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走进这个实验室,近距离体验智能交互新成果

看科技如何改变生活

体验VR头盔的诊疗功能

……

一起走进这个实验室吧!

本学期,复旦大学首次推出“文化校历”。其中,实验室开放日是学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实验室成果,引导学生的学术兴趣、营造创新的大学文化。

10月16日,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纳系统中心智能电子与系统实验室举行实验室开放日,展示重点为类脑计算与智能交互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工业、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结合VR等技术,增强参观者的沉浸式体验。

现场设备种类多样,其中最吸睛的是一台结合脑认知评估与训练系统的一体机。参观者戴上VR头盔,便可置身于系统模拟的超市、教室等日常环境中,极具立体感。“就像电子游戏场一样,太神奇了!”在场的体验者感叹戴上VR头盔后的视觉效果,“和看屏幕里的图像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一设备由配有脑机接口与多模态感知装置的VR系统和一块显示模拟场景的屏幕组成。它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一方面,它可以辅助评估人脑的认知情况,从而在各类脑部疾病的评估和治疗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借助场景设置,患者通过对日常生活任务的反复演练,可以改善认知能力,锻炼生活能力。

比如其中的超市场景,就可以用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康复训练;而教室场景,可用于评估儿童的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对于患者而言,通过这样的沉浸式VR体验来进行治疗,比在真实生活场景中,要具备更高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信息收集效率。据悉,这套设备已经在上海的部分社区试用。

另一项颇具潜力的成果——一体式人机交互康复系统,主要应用于脑卒中等疾病患者的肢体动作康复。

康复内容包含大动作、精细动作等不同类型。每一类型有不同的难度设置。设置符合自身的系统条件后,患者只需将肢体放入仪器的视觉识别范围内,按照指引完成康复动作。随后系统会依据肢体骨骼识别在仪器屏幕上的移动情况给出对应评分。

据介绍,集成化一体式的设计理念有助于节省康复成本、加强系统推广。当前,康复医生非常缺乏,康复系统价格昂贵且对空间等有较高要求,对很多患者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而这套设备,能为更多无法长期在医院开展康复治疗的患者提供帮助。

据了解,复旦大学智能电子与系统实验室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实验中心,实验室还包括分布式类脑计算平台、媒体交互与虚拟现实研发平台、开放机器人平台、柔性可穿戴设备与人机交互系统,以及认知训练系统等。此外,实验室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垂直化的集成创新思路,贯彻完善“Silicon to Service”的从基础核心器件与芯片,到系统与应用的创新闭环。近年来,实验室在低功耗神经形态芯片、高能效边缘计算、分布式协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方面完成了系统性突破。

内容丰富的开放日背后,是实验室成员们十数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和锐意创新。多年来,实验室不仅孕育大量科研成果,也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编辑:吴百欣 李玲

资料:复旦大学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RQsqLOg0e2064VHJGL8UwS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