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我不是‘黄牛’、医托!” 95后程序员“突发奇想”当起陪诊师

挂号、候诊、取药、订餐……早上7点开始,24岁的周瞭就在医院里跑前跑后忙起来。

8月11日,暑气正盛。当天他要陪患者李先生(化名)做一个眼科手术。

将近6个小时的时间里,周瞭除了倾听、记录医生对病情的诊断,还会随时耐心安抚李先生的情绪。

“虽然是小手术,但是医院明确要求必须有人陪同,现在大家都忙,能用钱解决的就不要再麻烦朋友了。”孤身在宁波奋斗的李先生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到了周瞭,接触下来觉得小伙子很真诚、细致。

手术后,周瞭向医生详细询问了用药、饮食、复查等注意事项,一一记录,整理成文档告知李先生。

半天4小时服务199元,全天8小时服务299元。当天从早上等候到术后出院,其实早已超过了原定的4小时服务时间,但是周瞭还是只收了谈好的费用,“超出点时间很正常,医院里很多情况不可控,我能多帮一点是一点。”

当陪诊师,其实不是周瞭的“突发奇想”。2023年4月,酝酿了两个月的他才正式“上岗”。

周瞭是95后,大学毕业后在宁波从事程序员工作,月收入稳定在近万元。因为长期坐班熬夜,他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状况,之后停薪留职经常出入医院治疗。

对就医流程不了解、检查报告等待时间较久……“来医院次数多了,经常看到和自己一样的年轻人,一个人不舒服还得跑上跑下,加上现在不少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对智能化操作不熟悉,我觉得陪诊服务的市场需求很大。”周瞭通过切身体会分析道。

虽然“北上广”已经出现了陪诊师团队,但是宁波还鲜有人做这一行。没有可以学习借鉴的同行,没有客源怎么办?

周瞭在医院参加志愿服务

周瞭首先报名参加了医院的志愿者,每周一到两次志愿服务,除了可以了解各种就医流程外,还能接触到患者,向他们普及陪诊师这一新行当。同时,他也在社交平台上开设了账号,发布陪诊信息。

“最初一个多月都没有人搭理,家人也反对,认为我不该放弃稳定工作。但我相信这个市场还是有很大的需求,能够帮助很多人!”没有订单的时候,周瞭就把时间用来跑医院,关注各大医院的最新动态,熟悉医院的布局,收集每个医院的重点科室和医生专长,了解医保政策相关细则。他的手机里有个陪诊备忘录,满满记录着医院和陪诊患者的信息,有了新变化随时补充更新。

周瞭的陪诊备忘录

“他们不是病人、不是客户,是我的朋友,我也更希望成为他们的‘临时家属’。患者有时不愿意跟家属说的心里话,反而会和陪诊师分享。”周瞭说,等待过程中,他会聊聊生活方面的事情,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现在,他正在学习心理知识,努力当好一名心理疏导师。“我希望通过陪诊短暂的相处,对患者们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走出医院能卸下心理包袱,那我们的陪诊就是成功的。”

在医院待久了,见过形形色色的病患和各种心酸场景,虽然年纪轻轻,周瞭却感触颇深:“没有身体健康,梦想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和健康相比,什么困难、挫折都不算问题,我们必须要坚强。”

即便现在接单不算多,周瞭表示,自己还是会坚定地走下去,做一名让人感到温暖的陪诊师。

中国宁波网记者俞越 黄国飚 通讯员陈妤涵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BpHhhiQl74VXYHT2jdcaxC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