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从2018年开始了对于中国的“贸易战”,如今拜登政府除了坚持“贸易战”之外,还在推动所谓的“科技战”,最为突出的是美国在芯片领域频繁对中国出手,在禁止高端芯片出口中国之外,还禁止高端芯片制造设备和技术进入中国。美国、荷兰和日本已经就制裁中国芯片产业达成了协议,试图对于中国进行“釜底抽薪”的打压,从而阻止中国芯片产业的升级换代。美国发起“贸易战”,是为了削弱中国的竞争力,对于在中国投资的跨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面对美国的持续打压战略,部分跨国企业开始了所谓的“中国+1”模式,也就是在维持中国工厂运营的时候,在其他国家也开始相同的工厂,从而试图进行“避险”。美国对于原产地是中国的产品进行制裁,为此许多跨国企业进行了变通的做法,也就是在其他国家进行最后的组装,这个也是成为了另一种“中国+1”模式。许多跨国企业是在中国周边国家开始了所谓的“中国+1”的模式,因此印度突然就成为了“香饽饽”,印度总理莫迪一度非常骄傲,认为印度可以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印度能否成为赢家呢?其实从2020年到2023年的变化就可以看得出来,印度是“心高气傲”,在基础建设相当薄弱的时候,试图取代中国显然是“痴心妄想”。同时跨国企业在印度的发展也是非常坎坷,尤其是以苹果手机为代表的消费产品的生产,根据最近的信息显示,其中有进行代工的工厂直接宣布不再继续投资,因为印度的营商环境并不如印度吹嘘的那么良好,印度是出了名的进入容易出来难,已经有许多企业背上了官司,印度是巧立名目来夺取跨国公司的资产。
印度在2022年到2023年期间,制造业并没有腾飞,反而在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时候,印度再次被抛弃,因为中国有着制造业的所有基础,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印度不具备复刻中国的能力,许多跨国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现实。所谓的“中国+1”仅仅是理想的解决方案,并且是在美国还是全球霸权的阶段的战略,如今的美国已经逐步走向衰败,从众多国家抛弃美元就已经看得出趋势,因此所谓的“中国+1”模式就没有了未来的市场。
几年前也有吹嘘越南的能力,尤其是西方媒体认为越南也是下一个“制造大国”,然而现实是相当残酷的,自从中国经济从2023年全面复苏以来,越南的贸易逆差就一再扩大,因此越南也和印度一样,无法承担“制造大国”的重任,越南和印度相比,体量更小。202306177/阿力,如今中国经济全面复苏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吹嘘越南和印度的声音也逐步失去了市场,因此跨国企业推动所谓的“中国+1”模式就是一个伪命题。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