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评选启动,申报指南一文get!

近日,记者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获悉

2018年度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评选活动

已正式启动

首次设立200万人民币奖金创历史新高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是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唯一以吴文俊院士命名,依托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也是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该奖励旨在充分调动广大智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奖励在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做出卓著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办公室主任余有成介绍,今年,该奖项将进一步重质减量,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参评。

同时,今年进一步提升了奖励金额,重奖原始创新成果。其中:

“成就奖”设立100万人民币奖金;

杰出贡献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优秀青年奖共设立100万人民币奖金。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核准,2011年1月6日正式设立,迄今已成功举办七届,先后授予119个单位及行业机构,426名学者及专家,140个创新成果和项目表彰奖励。

第七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在苏州揭晓(左右移动查看图片)

据了解,目前,2018年度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提名推荐工作已经陆续开展,将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研发型企业等各行业领域组织报奖评选工作。

一、申报方式

二、填写申报材料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官网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官网下载《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申报材料包括:推荐书,研究局限性,客观评价等(指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情况,科技成果评价,专利证书,应用证明,查新报告,检测报告和法定审批文件)。要求填报内容真实、完整、可靠,文字描述准确、客观。

三、注意事项

1.申报范围

(1)在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智能产品开发中取得较大应用价值成果;

(2)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含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混合增强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高级机器学习、类脑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研究中实现重大突破者;

(3)在智能科技事业决策科学化及管理现代化的软科学研究中取得成果;

(4)在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科普创作中取得成果;

(5)在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含核心算法、感知识别、知识计算、认知推理、自主无人系统、人机交互、跨媒体分析推理、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智能计算芯片与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取得突出成绩,并在应用领域中领先世界先进水平者;

(6)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具有技术创新工程实践应用案例;

(7)为促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产生深刻变革的推动者;

(8)建成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并在重点领域展开创新应用取得成果;

(9)为推动我国智能化建设,推进创新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有杰出贡献;

(10)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的贡献者;

(11)建设布局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促进各类通用软件和技术平台的开源开放取得领先技术水平。

2.申报条件

(1)技术研究成果应经过科研及项目结题、具有科技成果评价或验收报告,并经过两年及以上的实际应用,证明技术先进、质量稳定、效益明显;

(2)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全国或国外学术刊物公开出版或发表,为国际、国内同行公认,对学科发展或实际应用有指导意义;

(3)技术发明成果应取得已授权发明专利;

(4)科学普及成果应有广泛社会效应的证明;

(5)推荐年度候选人项目只能申报一类奖种;

(6)从事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的技术型企业可推荐申报本奖;

(7)不存在成果权属、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及其排序方面的争议;

(8)凡涉及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保密项目及其完成人,不受理申报与被推荐本奖;已解密或者不保密的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项目及其完成人申报与被推荐本奖,应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并提供相应的解密或不涉密证明材料;

(9)为奖励优秀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开创性研究工作,推荐当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候选人,须在7月31日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3年7月31日及以后出生)。概不受理已经入选国家“青年千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国家“青年长江学者”和国家“优青学者”,以及各省市同类人才计划者申报本奖项。

(10)已获国家级、省部及社会力量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或被推荐本奖。

3.申报途径

通过以下单位或个人推荐:

(1)学会挂靠或依托单位;

(2)学会分支机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

(3)各地方人工智能学会;

(4)各高校从事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自动化、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研究(院)所,各智能技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工程)中心等;

(5)学会团体(企业)会员单位;

(6)从事智能科学技术领域研发、生产、应用、推广的企业和机构;

(7)两院院士1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1人或常务理事3人联名推荐;

(8)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1人。

四、申报及截止日期

2.书面报送材料截止日期为2018年7月30日,并将申报材料纸质件2份(加盖推荐单位印章的原件1份、复印件1份),以及电子材料1份(WORD与PDF格式电子文档U盘)寄送至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办公室。

综合整理自人民网、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05B0XYPX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