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我认识的维舟

1

我认识维舟已经三年了。说是认识,其实是从网络上知道这个名字开始起算的。

2020年4月中旬的一天,群里有人分享了一篇文章《讨教、讨伐与讨论》。他说这文章不错,作者维舟也值得关注。我点开链接,文章开头两段就把我吸引住了。

那时方方日记在海外出版,网上论战四起。我所在的一些微信群也是如此,戾气弥漫,不少人吵到退群,而朋友圈也是各种撕裂,让人心绪难安。

而维舟这篇文章的主题,恰好就是对网络社会公共讨论的分析思考。在当时那种易燃易爆的环境下,能看到一篇冷静思考的文章,实在是比较难得。

接着我又一口气读了他公众号发表的另外一些文章,比如《他人的处境》、《不可说服的人》和《众声喧哗的时代》等。他认为“任何观点,都只是用来证实自己的处境,并予以合理化而已”,而“很多的争吵,归根结底是太想证明自己正确。一个不可说服的人,其实意味着没有可塑性,已经无法自我改善。”

2

        思考的乐趣, 是不可替代的。

                                 ----维舟    

从网络上的信息介绍我了解到,维舟,生于1977年,成长于上海崇明岛,从厦门大学毕业后,从事广告业,业余时间进行创作。2006年起开始为各大媒体撰写书评,还是"腾讯大家”的专栏作者。

维舟的文章更新频率很高,几乎一两天一篇。而我也是通过他的文字,慢慢对这个人开始熟悉起来。而真正打动我的是那篇他在10年前写的悼念亡友张晖的文章——《平生风义兼师友——怀念张晖》。

在维舟的纪念文字里,主人公张晖的纯粹跃然纸上。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他为治学而坚守清贫让我感慨;在浮躁的世界中,他对精神生活的向往让我感佩;天妒英才,他的过早辞世让我感伤;而他和维舟少年时的真挚情感则让我颇为感动。

我相信这些文字背后的真诚,也从这样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某种激励。而当你认真地对待一个人的文字的时候,你当然会更对他报以信任。

我一直有种偏见,那种有意无意地强烈输出自己价值观和情绪的文字,总是让我觉得作者另有所图,哪怕他们化身为正义的代表,或者循循善诱的人生导师,都会让我多多少少感到不适。

而看维舟的文章时,我却感觉很舒服。比起很多号称为苍生说人话的自媒体大V,他更像是一个冷静客观的社会观察者,分析事物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他并不打算拉拢每位读者赞同他的观点,也没有想着要来为谁进行观念启蒙。在我看来,他的写作更是一种自我表达,观点分享,诚如他自己所言,“思考的乐趣,是不可替代的。”

关注他公众号没多久,他写了一篇文章《时代的一粒灰》,写到自己失业了。其时,我已经在家失业呆了很长时间,相近的年龄,同样的际遇,让我对他的这篇文章感同身受。看着他的文字,不知为何,我想起了王小波,想起了卡夫卡,想起了那些在平凡的生活中抵抗庸常,而又在文字里闪耀着自由灵魂的那些人。

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每写一篇文章,我都会认真阅读,仔细留言,时不时地打赏,也会经常在一些群里或朋友圈推荐他的文章。与其说这是对他的一种支持,毋宁说这也是对我自己的一种激励,我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文字,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这样的写作者。

3

《麦田里的守望者》里主人公霍尔顿有一段话,说“真正让我喜欢到骨子里的书,是那种你读了后,希望它的作者是你最好的朋友,随便你什么时候想,都可以给他打个电话。”

我认同这种感受,看维舟的文章日久,我心里也把他引为朋友。而我表达友谊的方式,是当我看了文章觉得有话要说时,就通过留言来互动。有时当我的留言点赞人数比较多的时候,我心里也会很高兴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别人的共鸣。

说起文章留言,这也是维舟公众号的一大特色。作为写作者,他忠实于自己的文字和观点,同时他也尊重别人的不同意见。对待读者留言,维舟向来也是不问立场,一视同仁地将其精选出来,所以不同见解的留言本身也相当精彩,有些留言的洞见甚至高过文章本身。

当时我有一个在美国的群友恰巧也关注了维舟的文章。他在留言区经常看到我的留言,便问我是否认识维舟,有没有他的联系方式。我说不认识,我也只是他的一个普通读者。

大概是过了很久,不知他怎么联系上了维舟。有一天,他把我拉进了一个小群,告诉我里面有一个人就是维舟。于是我不揣冒昧,就在群里面加了维舟的微信,自我介绍说我是他的忠实读者。维舟也回应了幸会曾兄之类的话,于是我们就这样有了联系。我自然还是继续每天看他的文章,偶尔留留言,也会有一搭没一搭地找他聊几句。

2022.4  窗外

去年的这段日子,我居住的楼栋成了小区毒楼。短短十几天内,有50多位邻居感染,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难熬日子,现在回忆起来似乎一切都变幻了正常的形状。

和大多数人一样,那段日子我时而愤怒激昂,时而低落沉闷,胸有块垒却下笔无言,失去了表达欲,重新开始打量我所处的这个魔幻异化的世界。

而在那段时间,维舟的公众号也接连被封,两个号都被封到11月份才能重启。这的确让人觉得哭笑不得,一个正常表达自己观点的人被驱赶得狡兔三窟,真是像极了《爱丽斯梦游仙境》里爱丽斯掉进了兔子洞时的惊叹,“越奇越怪,越怪越奇......"

