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我不会忘本,我会永远效忠祖国!”2007年李爱珍被评为美国院士

“我不会忘本,我会永远效忠祖国!”我国半导体领域顶级专家李爱珍,曾4次申请中国院士被拒,却在2007年被评为美国院士,在面对质疑时她说出了这样的话。

如今87岁她仍然坚守在岗位上为中国半导体事业奉献着。

2001年,李爱珍研究出半导体量子级激光器,成功的让中国在世界半导体科研上有了发言权。

李爱珍,1936年出生于华侨家庭,家境优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温饱都难解决时李爱珍却得到了旁人无法想象的偏爱---读书。

旧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并没有影响到李爱珍父母对她的教育培养。李爱珍从小就爱读书、爱航空航模,同龄人在玩泥巴时李爱珍却在拆卸组装航空模型。

父母给了李爱珍宽松的阅读空间,从不限制她看什么书,广泛的阅读也让李爱珍过早就接触到科学类知识,而这些知识在李爱珍后来的科研道路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聪明的李爱珍顺利的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入职上海一家金属冶金所,从事半导体工业材料研究。

在当时的中国,半导体只是徒有虚名,金属冶金所里半片与半导体相关的物件都没有,所有的理念都是纸上谈兵。

美国为了防止中国技术突围,甚至对中国采取半导体技术封锁,这让中国半导体技术的研究更是难上加难。

李爱珍只好一边继续学习,一边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完善实验技术出现的空缺,攻克实验难关。在李爱珍的努力下,中国半导体技术总算从0到1,从无到有,也让中国半导体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李爱珍在埋头研究时,美国发布的一条科研报道却让她彻夜难眠。美国对外发布分子束外延成功的消息,这让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又领先一步。

李爱珍没有时间去叫苦,收拾好心情后继续成天泡在实验室里。恩师邹元爔看着龟速前行的中国半导体研究,提议大家要走出去,要去学学他国的经验。

大家都赞同邹元爔的提议,但在派谁去这个事上争论不休,其实大家都清楚,邹元爔是想推荐自己的得意门生李爱珍去。

单看李爱珍的科研成绩和对科研的执着态度,派她去是最好的选择,但大家又在顾虑她是华侨的这个身份,生怕她学成后效力的不再是自己的祖国。

为此,邹元爔力排众议,让大家多看看李爱珍对于科学研究那不折不饶、不服输的韧劲,有了邹元爔的大力推荐,李爱珍总算是得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到了更高的学习平台后,李爱珍如同一块沾水的海绵,疯狂的吸收着知识的营养。授业老师师德高尚,从来不藏着掖着,竭尽全力的将毕生所学教授给李爱珍,面对这个勤奋努力又聪明的中国学习,还常给她开小灶、补课。

26个月的出国学习时间已到,美国开始犯愁,如此优秀的学生自然是不愿意放回国去。虽然中国有很多青年学者崇洋媚外,出国留学期间以各种理由拒绝回国,但李爱珍和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美国低估了李爱珍的爱国情怀,用尽手段都没能收买到她。李爱珍从事科研目的从来都只是为了祖国,希望祖国能借助科研攀上更高的高峰,而不是为己私利。

回国后的李爱珍,面对中国落后的实验设备,用她过硬的知识扛过最艰难的研究初期。

在1989年终于研制成功属于我国的分子束外延设备,打破亚洲此类激光器零的记录,助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她科研期间发表了250多篇论文,拥有21项发明专利,还揽获国家发明展银奖,为祖国做出如此大的贡献,李爱珍在申请中科院院士却连续4次落选。

第一次申请中科院院士,李爱珍因凑不到6个推荐人,只能与此荣誉擦肩而过。此后几年,哪怕有7位院士连续三次推荐,李爱珍还是落选了,甚至连续4次落选。

虽然三番五次都没选上中科院院士,但丝毫不妨碍李爱珍在外声名鹊起。

2007年,71岁的李爱珍被美国评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首位美国NAS外籍女院士。李爱珍的科研价值被世界看到,这一荣誉也是美国对于李爱珍科研价值的肯定。

中国半导体的成就能在世界闪耀,离不开李爱珍和千千万万科学家的默默付出,无论有无荣耀头衔,都不影响科学家们爱国的热情,中国的科研事业也会永远记住他们。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221A08R0S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