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用意念控制万物,这会成真吗?脑机接口是如何实现人机互联的?

早晨睡醒,不用从被窝里钻出来,甚至于连眼睛都不用睁,只需要动一动脑子,电脑就能够自动开机,打开工作后台,并按照自己所想的完成所有的工作,这恐怕是很多人都有的梦想。

而这个梦想的本质就是用意念去控制周围的一切事物,不用动手、不用动嘴,只需要动脑子想一想就可以了。常言道:“懒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源动力”,虽然这只是一句调侃,但却也不无道理。因为懒惰是人的天性,所以人类总是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简单,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智能家电诞生了,不过大多数常见的智能家电也只是挂了一个“智能”的名头而已,它们既不能独立思考,也不能接受我们的意念控制。比如我们要让扫地机器人去扫地,必须要抬起手来在遥控器上按一下,这对于一个“懒”人而言,实在是难以接受。

要想连手都不动一下,那么就必须用大脑去指挥周围的万物,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让我们的大脑和周围的事物实现联通,怎么做呢?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这个东西,大家多多少少都应该听过,早在2019年,科技狂人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公司就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代脑机接口产品,而在2020年,Neuralink的第二代产品又面世了,第二代的脑机接口相比第一代要先进了很多,可以实现人机无线传输,而且个头也缩小到了硬币的规模。脑机接口这个东西,听起来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连接人脑和机器,但是对于不太了解的人来说,可能有些不好理解,人脑毕竟是肉做的,而且结构极其复杂,科学家认为人脑之中的神经元数量大概在1010-1012之间,而每个神经元和其它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达到了上万种,如此复杂的一个有机物是如何通过一个接口与机器实现互联的呢?

脑机接口的基础原理其实并不复杂,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大上,与其说它是一个人机互联装置,倒不如说是一个翻译装置。

对电学感兴趣的人一定听过这样一个名字,那就是“亚历山德罗·伏打”,这位意大利的物理学家用盐水浸泡过的铜片和锌片制造出了著名的“伏打电堆”,也因此而名声大噪,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也是这位对电学颇有造诣的物理学家首先发现了人脑信息传递的秘密。

在1790年,伏打将两根金属棒放进耳朵,在通电之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他听到了咕噜咕噜的声音。要知道,通电的金属棒本身可是没有声音的。

通电的金属棒本身并没有声音,但伏打却清楚地听到了咕噜咕噜的声音,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了人脑信息传递的本质就是电信号,而通电之后,电信号被扰乱了,所以人也就听到了本来并不存在的声音。

此后,人类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人工耳蜗,失聪者为什么在佩戴上人工耳蜗之后就可以听到声音了呢?人工耳蜗并不是将外界的声音放大了,而是通过对外界声音的简单识别之后,发出电流干扰人体信息传递的电信号,从而使人听到本不存在的声音。简单一点来讲,人工耳蜗就是个翻译设备,将声音翻译成电信号,而现在所说的脑机接口实际上也是一种与人工耳蜗类似的翻译设备,只不过它是双向翻译,既能够把大脑所想翻译给机器听,也能够把机器接收到的信息反馈给大脑。

脑机接口通过收集人脑的电信号,将其翻译成指令来指挥机器运作,同时也会将机器所接收到的信息再翻译成电信号反馈给大脑。

不过,目前脑机接口的翻译能力还是极为有限,这就好比人工耳蜗无法实现复杂的话术翻译一样,人工耳蜗只能让失聪者了解简单谈话的大概意思,并不能真的让他们听到原话,脑机接口也是一样,目前脑机接口主要用于残障人士对于机械假肢的指挥,有了脑机接口,残障人士便能够直接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肢体,同时机械肢体触碰物体的感觉也会反馈回来,这使得特殊人群真的觉得自己的肢体再次复活了。

不过由于目前的翻译能力还极为有限,所以肢体的灵活度还不能与真的肢体相媲美,不过要加以改进,依靠这些科技公司是不行的。只有神经科学进一步发展,人类能够破译更多的大脑电信号,脑机接口才能有更大的价值和发展空间。如果有朝一日,大脑的所有信号都能被破译,那么我们就真的可以躺在床上闭着眼就把所有事都干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1102A05YDY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