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不唯“帽子”凭实力,发掘未来产业科创种子

一上台就是8分钟的倒计时路演,随后是紧张激烈的5分钟评委提问环节。企业CEO、高校教授、博士后……在公平公正的竞技场上,科创人才摘下“帽子”,凭借过硬实力一较高下。

昨天,“上海科创”杯第三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拉开帷幕。来自全球各地的8118个项目经一路拼杀,最终8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参赛项目数量同比增长45%,覆盖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物医药、农业科技等领域。

连续举办第三年,这项赛事首次“出海”,在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开辟海外分赛区。“扩大赛事全球影响力,在更大范围内筛选潜力项目。”相关负责人解释,赛事平台“出海”有利于推动海内外两个市场的创新要素充分交融,为上海发掘出更多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科创种子。

创新“朋友圈”,链接海内外市场

产品进展到哪个阶段、是否已解决关键问题……面对评委的提问,上海普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CEO罗江南沉着冷静地一一回应。评审现场,参赛团队是否在细分赛道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成为关注焦点。

罗江南深耕的是一个生物医药小众赛道——动脉粥样硬化。对于中国2.7亿患者来说,日常用药仍依赖海外医药龙头,国内尚无同类替代。普佑的新品研发已步入药物安全性评价,距离临床试验只差“临门一脚”。“通过大赛,希望能被更多社会资本看见,加速成果转化。”罗江南就职过海外多家科研院所、专业基金等,经验十分丰富。但他也曾苦恼,由于身处海外,很难掌握国内创新创业的一手资源和信息。

“将竞技场送到海外,正是为帮助海外优秀创新团队提前预判、规划国内市场的发展。”赛事承办方、上海科创集团董事长傅红岩解释,为更好匹配不同国家的创新环境,海外赛事地点专门选择在创新氛围浓郁的高校、众创空间等,利于创新思维的迸发。

对于海外创新团队来说,通过参与赛事,收获的不仅有奖金和掌声,还有一个链接海内外市场的创新“朋友圈”。傅红岩介绍,参赛项目有望被纳入“海聚英才”创投联盟项目库,并成为这一创新生态的重要成员。针对项目不同需求,其将帮助链接市场资本、科研院所、产业龙头等,一步步陪着项目茁壮成长。

聚焦新赛道,科技农业成新宠

此次大赛划分为创新、创业两大赛道,前者比拼的是原始创新能力,后者考量的是项目成熟度、商业模式可行性。相较于创业赛道,不少评委更关注创新赛道。

“希望它们之中能冒出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明日之星’。”上海科创集团副总裁朱民认为,这关乎上海下一个20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在他看来,能否在项目萌芽期精准判断未来发展,并在其成长阶段给予长周期支持,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战略定力和耐力。

科技农业就是朱民相中的新赛道之一。在上海,郊区和乡村占陆域面积约85%。然而,与庞大空间相对应的产业产出却很有限——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城市生产总值(GDP)比重长期维持在1%以下。将科技引入乡村,实现一二产融合发展,成为摆在上海眼前的新课题。本届大赛上,不少农业领域的“新面孔”亮相。“这侧面印证了当下科创资本不再只扎堆热门赛道,更注重考察产业的前景和潜能。”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系主任蔡冬清在大赛现场展示了一种快速腐蚀剂,能将有机固废在一小时内转为有机肥。如果选择传统堆肥,需耗时近一个月。目前,该技术已在安徽、浙江等多地顺利转化,团队也正筹谋在上海落地。“不缺技术资本,缺少能对接商务谈判的技术经纪人。”蔡冬清直言,出身高校的他市场经验有限,而商务谈判又需具备技术背景。依托于大赛平台,他希望能找到匹配需求的专业技术经纪人,令他能心无旁骛聚焦科技创新。

作者:王嘉旖

编辑:傅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409A00M4S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