而在这一段精神上走投无路的时候,我和维舟的交流倒变得愈发多了起来。

历经快三个多月,上海开始慢慢恢复堂食。6月快结束时,维舟发了个消息,问我什么时候有空,想见一面。我慨然应允,我们交流了这么久没有见过,是该到见一面的时候了。

我们约好了在千树见面,我先到,后来他打电话告诉他到了,正在入口处扫场所码。在入口处我远远地就看见了维舟,他的辩识度很高,如果你看过《丁丁历险记》漫画主人公,那么你在人群中就能一眼认出他来。

他穿一件白短袖文化衫,上面写着“明白”两字,一条短裤,挎了一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帆布袋,穿了双凉鞋,手上拿着一瓶康师傅乌龙茶,像极了一个刚从上海书展出来的文艺青年。

我问他怎么不进商场来,原来他的手机照不出场所码,估计内存不够,卡顿了。他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扫描场所码,而我就站在旁边等他照好进来。我一边脸上笑着,一边心里感觉很是亲切,一个朴素的学者模样不就正应该这样吗?

我们找了一个餐厅在外面的空旷场地坐下,这里毗邻苏州河,我们要了两杯咖啡,面对面地聊天。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温煦,对于久处囚笼的人们来说,这种自由太过珍贵。

2022.6 千树

4

其实在见面之前,我还有种维舟读者见面会的感觉,我觉得我可能有很多问题要对他进行访谈。可是一坐下来,就完全进入了一种自在聊天的状态。

维舟给我的印象,的确和他的文字比较相似。他性情温和沉静,说话不疾不徐,与他的外在呈现相比,他在文字里中闪烁出的理想情怀倒是要更炽热一点。

和他聊天后,我才发现为什么我心里会把他当作一个不错的朋友。因为他是一个不加矫饰的人,真实而真诚。有些人很真实,但你感觉他不够真诚;有些人很真诚,但你又会感觉他不够真实。

比如他不介意在文章里写自己失业,或者返乡时连车都没有一辆,这种在常人看来可能要回避的所谓“窘境”他倒是一点也不在意,说实话,恐怕他根本就没有氢这个放在心上。其实我本质上倒也是这样的人,我希望生活能够显示出它的本真面目,也愿意和持这样生活态度的人交往。

与维舟聊天是很愉快的体验,他在与人交流的同时又很注意倾听,这种安定的信任感,让人愿意打开心扉放下自己。

我们聊起了各自的生活经历,对疫情的看法,还有我的一大困惑,就是读书写作的意义。

他说读书写作是他的生活方式,他不想迎合市场,不想写那些速朽的,时效性的文字,哪怕是一些当下的热议话题,他也希望他的文字承载的是更长远恒久的东西。

我们聊天的气氛很轻松,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认真的交谈。我也喜欢读书写作,真实的自我表达对于我来说有着超乎寻常的意义。这种意义对于很多人来说,大概不能理解,说多了倒显得我矫情。但在维舟这儿,我完全不需要解释,我在问他读书写作对于他的意义的时候,我相信我也是在为自己寻找答案。

那天,我们聊了整整一个下午,从千树到M50,时光流逝很快。后来他说要赶回去吃饭,我便送他到地铁站,大家握手告别,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见面。

5

自那次分别之后,网络环境的言语空间变得更加逼仄。过了一个多星期,维舟的号再一次被封,而且一 封就是半年。我担心他会受到打击,没想到他很快又重启了一个新的公众号,“无声无光”,继续坚持。在文章里,他写着他的亡友张晖曾经对他说过:

“我有时觉得这是个末法时代,可是你要好好做,把东西留下来,要相信会有人看得见,即便只是非常幽暗的光。”

去年11月中旬,他的“维舟”公号终于解封了。我为他感到由衷高兴。兴奋之余,我跟他说,哪一天我也写一篇我眼中的维舟吧,庆祝你的公号重启。他说好啊,我期待着。

没想到我这话说完后,一磨蹭就是半年,我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中午时分,看到维舟发表了一篇文章,《这一年,我重新认识了“勇气”》。原来4月20日是他的生日,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他在自我凝视中提醒自己人到中年,“是时候面对不一样的自己了”。

他说得很对,这也给了些许启示。人生之路不能再拖延,是时候要振作起来了,那就从这篇小文开始吧。就像他的读者给他的留言一样,“祝您生日快乐,祝我们都拥有无尽的勇气!”

也希望大家关注维舟的公众号,一起享受思维的乐趣。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421A00BV2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