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得罪大陆市场、印度市场又被取代,郭台铭心态开始“崩”了!

得罪大陆市场、印度市场又被取代,郭台铭心态开始“崩”了!

苹果和富士康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互成就,但二者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大陆市场的支持,公平、开放的营商氛围,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的入驻,由此构建了一条完善的供应链体系,顷刻间就能够凑齐超80%所需零部件。

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虽然苹果近些年不断将产能转移到印度市场,但至今依旧有95%的产品在中国完成组装,而究其原因就是印度市场的零部件良品率太差,组装的iPhone 15有过半被质检工程师退回。

因此印度产的iPhone并没有完全面向市场,仅有50%左右的零部件良品率,也不足以支撑起整个产业,但经过对iPhone 15 Pro Max的拆解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零部件占比仅剩2%,可以说苹果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完成了“脱钩”计划。

库克曾多次回应“离不开中国市场”,但或许我们都误解了其中的意思,他所承诺的仅仅是“销售”离不开,并非是不会去转移产能,时至今日已经多次提醒大陆厂商奔赴印度建厂,共同去帮助印度市场搭建成熟供应链。

为了继续保持和苹果供应链的合作,很多中企还是妥协了,但莫迪团队就略显“不地道”了,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印度制造”计划,让国际企业苦不堪言,而富士康也注定逃不过这一劫。

郭台铭心态崩溃

在几周之前,富士康因为税务以及土地问题被相关部门调查,郭台铭给予的回击是实行八小时双休工作制,众所周知工厂就是依靠加班来赚取高工资,如果真的不倒班了,不仅企业赚不到钱,工人的工资也难以维持日常的开销。

虽然富士康官方否认了这样的制度,但也在潜移默化改变着最终的审查结果,近期相关部门正式通报,给予富士康2万元罚款处罚,看似不痛不痒的结果,实则算是得罪了大陆市场了,这相当于是一次“无声”的警告,如果后续没有做出改变的话,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而苹果将产能转移到印度市场,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降低成本,但似乎目前在印度建厂,除了人工成本低之外什么都贵,没有完整的产业体系,要想完成iPhone的组装,很多零部件都需要依赖中国市场进口。

这无形之中就会增加很多成本,短期之内难以达到苹果提升利润的目的,但代工的价格又与以往持平,印度工厂50%的良品率根本不符合苹果公司的品控,富士康只能将产能紧急转移回大陆生产,这一来一回的成本苹果不会承担1分钱。

根据苹果官方的消息,iPhone 16将会加大在印度的产能,很有可能iPhone 17的研发也会转往印度,库克已经和莫迪团队达成了协议,后续产能肯定是会继续转移的,如今富士康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投资。

但苹果在整个过程中略显“不地道”,不仅将富士康iPhone的独家代工权收回,还把产能分散了出去,意味着富士康的地位不再牢固,随时都面临着被取代的危机,郭台铭的心态也开始崩了。

印度的法律法规可谓相当随性,国际企业经常会遭到无故的审查、收到莫名其妙的罚款,一切的解释权都在莫迪团队手上,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地方申诉,这也导致很多企业撤出了印度建厂计划。

而纬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印度塔塔集团以低价收购了纬创遗留的iPhone生产线,直接拥有了代工手机的资格,伴随着后续投资的不断深入,塔塔集团也将成为本土最大的iPhone代工厂。

而富士康到时候的处境可就更难了,印度市场待不下去、大陆市场又回不来,中国仅仅开出了2万元的罚款,这相当于是在给郭台铭台阶下了,如果也该改口为“我们在赏饭富士康吃了”,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7TNwYpwU5oyD-LEttAsmM5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