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区块链创世纪

我从2007年开始涉及比特币,从某一刻开始,我就确信这世上存在一种不依赖信用的货币,我无法阻止自己去思考它!

——中本聪

比特币的诞生

2008年11月1日,一封不起眼的帖子出现在一个秘密讨论群「密码学邮件组」里,帖子的言论很大胆:

「我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电子货币系统,采用完全点对点的形式,而且无需授信第三方的介入。」

帖子最后的署名是中本聪。

当时中本聪的这封邮件并没有得到其他人过多的关注,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中本聪的规划。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将自己的思考真正落地,他在赫尔辛基一个小型服务器上创建、编译、打包了第一份开源代码,尽管这份代码非常简陋,至今仍然被很多程序员嘲笑。

但是他成功的进行了这么长的运行(SHA256运算、RIPEMD-160运算,写入版本类型、Base58编码)并在UTC(世界协调时间)2009年1月3日18点15分创建了比特币世界的第一个区块,这一天被比特币信徒成为「创世日」,而这个区块也被称之为「创世块」,中本聪则成为了创世主。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极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时刻中,本聪还在创世区块里写下了不可修改的一句话:

「2009年1月3日,这是英国财政大臣第二次出手纾解银行危机之时。」

这句话成为了当天泰晤士报的头版文章标题。

一个财政大臣左支右绌的窘态,就这样被永久的记录在了区块链上,有人说这是一种证据,也是一种对全球金融体系的讽刺。当时正值2008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二年,或许也可以说,正是全球动荡崩溃的金融局势引起了中本聪对传统货币的怀疑与思考。

2009年1月3日创世块的诞生并非偶然,毕竟早在2008年,本聪基本已经完备了自己的所有思考。他的所有思考都陈列在了他的论文里,也就是比特币的白皮书。而几乎所有关于比特币、区块链的讨论,包括诞生,都缘起于那份白皮书,就是中本聪的论文。

因此如果你想真正了解区块链,你一定要去看看他的白皮书,无论你是区块链的忠实粉丝,还是比特币的反对派,下面我们就一起去追溯下区块链的思想「源头」——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比特币白皮书

面对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解决的「双花」问题中,本聪在白皮书里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他用理智冷静的语言在里面提出:

「本文提出了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它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金融机构。」

白皮书遵从学术习惯,采用「我们」作为第一人称,行文也是标准的论文格式,描述了一个基于密码学而非基于信用、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的比特币系统,简单来说,内容主要包括:

交易

时间戳服务器

工作量证明

网络

激励机制

回收硬盘空间

简化支付认证

组合和分割价值

隐私

计算

白皮书体现了第三方信任问题是天然存在的,而区块链则是为了解决信任问题。

互联网贸易几乎都需要借助金融机构,作为可值得信赖的第三方来处理电子支付信息。这类系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运作良好,但仍然受制于「基于信用的模式」的弱点。

中本聪指出,我们非常需要这样一种电子支付系统,它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基于信用。

针对其所提出的电子支付系统的交易,中本聪将一枚电子货币定义为一串数字签名:每一位拥有者通过对前一次交易和下一位拥有者的公钥,签署一个哈希散列的数字签名,并将这个签名附加在这枚电子货币的末尾,电子货币就发送给了下一位所有者。

而收款人通过对签名进行检验,就能够验证该链条的所有者。在这个交易过程中,主要问题在于收款人将难以检验之前的某位所有者,是否对这枚电子货币进行了双重支付。针对这个问题,当通常引入铸币厂或第三方中介机构无法有效解决后。

中本聪提出,为了在没有一个可信方的情况下完成这件事情,交易必须被公告,并且我们需要一个系统,让所有参与者在一个单链顺序历史上达成共识。

同时中本聪的方案提出了一个时间戳服务器的概念,一个时间戳服务器的工作,就是通过把一组数据形成的区块的哈希散列值加盖上时间戳,并不断增强,形成链,向全网广播。

这里的一组数据就是指很多笔交易,然后把这一组数据打包成了一个区块,并把这个区块加盖上时间戳,以此来保证时间的先后顺序,也就是确保单链顺序历史。有人常把比特币喻为「挖矿」,而这部分工作其实是一种矿工所要做的工作。

我们可以简单的这样认为,中本聪在比特币构架的世界里建立了这样一个游戏规则:

「所有参与比特币游戏的人都可以去抢答一道数学谜题,抢答成功者,系统将会自动奖励50个比特币(每4年会减半),抢答成功率与电脑算力成正比。」

中本聪提出这样一种激励机制,说明了「货币从哪儿来」的问题,他把每个区块的第一笔交易都特殊化,这样一笔交易产生一枚电子货币,同时他也会帮助鼓励节点们保持诚实。

在比特币区块链的世界里,算力是至高无上的,在这个过程之中,信息一直在膨胀,区块链系统也会不断产生区块,与之而来的就是硬盘空间的回收需要。

而巧妙之处就在于区块链不存储交易,而使用Merkel Hash Tree的方式储存Root Hash,达到「0知识证明」。在计算机领域,Merkel Tree大多用来进行完整性验证处理,在分布式环境下,进行这样的验证时,Merkel Tree会大大减少数据的传输量以及计算的复杂度。

中本聪用其制定的规则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设定区块生成的速率为每十分钟一个,那么每一年产生的数据为4.2MB。2008年的PC系统通常的内存容量为2GB,按照摩尔定律预测,当时一年可以增长1.2GB,即使将全部的区块头存储在内存之中都不是问题。

而回收硬盘空间所带来的问题就是简化支付认证的问题,因为有些节点已经不会持有全部区块信息,这里相当于一个博弈,一种储存与安全便捷的博弈。

在比特币的白皮书里,中本聪用数学和算力构建出一个关于比特币的神奇世界。从这份白皮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中本聪不仅仅是一个加密专家、数学大咖、经济学者,而且还是一个心理学家。

量子学派有一篇文章《起底比特币》中谈到:

中本聪所设立的奖励机制,在人性对一夜暴富的疯狂追求下,成为比特币前行的最重要引擎之一,我可以计算出950万万亿中那个唯一哈希值,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

深谙密码学之道的中本聪,一直小心隐藏着自己,他聪明而谨慎,所有公开消息都通过暗网传达,很多人试图找到他,却始终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2008年金融危机,他突然出现在密码朋克邮件列表中,提出自己的创意。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发布了开源的第一版比特币客户端,宣告了比特币的诞生。

2010年12月12日,中本聪在比特币论坛发布最后一个帖子,活动频率逐渐降低。

2011年4月,他发布最后一项公开声明,宣称自己「已经开始专注于其他事情」。

此后,中本聪消失,再未现身。

传奇也好,传说也罢,而且源于比特币的区块链创世纪,已经开启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211G0IEHD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