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继上一个IBM企业架构设计方法之后,今天我们进一步尝试系统性且相对清晰的阐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认识、以及快速梳理关键要素并厘清模糊认识与理路。
一、关于转型定义
CIO pages的定义更强调通过人、产品等因素重组以重塑商业模式。
我更喜欢以下这个经典定义,逻辑感非常清晰:
“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Digitization)、数字化升级(Digitalization)基础上, 进一步触及公司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开发数字化技术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商业模式”、
Digitization是要素数字化,而Digitalization是围绕核心价值聚焦业务能力的数字化,而Transformation则前两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商业模式的变化,数据即业务....
当然,这个定义常看常新,每次都有新的觉悟,我认为数字化不是一个学术概念,它是一个需要充分想象力的动态实践模式,它自身还在现实世界里快速延展、进化,你必须先跟踪了解它,才可能正确定义它。
二、真正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回答以下战略问题
例如:
在这里,我想说: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转型。技术只是助动者。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强大的领导水平以及引领管理变革的综合能力才是数字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当企业向媒体发布十亿美元的数字化转型通告时,最先成为挑战的将是:沸腾的媒体舆论和来自全社会的关注压力。
我们回顾一下国资委网站公布《2020年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经有关专家评审,共遴选出产品和服务创新、生产运营智能化、数字化营销服务、数字生态、新一代信息技术、工控安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综合等8类100个典型案例,其中优秀案例30个,典型案例70个。
以下案例都将成为我们持续关注的对象,包括他们既有的成果以及未来的业务发展实效。
一方面,这类转型项目大量投资是必要前提,有效的规划很重要,包括:确定优先级、统筹合理的排序对于实现速赢并保持高昂的进步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精力过于分散容易只能关注表面问题,从而导致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失败,无论他们实施的解决方案有多宏伟。
还有一方面,那就是盲目的复制别人的数字化模式而忽略了对自己业务模式的洞察,譬如,我造一个中台来.....这跟我高价买一棵白菜来也没啥区别。
银行的实际形象已不再是单纯的物理网点,而是更多的线上服务、零接触服务,数字化基因正逐渐植入银行的业务渠道、产品服务和客户三个方面,未来的银行竞争必将是数字化战略转型的速度和质量竞争。——王松奇
Apple、Zappos、Spotify、Airbnb、亚马逊等公司已使客户体验成为了衡量企业成功的关键标准。客户在银行、零售商店以及家庭服务等领域的经验在逐渐从线下向终端转移,舒适、人性化的体验才是他们看重的。
而客户期望的这些是由技术巨头和新兴初创公司所决定的,它们颠覆了传统模式。Apple、Netflix、Facebook、Google这些从前媒体称之为数字颠覆者的公司如今已坐实成了巨头,而且仍然在将其影响力扩展到行业的各个角落。
如今,我们不再被束缚在办公桌上了,现在移动设备上就可以完成这些操作,包括交流、交易、学习、共享和定位。大流动性革命也在推动整个企业的重大变革,无论它们从事的是B2C,B2B还是B2B2C或其任何变体。前端用户体验在变,社交方式在变、交易模式在变、甚至需求链和整个供应链也都在往线上走。
云革命是推动数字革命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它既是驱动力,也是赋能者。企业正在快速迁移到云中,最初是存储和使用程序,例如,CRM,SFA,HELPDESK和HCM类型的功能。很多企业的核心服务和关键应用程序都在往云上迁移。这已经不再是“为什么要上云的时代,而是你为什么不上云?
大数据分析(包括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的出现是数字化业务转型的另一大推动力。数据驱动型决策是各行各业所关注的转型核心意义。
RPA、IOT、机器学习、AI以及相关认知技术的风起云涌为数字化转型推波助澜。谁率先实现技术赋能,谁先完成竞争力升级。
“一家工业企业、一条产线到底是否智能,不在于它有多少智能设备、有没有使用人工智能、有没有采用大数据分析,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企业、一条产线能否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实时响应。——安筱鹏
在实施数字化方面,大多数企业将精力集中在以下方面:
五、那么,什么是数字化转型框架?
数字业务转型框架是从愿景到数字化实现过程的关键阶段和高价值活动的概念性描述。
典型的数字转换框架可能包括:
当然,并非上述框架可以在你们企业照搬照抄,每个企业所处的阶段也不一样。要由转型负责团队来定义转型的范围和重点,并将工作的实质封装在易于理解的框架中。
以下是来自CIOPages.com的示例数字化转型框架。
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业务领导必须能回答以下十二个问题,方能制定有效战略和可行路线:
企业的业务性质是什么?
