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精神疾病的人工智能影像定量分析-辅助诊断系统、面向精神类疾病的数字化用药监测……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精神卫生科创论坛上,33个优质项目展示了精神卫生领域在临床科研创新方面的卓越潜力。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徐汇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指导,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智慧心理评估与干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来自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和产业代表等150余人与会齐聚,从政府规划、学科建设、行业发展等角度,为精神卫生领域的产学研发展建言献策。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在视频致辞中表示,精神卫生科创论坛作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引领精神卫生创智前行的重要探索,已成功举办两届,路演项目近20项,参会企业达70余家,促成成果转化案例9项,为精神卫生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次论坛延续往届特色,现场聚集了33个优质项目。
来自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的“新型抗抑郁药米氮平和坦度螺酮前沿测定技术与临床应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甲基化的miR-124基因在制备用于诊断抑郁症的标志物中的用途” “针对常见精神疾病的人工智能影像定量分析-辅助诊断系统” “面向精神类疾病的数字化用药监测与智能服务平台”,以及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基于胸部CT影像智能化诊断肌少骨质疏松的系统开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的“肢体固定机械自由臂的创新研发”、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基于AI 和VR技术的心理智能评估与干预系统”、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前后脑可塑性变化的多模态磁共振研究”等8个项目同台路演,突显精神卫生领域的科创魅力。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赵蓉致辞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上海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重要抓手。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一直以来致力于支持和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各医疗机构整合多方资源,加强院企合作、医工交叉等,推动产医融合深度发展。
“医疗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知识转化、价值创造的过程,但目前存在成果质量不高、转化体系不健全、技术转移人才严重缺乏等制约因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郑俊克表示,作为医疗机构,必须整合科技成果转化各要素,探索科学合理的成果评价机制及转移转化模式,真正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刘厚佳表示,上海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高水平专家,上海的产业部门不仅是需求方,更愿意与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以及高校院所共同合作,将产业优势与医疗资源充分结合。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也将积极发挥作用,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助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圆桌对话环节,来自创新策源端和服务端的专家学者围绕“精神卫生科研与临床转化的平衡之道”这一主题各抒己见。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邵阳表示,科技成果不能为了转化而转化,而是要以解决临床问题、提升服务效能为目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王京认为,医院集产业链 “链长”、创新圈“圈长”和创新平台“台长”三个角色于一身,而企业极具创新力,因此在进行医疗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医疗机构要积极与企业合作。
作者:唐闻佳
文:唐闻佳图:受访方供图编辑:唐闻佳责任编辑:姜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