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高质量发展成都行丨全年订单超20亿元!成都造巨型“充电宝”有了出海攻略

在成都市新都区桂锦路900号,有几栋看起来颇有欧式学院风的砖红色建筑,这里就是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隆美”)总部所在地。走进其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调整着机器上的参数。原料混合,涂布,卷绕,注液,化成……一系列操作均由机械自动完成,一台台储能设备在此诞生。

简单来说,储能设备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充电宝”,可以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充足的时候进行充电,以便在电力需求高峰期或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不足时释放电能。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还可以配合传统的火力发电和核电等能源,为电力系统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实地探访该企业,从一辆移动储能电源车,带大家看这个行走的巨型“充电宝”是如何抢占海外市场,让去年全年订单超过20亿元,又是如何将“朋友圈”遍布欧洲、亚洲、非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储能电源车

行走的巨型“充电宝”

在特隆美储能产品展示区,右侧记录着企业的成长故事,左侧摆放着最新的研发产品。其中,一台黄色小模型车辆引起记者注意,“别看它外观和一般集装箱卡车差不多,但在实际运用中,它是一个可移动的巨型‘充电宝’。”特隆美品牌负责人赵昱介绍,这款移动储能电源车是2022年4月发布的,其核心动力为磷酸铁锂电池,集成了磷酸铁锂电池柜、储能逆变器等设备,“电池容量已达到了1MWh(兆瓦时)、额定功率最大500千瓦时,相当于它的电量单次可供45000台手机充电使用(单次充电)。”

▲移动储能电源车

移动储能电源车,也叫作应急电源车、静音发电车,主要在电力、工程抢险等场所用作机动应急备用电源。赵昱表示,与传统燃油发电车相比,移动储能电源车“兼具‘循环使用’‘即插即用’和移动方便等特点,能够不间断地供电,噪音很低且节能环保。最重要的是,同等条件下,储能电源车储放电所需的费用仅为柴油发电车的40%左右。”同时,该车对野外露天作业和各种路面的适应性都很强,能在极高、低温和沙尘等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在展示区的另一侧,摆放着一个大型虚拟电厂沙盘,向到访者讲述着储能设备的工作原理。赵昱指着沙盘内蓝色方块,“这些方块就是储能设备,与传统的火力发电厂或者水力发电站里的发电设备不同的是,这些储能设备可以进行远程电能调配,而传统的发电设备只能发电。”这意味着,若储能设备在城市或区域内广泛布局,通过数字平台系统,便可实时监测配备储能设备区域的用电情况,将低耗电区域里多余的电能调配到高耗电区域,做到全区域的科学供电保障。“我们在做的,就是将电能储存起来,让实时性的电能能够实现时间、空间上的转移。”

视线转移到储能设备展示区,陈列着不同领域和使用场景下的储能设备。赵昱介绍,储能技术发展到现在,覆盖了“发输配用”各个环节及相应的场景。比如说发电侧,储能系统解决了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源发电不稳定的问题;输配侧则解决了电网高峰容量不足导致输电阻塞等问题。“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电化学储能因配置灵活、建设期短、响应快速等优势,成为一匹‘黑马’,储能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储能产品组装

比如,由风电、光伏、储能、柴发组成的微电网系统,可实现绿色供电和多能互补,保障微网供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解决边牧地区等电力短缺地区的供电问题;工商业场景配套储能,则通过削峰填谷的方式降低容量电费和需量电费,实现错峰用电,提供用户收益,同时缓解电网压力等。总的来说,该企业生产的储能设备,目前应用场景已包括家庭储能,分布式储能,工商业储能,以及光储充等解决方案。

▲巨型“充电宝”,储能产品

何以抢占赛道?

技术创新、企业出海

在特隆美园区内,停放着一排户外柜,每个柜体内依次叠放着7个像电脑主机箱一样的盒子,盒子外侧插着冷凝管,里面分布的都是块状锂离子电池,整体感觉就像一个“套娃”,层层分布,层层都有“料”。

“这些柜子就是液冷储能系统设备,它们即将被运往比利时。”赵昱介绍,目前,公司已有超一百多个项目布局在全球各地,去年欧洲市场就已出货数百台,并建立了慕尼黑分公司,全面开拓全球市场。“海外工商业储能一直是公司的重要市场,合作伙伴现已经遍布欧洲、亚洲、非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装配车间

而这,只是该公司拓展海外“朋友圈”的冰山一角。初步统计显示,2023年该公司全年订单超过20亿元,欧洲市场突破1亿欧元,实现营收15亿元。

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企业,凭借什么抢占赛道?赵昱自信地说,公司已有30多年历史了,于2017年转型发展,瞄准新能源赛道,成立之初厂房都还没投产,就组建起了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并打响了进入德国市场的“头炮”。谈及原因,他认为,当时的海外的储能市场由于政策、人群接受度等原因,“整体来说是当时储能市场的海外需求远大于国内市场,出海是必然的选择。”

回想最初公司发展时,“当时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只能将产品锁定对标国内国际领先的新能源产品并不断摸索的方向。”赵昱介绍,起初研发团队将不同优势的产品进行“大比武”,“分别从电能转化率、成本、使用寿命、安全等方面进行同台较量,而后促进产品不断升级。”经过不断地尝试与技术研发投入,该公司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电芯、模组、BMS、PCS、EMS以及云平台全产业链开发和产品应用,成为产研一体化发展的储能企业。

“公司不断完善储能领域全栈能力,成为业界为数不多在创业初期就确定全栈技术路线的企业之一,这也是核心竞争力。”赵昱介绍,在研发投入上,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占比20%左右。随着“双碳战略”实施,储能领域迎来快速发展期,在电源侧储能系统领域,尤其是高寒高海拔大容量储能系统等新兴应用场景,特隆美已居全国行业前列。

▲电芯生产

聚势蝶变

助力产业建圈强链

早在20世纪80年代,新都即以乡镇企业、制造工业集聚发展,食品包装、机械加工、家具等产业基础扎实,成为全省闻名的工业重镇。随着航空产业、轨道交通、生物医药和新赛道产业聚集到新都区,多个千亿、百亿产业集群在道路两侧拔节生长,勾勒出新都智能制造先行区清晰的发展轮廓。

在不少企业看来,成都这座超大城市经济质、量齐飞的关键,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建圈强链”。以新都区为例,过去3年,该区迈入“千亿俱乐部”,入选“全国百强区”。公开资料显示:科伦药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华润雪花建成全国最大雪花啤酒生产基地;微网优联5G全连接工厂投入运营;网通产业园先后聚集配套企业16家,搭建海外交流合作平台,促成特隆美营收同比增长18倍以上……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政府提供了很多支持与帮助。比如‘一企一策’精准服务,让企业少跑路,办事更方便。”赵昱表示,未来将持续研发创新“智慧能源”技术,通过构建储能系统全产业链生态,发展清洁能源与能源数字化。同时,也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抢抓储能产业发展风口。

而特隆美只是成都拼经济的一个缩影。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群以园区为节点,不断聚集、扩散。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崭新的高楼雏形渐显;产业园区内,各类企业争相扩产,聚链成群蓄势崛起……怀揣梦想的奋斗者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共同为未来拼搏。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摄影 王勤(部分图据受访者)

编辑 陈怡西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dbP7CDG9sRvJn3ZX35sZLt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