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智能家居的明天:“智商”+“情商”,让家更懂你

试着去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回到家时,门锁识别主人自动打开,空调提前半小时预设好最舒适的温度,门一开,灯光自动开启“回家模式”……真正的智能,能够聪明地读懂主人的日常习惯,实现个性化定制,彻底颠覆传统,带来新的生活体验。如果这是我们未来的生活,你会向往吗?

智能生活,并不是简单地用手机APP操控居家的灯光、门锁、窗帘、电器等。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智能家居的“智能”呢?按照目前业内的一些说法,智能家居大致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1,自动化阶段,智能家居自动控制的基础。严格意义上来说,此阶段不能算是智能家居,只能算是智能家居雏形,它最显著的一个呈现形式是,通过家庭局域网等方式,实现家电、窗帘、车库门等用电设备的自动管理。

2,单品阶段,也是智能家居的初级阶段。主要是智能家居单品,例如智能开关、智能插座、智能门锁、智能摄像机、智能灯泡、智能音箱等。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点是,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智能家居产品,但这些产品都是单品,它们彼此孤立,不能互相联接、互相通信。

3,物联网阶段,得益于物联网的发展,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居。这一阶段主要是发展智能家居的广度,关键词是系统化+场景化。其中,系统化是以万物互联的思维,解决智能家居碎片化问题,化零为整,整合成一个系统,方便管理和控制;场景化是在系统化的基础上,以排列组合的方式,塑造家庭生活场景的智能化。

4,人工智能阶段,即智能家居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这一阶段主要是智能家居“智能”方面的深度挖掘,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会得到充分发挥,深度自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也将得以运用,最终实现智能家居对人的思维、意识进行学习和模拟。

目前智能家居正处于物联网阶段,并即将向人工智能阶段进行跨跃。

例如“我困了”这个场景需求,睡前究竟怎样的方式能更好入眠呢?比如通过大数据我们知道,宁波地区80%的人偏爱黑暗安静的环境,那么我们就有这么一个模型,每当准备入睡时,关闭窗户同时拉上窗帘,智能系统直接按这样的模型来帮你准备,这就是横向学习

当然也会有人不满意,我睡前喜欢听点轻音乐,喜欢有点光再通点风,那么这就变成了个人数据,智能系统会帮你开半小时轻音乐,窗户窗帘也不完全关闭。

模型就是通过不断对用户习惯的收集,通过纵向学习进行演变,最终形成私人化的使用模式。这一系列过程就是深度自学习,通过这种模式,家居变得越来越聪明,智能的体验也就由此而来。

系统的“智能”意味着服务器(不管是云端服务器还是本地化服务器)的智能化。服务器除了采集相应的环境数据(包括智能家居设备数据和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时间等参数)、记录用户操作行为外,还需要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建模,设计出一套可以预测用户行为的模型,模型的输入主要是环境数据和用户操作。模型通过监督式的方式进行参数训练,当用户数据采集到足够的量,训练的模型就可以对用户的行为进行预测,从而自动调整智能家居设备参数,进而甚至可以自动生成场景。同时,模型还要能够接受用户的反馈,通过反馈机制实时修正模型的参数。

为了能够实现对所有家居设备的自动控制,服务器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智能家居设备进行建模。但是模型的参数需要同时考虑到不同设备之间的影响。比如,控制灯光亮度的模型需要考虑到天气、环境、外界光照强度的综合影响。如果是晴朗的夏天,为了降温,空调制冷需要开启。同时为了省电,窗帘会被拉上。因此,灯控的模型需要综合考虑到这些情况,在白天且窗帘被拉上的时候打开灯光。

对于一体化智能家居系统而言,用户行为数据的获取非常重要,这主要借助于手机传感器、摄像头及其他可穿戴设备上(比如手环,手表等)的数据读取,再经过简单的加工处理,以实现用户行为的识别。一般情况下,主要涉及的传感器有: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GPS。

加速度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人体的行为变化,包括站、坐、走等基本行为。人们在使用、携带手机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相应的位置变化。为了校准手机这种位置变化,需要采集手机上的陀螺仪数据。在有了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数据后,系统就可以计算出用户在室内的行为以及运动轨迹。比如,系统可以识别用户从厨房移动到了卧室并坐下这一系列行为。这样就可以让服务器关闭一些厨房设备,并开启卧室内的相应设备。户外的用户运动轨迹数据主要通过GPS进行监测,通过掌握用户每天的运动轨迹,系统能够估算出用户到家的时间,自动开启空调、电饭煲等智能设备(目前很多手机已经有类似的智能情景功能)。

另外通过摄像头的机器视觉识别也可以分析出很多用户的行为动作,在一般情况下通过不同方式获取的用户行为是可以相互做补充和修正的,比如在没有带手机和手环的情况下,基于视觉识别的用户行为就可以很好的弥补。当你在客厅看电视睡着了,通过行为识别确认联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可以无感地把电视声音调小,把灯光调暗,结合室内的温度情况自动调整到睡眠时的最佳状态,甚至还可以把这个情况通知家里的其他人。

然而,智能家居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进一步让智能家居变得更“聪明”,更加“懂你”,如何更好地满足我们各种生活需求,就好像家里有一个服侍了你二十多年的”英式管家”。归根结底,还是重智商,而少有人提到情商。

智能家居需要不需要情商呢?如果智能家居有情商,又将会怎样一种体验呢?情商,在我们的日常理解中,就是一个人会做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能够很好地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让人舒服。而较为规范的定义,指情绪商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显然,日常所说的情商高,是情商发挥作用后大家肯定的结果。

综合来说,如果智能家居具备情商,那么意味着这种智能家居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点:

1,具有一定的意志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接收控制指令,但它在执行命令方面,有一定毅力,且能在不断执行的过程中加以深度学习并建模。简单说,意志力结合智商,能让它不断“成长”,变得更“聪明”。

2,具有一定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点应该是模仿人类情绪关系的结果,以实际情况和感知他人心情为基础,做出相应的表达。简单的例子,如果看到人不开心,能够给予安慰,以及提出一些科学建议,达到合理的处理结果。当然,这种情况并不代表,智能家居是会完全顺从。

对于智能家居的服务性方面,通常的思维是,智能家居越智能越好,能无限度地满足我们需求。而一般所说的判断能力,也都是基于指令的基础上对如何执行的一个判断。但是,在智能家居拥有情商后,将有所改变。

一方面,智能家居是“有生命的”。此时,智能家居不再只是机械地做一些我们指定的事,而是能够主动做一些事,真正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另一方面,智能家居的判断力会从我们的行为本身开始,且并不会一味地满足。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想抽烟,按照传统来说,智能家居会加速你这一类需求的满足,如关掉烟雾探测器之类。但有情商之后,它会认为这不是良性需求,不会尽力执行,反而采取一定的方式(如提醒等)改变命令形式,帮助戒烟,最终利于身体健康。

现在智能家居更多是强调远程控制、集中控制、场景模式的控制,而未来的智能家居产品,将不再强调控制。未来的智能家居产品,一定是具备无感的自动控制功能:智能家居系统,结合丰富的检测组件,可以监测室内亮度、温度、湿度、人的活动、空气质量等各种信息,并通过调节灯光,空调,窗帘等操作使室内环境达到最适宜的条件。

道家最高境界是无为,当智能家居产品也能实现无为境界的时候,智能家居就会在市面上普及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210G0FSCP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