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第三次新疆科考 築生態大數據平台

  圖: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岩芯鑽探現場。

穿行於茫茫漠海,在沙漠公路驅車500公里,大公報記者來到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眼前矗立着高達數十米的鑽架,轟鳴的鑽機正鑽取地下接近千米的岩芯樣本,無人機在高空拍攝沙丘形態,探地雷達正測量沙丘地下層理結構……這是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的野外現場,第三次新疆科考構建了「科考—台站—遙感—模型—分析」一體的大數據共享平台,積累的數據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中國經驗。一位科技人員說,「立體的高科技手段令第三次科考更加高效,與過去科考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大公報記者 楊帆(文、圖)

作為中國西北的戰略安全屏障、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中國能源基地、資源淵藪和運輸要津,新疆面臨着乾旱缺水,生態系統極端脆弱,生物多樣性喪失嚴重,荒漠化危害突出,自然災害頻次和強度增大等諸多挑戰。而上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兩次科考的數據已經陳舊,80年代後行業部門數據標準不一致,存在許多信息資料空白區,已無法支撐新疆高質量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需求。

動用遙感衛星 數據更精準

有鑒於此,由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組織的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於2021年底啟動,在塔里木河流域、伊犁河流域、額爾齊斯河流域、天山北坡經濟帶以及吐哈盆地五大片區,全域考察資源、環境、生態本底及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承載能力。

隨着中國科技的發展,多種高科技手段各顯神通,有效助力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科研處處長周曉兵介紹,通過集成地面監測站、無人機、遙感衛星和物聯網等技術,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已形成「空—天—地—網一體化」監測體系,構建「科考—台站—遙感—模型—分析」一體的大數據共享平台,使科考數據更加精準、全面。

生物防風固沙 推廣至中亞非洲

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對「一帶一路」建設有重大意義。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所長張元明指出,新疆的生態系統、流域不是封閉的,很多植被類型和生態系統是跨國界連續分布的,科學考察離不開國際合作。例如,中國與塔吉克斯坦的科學家在帕米爾高原聯合開展了生物多樣性跨境調查,借助這次科考可對「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建構全局認識。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院長徐基良說,這次科考積累的研究數據和經驗,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類似的能源開發基地生態修復提供中國經驗。「我們沙漠公路的生物防風固沙模式,現在已經推廣到蒙古國、中亞哈薩克斯坦和非洲等國家和地區。」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常青說。

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目前已進入野外調查的關鍵階段,並取得了積極進展。第三次新疆科考的成果將整合前兩次科考信息,在梳理分析近30年來變化的基礎上,為新疆未來30年發展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合作奠定大數據基礎。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adgjcLKqysY7OFIpOfrK2Z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