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医用内镜行业 2030年后招采端将有望超过500亿元

根据我们的测算,预计2030年后我国医用内镜市场规模在招采端将有望超过500亿元,复合增速约在10%,对应内镜设备保有量的空间约在3倍以上。

硬镜生态系统整体偏向开放,产业链模式成熟且完善,中游制造商通过上游+下游完整的供应链即可实现产品的生产及销售,行业内玩家数量较多,拿证难度和技术壁垒相比软镜整体更低。普通产品竞争的激烈化也使得硬镜市场快速向更高端迈进,从2D走向3D,清晰度方面也向更加高清的4K迭代。纵观硬镜的发展,技术的演进表现为以下方面:在信号处理上逐渐引入AI进行更高维度的图像处理分析;在图像传感器上CCD逐步被CMOS替代;在传统白光的基础上进一步向荧光内镜发展。国产龙头好风凭借力,有望通过借助新一代技术实现自身竞争优势,未来硬镜市场份额预计会不断向头部国产企业集中,与此同时也将存在众多中小国产厂商分布在不同的细分赛道,行业呈现中心化(头部集中)和分散化(细分赛道厂商林立)共存的格局。

软镜:基础门槛更高,融合多学科和多技术领域,中游厂商对生产环节具有高整合度。医用软镜是融合光学系统设计、图像处理算法、电子成像、精密加工制造、软件开发应用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的综合交叉行业。作为复杂的光、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医疗设备,软镜产品零部件的设计和加工需要更高的精密度,需要的核心部件包括不限于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照明光源、镜体部件等,加工、组装过程中实际所需要的零部件数量众多,乃至不同型号产品同一部件采用的零部件规格亦有差异。因此,不同于硬镜成熟的上游供应链,软镜厂商往往对生产环节具有较高的整合度,会将关键部件的生产更多掌握在自身手中。

在技术趋势方面,除了要进一步解决机电和图像算法处理的问题,软镜核心技术还集中在超声、放大、电子染色技术等图像处理功能以及镜体操控的灵活性。展望未来,业内主要公司通过对临床医工合作的持续探索,将对产业链上的多模块和零部件进行自主研发与制造,推动产品技术快速更新迭代。

在如今医用内镜行业多重技术和工艺不断融合、新一代产品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国产龙头抓住窗口期发力的机会,有望不断缩小与一线外资厂商的差距,中长期实现赶超。

在我国超过30年的医用内镜发展历史中,国产公司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头部企业在部分医用内窥镜细分领域同时实现了质和量的突破,在图像清晰度、色彩还原度等核心性能指标上逐渐赶上进口厂商的中高端产品,从上游的关键零部件、中游的整机设备生产至下游的产品品牌均逐渐占据一定比例。同时,医用内镜也是一个充分展现技术活跃性的赛道,技术创新与融合不断涌现,这为国产龙头提供了实现技术赶超的重要窗口。例如,4K高清成像技术与3D技术结合,可帮助临床医生观察体内组织与器官细节,提高图像清晰度;与荧光成像技术相结合,可为外科手术提供强大的导航功能,从而降低手术风险;与更多其他技术相互融合,诞生出功能更丰富、技术更强大的内窥镜,如超声内窥镜、共聚焦显微内窥镜、胶囊内窥镜、内窥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等。此外,还可融合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开发出计算机辅助的半自动诊断系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帮助医生实现精准诊疗,以获得最佳疗效,提升时间、资源和费用的利用效率。

建议关注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占率近年来在不断提升的国产龙头:(1)硬镜:迈瑞医疗、海泰新光等;(2)软镜:开立医疗、澳华内镜等。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f798-0Nj4KrNJuELOokDUK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