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中听 | 在互联网治疗精神内耗,得有多想不开

评论员 陈思

于文亮火了,这个不修边幅、不凹造型、不造布景、不用滤镜,短视频中尽是平淡而琐碎生活的男孩火了。有网友评论:我的精神内耗在此刻被终结了,生活本是快乐自由无需焦虑。

我手指恹恹地攀过26个英文字母的键盘,边码字边疑惑,精神内耗不是已经被B站的农村二舅治好了吗?怎么又被短视频治愈了一次?精神内耗是容易复发还是怎么?也不知道除了精神疾病之外,互联网在治疗妇科与男科方面是不是同样见效快,我有几个同事正非常焦虑……

互联网是反焦虑先锋阵地,也是制造焦虑的重灾区。精神内耗真的能被互联网治好吗?

在于文亮的评论区,很多网友发自己的自拍,并配上一句:如果不是于文亮,我或许永远都不会发这张照片。从配文看,似乎是与自己和解。然而配的图,要么是让他人自卑的丰乳肥臀,要么是自欺欺人的十级美颜……即便是样貌普通的自己,也要发问一句:长成我这样的,还有希望找到媳妇儿吗?

从评论区,看不出任何治愈。

这不是网友自身的错,而是用错了平台。你在拼多多求偶,在世纪佳缘找代驾,怎么可能不失败。

在短视频领域,焦虑其实在变得更为普遍,很少有什么内容,可以真正的抚慰你。

短视频平台在将我们带进一个更广阔世界的同时,也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更激烈的社会比较机制。或许在小时候,你的“一生之敌”只是“邻居家的孩子”。然而通过互联网,我们触达的人群规模与多样性都在剧增。在更多、更大的维度里,自己与旁人太容易就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坐标,用以否定自己。

在比较机制不断变强的社交空间里,除非本身心理强大,不然很难自洽。

站在时代巨轮的甲板上,倘若怀里又没有一个丰腴且勇敢的露丝,决心与你一起不管不顾地“jump”。那么你遇到的最容易晕船的阶段,一定是风起云涌、潮涨潮落的颠簸阶段。

而我们此时,却正立在潮头。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时代转变,到村民到居民的身份转变;从低下的生产力到经济快速增长时的市场竞争;从消费疲软时的转型之难,到经济复苏时的突破之困;从传统观念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从熟人社会到互联网社交的过渡……

在这个巨大的、并不短暂的过渡过程中,我们必然要忍受观念上的撕裂、感受时代灰尘落在头顶时的千钧之力。

处于这种大时代的变革与转型中,必然会带来矛盾复杂的社会情绪,继而引发人们普遍存在的迷茫和焦虑。

除此之外,长时间刷手机带来的“睡眠剥夺”。也在让情绪更加不稳,精神更加萎靡。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超过3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还有数据显示,44%的19-25岁年轻人熬夜至零点以后,是各年龄段中当之无愧的“熬夜冠军”。睡不好觉,早已经是一个社会性健康问题。而61%的国人会在睡前玩手机,这也是导致睡眠拖延和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人应该都没有想到,在如此快节奏的今天,“松弛感”这个词竟然火了。

在中国人被儒家思想影响数千年的观念里,其实很难理解。因为我们传统的主流文化中,更强调的是秩序、是自律、是自强。

有人说,足够的松弛感需要足够的资源支撑,它的底层逻辑在于“不匮乏”。如果与农耕时代相比,我们的物产已极为丰富。但是从社会竞争的角度来看,我们面临的压力却空前的大。以此来看,现在影响我们松弛感的。更多的是主观的选择。

但既然是选择,就意味着取舍,就避免不了纠结。这种取舍与纠结,是每一个现代人都逃脱不来了的宿命。

这种情况下,“我想松弛”的念头,不能变成“我怎么就松弛不起来”的焦虑。

有时候,不刻意追求松弛,正是松弛下来的第一步。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9_wW_GVLKzHQ8kGRaRa0xK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