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航空机载设备制造技术中心

机载设备制造技术研究是303所建所以来得重要科研方向,全国科学大会以后,303所对该项工作更加重视。1983年,科技局与机载局联合组织了机载行业工艺技术调研,共分3个组,每个组303所都作为主要成员参加。

711号文下达之后,在机载局的领导下,303所组织机载行业内的工艺专家进行了更大范围的工艺调研。调研组深入产品研制和生产的全过程,有时与工艺人员和车间工人一起研讨,每次调研都要跑十几个厂、所,超过一个月不回家。两次调研几乎走遍了机载行业所有厂、所,当然也包括在大山深处为航空事业艰苦创业的三线厂、所,两次调研手写汇报总结材料累计一尺多厚。

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机载行业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了一批工艺水平较高的工艺员和技术工人,加深了303所的科研人员和各厂、所人员之间的友谊,成立航空机载设备制造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时机已经成熟。

1987年11月30日,航空机载设备制造技术中心在北京成立,部机关领导,机载厂、所65个单位的工艺技术负责人约1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中心实行理事会制,名誉理事长由机载局和科技局领导兼任,理事长由303所所长兼任。常务副理事长负责具体领导工作,中心理事由

行业内重点厂、所的工艺副总师兼任,各厂所设一名中心联络员。中心设立办公室,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心办公室挂靠在303所。领导要求中心办公室要办成机载行业工艺人员之家。

中心成立后,立即组织了“航空机载设备精密和超精密加工”“航空机载设备自动化制造技术”、“航空电子产品制造技术”“航空机载设备数字化检测技术”4次较大型航空机载设备制造技术关键问题研讨会。在充分消化、分析调研材料的基础上,综合归纳了全行业当时比较突出的“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复杂薄壁件制造技术”、“微组装技术”、“表面 贴装技术”、“数字化检测技术”、“环境试验技术”等20个制造技术关键难题。这些难题得到部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为后期科研和技术改造立项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难题的逐一解决,为推动行业的预研和型号研制发挥了较大作用,同时为其他军工行业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中心机关组织全行业编写航空制造技术手册,全书共31册,中心办承担了与航空机载设备有关的《机载设备精密加工》、《光学元件制造技术》《航空电机电器工艺》、《飞机电子系统装配工艺》《航空电连接器工艺》、《机载设备环境试验》等11册的组织、编辑工作,在机载局的领导下,在全行业工艺人员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任务,得到了机关领导和全行业工艺人员的好评。

中心成立后,创办了《机载设备制造技术》刊物,后与303所所刊《航空精密工程》合并为《航空精密制造技术》,现为国家级刊物,为机载行业制造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苏-27的引进工作是当时航空工业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使引进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机载设备制造技术中心的建议,机载局和航空产品部责成中心办组织机载全行业参与引进工作的工艺技术骨干编写了《苏-27机载设备制造技术》一书。机载局和航空产品部主管领导参与了编写全过程。全书共180万字,图文并茂,为顺利完成引进工作,为后期相关机载产品研制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我国航空工业的工艺路线和工艺基础与引进方有较大的差异,因而要打通生产线,有一些制造难点需要国内组织攻关。中心办在机载局和航空产品部的领导下,又组织了一次调研。经多次研讨协商,从各单位上报的近千个项目中,挑选归纳出了313个关键制造技术项目,组织行业内专家和工人一起攻关,项目总投资3600万元。这些项目的完成,为顺利打通生产线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项目验收后,又组织编写了78万字的《关键工艺技术攻关成果汇编》一书。

为了让各级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机载行业制造技术难度和关键工艺难题,在机载局的领导,以及各理事成员单位广大理事和联络员的支持下,在303所筹建了一个“机载设备制造技术陈列室”陈列室按系统分类,以实物为基础,结合图片和声像,一起陈列演示。行业内工艺人员来到北京时,都抽出时间到303所陈列室参观。该项工作得到了上级机关的好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LkdxshmfrSIDsADAi2d61V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