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刘作虎回归 OPPO 后的「第三个作品」上,我已经看到了「科技+美学」的合力,正在重新定义 OPPO 这个品牌。
国产厂商做旗舰机的方式,正在变。
以前,大部分厂商都会给创新旗舰,立一条单独产品线。比如小米的 MIX 系列,vivo 的 Xplay、NEX 系列,以及 OPPO 的 Find,这些机器承担的销量压力一般不大,主要是从产品创新、技术探索等方面,给品牌立一个标杆。
但近几年,大家都不怎么做这类产品了。而不同于小米 MIX、vivoNEX 的「停止更新」,OPPO 的选择是让 Find X 系列「转型落地」。我记得当年 Find X 初代,还是一台偏概念的「未来旗舰」,通过弹出式的前置摄像头,实现了几乎 100% 的屏占比。之后几代产品,Find X 系列一直代表着 OPPO 最前沿的技术突破,但它的概念性逐渐淡化,产品定位上开始为 OPPO 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承担了更多责任。
所以今年 OPPO 又推出了新旗舰——Find X6 系列。这次他们把主要的升级,放在了影像和屏幕上。这乍听起来似乎有点「平淡」,毕竟对任何一款旗舰机来说,影像、屏幕本来都是理所当然的开发重点。
同时,新品发布会规模出人意料的宏大。作为刘作虎回归 OPPO 后,亲自抓的第三个产品,发布会选在了体育场,坐了估计有 5000 人,绝对是业界 3 年来第一场如此热闹的产品发布了。不难看出 OPPO 在这一代产品上强烈的信心和「表达欲」。
事实上效果也是相当可以的。毫不夸张地说,我在发布会现场全程目睹了 OPPO 团队用业内公认标杆旗舰机和 Find X6 的现场拍摄 PK。在低光照下,在长焦段里,标杆旗舰拍摄的照片输得有点惨不忍睹,这是我见过的既「高级」又「残暴」的发布会。而刘作虎在台上还是那精致的小西服加上白衬衫、白球鞋笑眯眯的样子,很自然的面对台下几千人的欢呼和掌声。
在刘作虎回归 OPPO 后的「第三个作品」上,我已经看到了「科技+美学」的合力,正在重新定义 OPPO 这个品牌。
从 iPhone XS 时代,苹果第一次把「计算摄影」这个词带进公众视野开始,它就成了手机影像领域,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初期大家的思路也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计算摄影」,进一步让照片变得更清晰,提高拍摄容错。比如通过锐化处理,解决拍摄时手抖造成的轻微虚焦;通过多帧合成降噪,解决曝光不足、白平衡偏离的问题;通过机器学习识别被摄物体、场景,优化对焦、曝光、色彩。
这个尝试的确成功了。今天大部分用户用手机拍照,基本都是只要按下快门,就能把东西「拍清楚」,画面的亮度、锐度,都是足够的。
但摄影,绝不只是把东西「拍清楚」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创作和表达,即便是手机用户,对照片的「美感」,也有自己的追求。
OPPO Find X6 Pro 拍摄的照片 | 图片来源:OPPO
2 年前,我就曾和刘作虎深入讨论过计算摄影算法正在从「清晰」走向更「美」的趋势。毕竟近几年,一大波复古相机 App、滤镜兴起的原因,就是没有单纯把照片变得更明亮、清晰、锐利,而是尝试用老相机的曝光、色彩风格,赋予照片美感。
这充分说明,当下计算摄影的处理方式,和用户需求,已经出现了割裂。用户不得不找各种方法,来「中和」计算摄影的过度处理。
去年 OPPO 在 Reno 8 Pro 系列上就搭载了自研的马里亚纳 X 影像芯片,背后最主要的开发目标,就是优化人像拍摄。在原有的「美颜」、「美妆」功能基础上,通过自研芯片+机器学习算法,让自拍的效果更自然,既做到优化肤色,也保留更多细节。
做芯片是个相当高投入高风险的事情,没有点长期主义的心力和能力,做芯片大概率是做不下来的。而长期主义的心力,只能来自于对目标的明确和决心。
OPPO 在科技树上的发展目标明确后,影像的进化也开始往更深推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OPPO 开始了对底层的影像美学、计算摄影的处理逻辑、摄像头能力的取舍,进行彻底重构。
我记得去年和刘作虎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听他感叹,解决影像审美中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光影」。现在看来,那时候 Find X6 这一代产品的影像调试应该已经开始攻关了。
「光影」一直是一个很底层的问题。我们拍照,拍出来的是二维图片,但被拍摄的世界却是三维的。正是通过照片里明暗的对比,推导出光线照射的角度,才使照片看起来有立体感、纵深感。
