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警惕“AI换声”隐患 莫让“耳听为虚”成常态 | 特评

文 |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鑫

郭德纲飙英文说相声、赵本山用流利的英文演小品、外国歌星泰勒·斯威夫特操着一口地道的中文接受采访……多个国内外明星被AI(人工智能)换声的视频近日在网络上爆火,再次引发公众对AI技术的热议。

让AI“说话”,这并不新鲜,重点是新的AI换声技术不仅能实现自动翻译,还能自动匹配口型,甚至能够模仿说话人的语言发音习惯,甚至是语气,正如一些网友评论的,就好像画中人真的会讲外语一样,十分自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技术确实有很多优点,可以给音乐、广告、影视制作带来新的可能。通过AI换声技术,人们可以轻松地创作出不同风格和声音的作品,从而使得创作更加多样化。更重要的是,AI换声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多语言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将一种语言的声音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声音,AI换声技术可以降低语言障碍,使得人们能够更容易地进行跨语言的交流和合作。

但正因为目前AI换声的“逼真性”,其中的隐患不可小视。声音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对于信息的传递和理解起着关键作用。然而,通过AI换声技术,人们能够伪造声音并模仿他人的声音特征,这就使得辨别真实信息和假冒信息变得更加困难。比如利用AI换声技术,冒充亲戚朋友实施诈骗。从某种意义上讲,声音也是一种“权力”,如果AI换声技术深度应用到政要、名人等公众人物身上,大众很可能被误导。以假乱真的声音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我们今天看到“明星说外语”时的“哈哈一笑”,更重要的是,“耳听为虚”可能变成一种“常态”,给社会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潜在风险。

当然AI换声还可能涉及侵犯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问题。音频数据具有个人隐私的特点,通过分析音频数据,可以获取到个人的声音特征和其他个人身份信息。如果这些数据被窃取或滥用,将对个人的隐私造成严重的侵犯。

总之, AI换声技术有其创新和娱乐的一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技术隐忧。新兴技术,绝不是仅用“技术中立”的逻辑就可以被阐释的,必须加装“价值瞄准镜”。对于目前主流的AI换声网站,还是依赖于商业运营,在“技术谋利”时能否一直保持“技术向善”还是未知数。对于AI换声技术,我们需要综合运用技术、法律、政策和个人意识来应对,以实现技术的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和个人的隐私安全。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王玥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2gzVt9sbdyHVvVZzW5jKqX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