竞争态势如何?
潜在的下滑风险是什么?
哪些新兴企业正在抢占你生存底线?
在线或移动业务将成为您未来的重要战略组成?
未来客户体验的需要?
领导层是否理解数字的真正含义?
数字化在企业真的被当做了一种变革策略吗?
具备形成数字化文化的潜质吗?
基层支持么,习惯能改么?
大多数员工都认为自己是数字化变革的一部分,并且要发挥作用吗?
数字化转型战略是确定下一步发展方向的蓝图。没有清晰,连贯的战略的企业最终难以成功。转型的动作经常会发生“手术成功了、但是患者死亡了”.......
要构建简洁的策略模型、洞悉数字化的本质以连贯地阐述数字化转型战略。
有一些企业正在寻找优秀的数字化转型咨询公司,以帮助他们定义和指导数字化转型规划。一个完整的数字化转型咨询通常是一项数十亿美元的业务,国内百万级的数字化转型项目要么会停留在顶层设计上无法落地,要么聚焦于过小的领域、解决了数据增删查改的问题,但对整个企业的商业模式上并没有带来任何改变。
无论是聘请数字顾问还是自己操刀,数字化转型都是一项巨额投入,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系统项目或者数据表个项目。数字化顶层设计是必须项,但要同时寻找核心业务场景解决实际问题+寻找创新模式进行落地。
最后,数字化转型策略都需要回答以下基本问题:
明确记载战略意图、愿景、模式、驱动因素和关键内容。
定位、业务部门、产品领域、环境等等
....
....
....
事实是,仅有数字化策略还远远不够。将数字化愿景落地之路将充满艰辛、成本、汗水。但是,在数字化转型中获得成功的回报可能是这么活着还是走向繁荣。
“事实是,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根本不是在适应新技术,而是在指导组织更加适应自身的变化。”
― 林赛·赫伯特
高管说“让我们改善客户体验”时,这就是他们要的目标或期望的战略结果;
业务负责人可能会接着说:“通过无缝的售后市场服务实现最高的客户体验分数,”这是一项业务策略。
当HR说:“我们将需要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它实际上是指企业指文化、变革管理、培训和发展。
业务架构人员又会说“基于客户愿景,从营销到交互购买、售后服务的的端到端购买过程,体现为价值流,它是业务体系结构的高阶抽象描述”
应用架构人员再说:“潜在客户管理”、“产品研究”、“入职”、“订单管理”、“订单履行”、“帐户管理”这类功能领域可以被数字化从而改善内外部客户体验。
基础架构人员也会说:“门户”、“移动访问”、“安全性和身份验证”、“数据搜索”可能是支持这些功能的一些基础技术............
因此,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一个全面的数字化能力模型,其中包括将业务的数字化能力从顶层详细化到基础层。
将数字化能力详细分解到3或4级有助于企业确定执行细节。
数字化能力必须互斥且穷举。
下图捕获了仅说一个单词“数字营销”或“社交媒体”是不够的,并且要使功能具有IT功能,就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层次分解。
CIOPages.com有相关模型为数字化转型所用,可以提供详细的数字功能列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寻找。
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是一项关键的交付成果,它应该比战略文档更精细,比项目计划更抽象。
以数字化能力为中心的路线图制定9步指南如下:
以下是单个数字化能力的数字转换路线图的示例视图。
九、数字化能力转型
很多大型企业正在利用数字化
作为整体业务能力升级的契机
财务和金融转型:近年来,金融的模式和作用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财务已成为战略功能和业务推动力。财务功能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许多企业数字化的核心。
“思考数字”,“做数字”和“成为数字”
是数字思维和文化的三阶段。
传统企业如何弥合数字文化鸿沟?
数字化转型变革管理
CIOPages.com提供了全面的变更管理指南,工具和模板,以驱动数字化变革管理。大家去找哈
数字化项目越大、越雄心勃勃、失败的可能性往往越大。
数字化转型计划失败的9个原因:
数字工具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推动数字化工作的数字转型的工具和技术。
在巨额投资之前,企业应该进行概念验证,并进行场景方案测试。
另外,IT的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手段,而不是目标。
千万别以为自建云平台或者大数据就万事大吉了。
以下十种转型技术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