计某元素在元组中出现的次数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mytuple = (1, 2, 3, 1)
>>> mytuple.count(1)
2

可以看到,经过查询得出元素 1 在元组 mytuple 中的出现次数为 2

3.作业

今日学习目标:掌握元组的相关操作。

1.自定义一个元组,然后根据其下标查询 0 号元素。

2.然后查询指定元素的下标

3.查询某元素在元组中出现的次数。

下一篇
举报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