到了计算摄影时代,因为手机底小、快门时间短,各家厂商都将「提亮画面」作为曝光优化的第一要务,光线照到的地方要亮,光线没照到的地方也要强行用算法拉起来。这两年又流行起了拼大底,拼长焦。动辄 100 倍的长焦,或者把黑夜照成白天的夜视模式,忽视掉了用户真正需要的跨越明暗和构图自由的能力。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画面变得特别平,曝光效果不符合正常的光影关系,让人觉得假,像不同图片合成出来的。
面对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刘作虎带着团队搞了个「科技+美学」的思路。实际上,Find X6 系列对所有涉及到「光」的环节,都进行了重构。
他们首先是提出了把长焦、广角和超广角三个摄像头,反行业常规地都按照主摄的标准提升到极致。比如先是为三颗主摄均配备了感光能力极强的 CMOS,确保捕捉光的能力达到顶级,而且覆盖全焦段的所有场景。
在此基础上,Find X6 再基于捕捉到的光线信息,生成一张 1200 万像素的「光子点矩阵信息」,记录下图片最初的明暗关系。再用图像引擎,对场景进行计算识别,优化光影。不只是识别出哪些地方要「提亮」,也识别出哪些地方要「保持暗」。
在得到一张高动态范围,且光影关系正确的图像之后,刘作虎又给 Find X6 配备了拥有 2500 尼特峰值亮度、和强对比度的 Pro XDR 显示屏,软硬结合把影像提升的直观感觉,彻底拉满了。
我自己的感受是,这种将用户最需要的相机硬件、带着审美取向的计算摄影算法、再加上最顶级的屏幕结合在一起,也是一种「科技+美学」吧。科技是说这硬件真的要给用户最需要的科技,不要只是噱头,要解决问题;美学则是 Find X6 影像系统独有的那种充盈的「灵动感」,确实比过去一些噱头形态的影像卖点更有意义。
因为进入实际用户的使用,能让日常拍摄也走向更美,更「高级」。
去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经历了一轮打击、洗牌,出货量同比下滑。这种环境,对手机厂商的高端机开发总体是不利的。环境越不好,投入的效能就越被考验,特别是考验一个团队在产品定义和技术路线上如何做选择、做聚焦。
但另一方面,这环境对刘作虎这种风格的产品人,未必是坏事。没那么多噱头技术在产业里飘了,用户也没那么容易被「勾引」了,这就回到了他这种风格的产品人擅长的事情——「本分」地把产品真正做好。
我就觉得这恰好是刘作虎最「原生」、最有经验的事情。过去 20 年,他在消费电子行业里的摸爬滚打做出的成就,我觉得就是靠「审美偏执」实现的。
我记得大概 2006 年,他参与 OPPO Digital DVD 的开发,决定直击最先进的蓝光播放器技术。他花了大量时间混迹在当时最专业的 Hi-Fi 论坛上,请教那些最懂技术、也最挑剔的用户,了解他们的需求,最终做出了超越巨头的优秀产品,到现在还是影音圈子无法忘记的经典。但那个年代,中国大部分做电子产品的人,还没人会偏执地去搞这样的业界天花板,大家都是走量赚钱就很满足了。
后来刘作虎创立一加,他又做了类似的事情。2014 年我曾经带他和一群创业者朋友去硅谷访问,到了 Twitter 和 Facebook 这样的公司,Oneplus 这个刚诞生不久的品牌竟然有一群人都说知道,并且认为他做的是安卓体系里最有品质和特点的产品。因为无论是手机的配置,还是手机背盖的弧度,凯夫拉、竹子、皮革等多种材料手机壳,还是后来的禅定模式等等,这些审美上的偏执确实定义了一加的不同。
但是,一加归根结底还是精致的「小花园」,刘作虎的审美偏执,在 2020 年回归 OPPO 抓产品之后,终于有了个更大的画布(市场)和更多可以用的「色彩」(科技),可以和团队一起画出更经典的作品。
比如前两年他在一个大家都把折叠屏做大、方便卷参数的时代,做了更轻更小巧的折叠屏手机。他当时的思路就是原来业界的折叠屏,都不是以用户日常真正用起来为目标的。无论是尺寸还是重量上,既不美观也不便携。「你想象一下你在电梯里拿着那么大一个手机看微信,身后的人会觉得你怎么抱着一个平板出来了。」刘作虎见人就会讲他这个过不去的「嫌弃感」。
就是这种在审美上的偏执,带来了 OPPO Find N 系列全新的尺寸,业界最极致的铰链和无痕折叠,加上 OS 适配和 APP 适配上更费时费事的工作。OPPO 决策层一定是给了他绝对的信任和支持,才让他能这么较劲地真把「非共识」实现了。
OPPO Find N2 Flip
最终得到的结果是,用户确实认了,Find N 系列 2 代产品成为了行业里最有特点,用户使用起来负担最小,也卖得最好的折叠屏手机。
现在看来,刘作虎花了三年时间,把 OPPO 的产品体系带到了一个目标和风格都很明确的新状态。从他在 Find X6 系列发布会的舞台上空前放松而自信的状态来看,这种「科技+美学」的风格显然在内部也得到了明确,并且形成了越来越好的能力储备。
我期待这个方向可以坚持下去,重新定义 OPPO 的品牌内涵。如今的手机圈没有以往那么「燥热」了,希望刘作虎这个国内手机圈最后的「审美偏执狂」,能够在 OPPO 的科技树上,点亮更多「审美」驱动的好产品。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