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心已经飞了”

中小学已经放寒假,幼儿园也陆续放寒假。到这时候,人的心已经飞了,飞回老家,飞到小时候过年的记忆中,飞到上班上学这些秩序之外的自由自在中。

小芭认为,这种“心已经飞了”,有所期盼,有所牵挂,有所向往。正是人的宝贵之处,因为这些,才有兴奋,才有喜悦,才有悲伤,才有活着的滋味。

李跃儿芭学园的小学紫金园区已经放寒假,王府园区华龙苑园区还没放,要到下周结束才放假。

这周末,王府园区和华龙苑园区会举办「孩子们冬季工作作品展+家园新年联欢」,年味越来越浓。

配着孩子们的几件作品,分享著名哲学家陈嘉映对人工智能人类智能的思考。

陈嘉映 2017年6月 漫谈人工智能

我不怎么担心电脑会变成人,变成一种超级人类,然后来统治人。但我倒相信,人工智能技术会大规模地改变现有的人类,最后变得面目皆非。

技术当然不是今天才有的。不过,今天的技术不同于以往的技术。粗略说来,人类技术经历了三个大阶段。

最初,技术是工匠们琢磨出来的。

后来,十八、十九世纪以来,技术是科学技术——现代技术不再是匠人摸索出来的,而是基于科学原理发明出来的。工业革命依赖的是这样的技术。

人工智能代表的是第三波技术发展。这一波与前两波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做的是“脑力劳动”。

人的能力可以粗分为体力和脑力。工业革命引入了一系列新能源、新机器,它们把很多体力劳动接过去了。人工智能将把很多脑力劳动接过去。人们预料,人工智能将比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更剧烈的改变。因为体力本来就不是人的特长,脑力才是,柏拉图在《普罗泰戈拉篇》里就说过,人没有翅膀四足尖牙,胜过动物的只在于才智。要是脑力也用不着人了,人还能干什么呢?

脑力和体力的区分有时有点儿误导。刚才我说,智能并不只在脑力里,我们一投手一投足,动手动脚,都体现智能。这意味着,所谓脑力劳动不只是脑子的劳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有脑力在内。结果,人工智能有可能把几乎所有劳动都接过去。

人类发明各种技术,本来就因为技术可以代替人类劳动。但也有人担心,人工智能技术只有少数精英能够掌握,大多数人参与不到其中。一方面,他们的劳动将越来越“不值钱”。另一方面,他们的生活将越来越依赖于少数精英的发明。社会结构因此会发生巨大变化,只有少数人是有用的,大多数人变成了“无用阶级”。

我们也许觉得这是杞人忧天,不劳动了,还可以玩嘛。我们可以把世上的事情分成我爱干的和我不爱干的,有了电脑人,我们就可以把我们不爱干的事情派他去干,然后把时间省下来做我们爱干的那些事,比如说打球、听音乐会、谈恋爱。谈恋爱我就不派电脑人去,这么好的事派它去干吗啊?

我们是可以区分哪些事是我们不得不做,哪些事是我们乐意做的,但是这种区分挺有限的。

比如说带孩子,换尿布不爱干,逗孩子笑爱干。但你不给孩子换尿布,逗孩子玩就没那么乐。好玩的事情怎么跟有点儿苦有点儿累的事情连在一起,我们弄不大清楚,但我们大致知道,你为孩子付出了很多辛苦,你跟他的相处就会有一些不同的品质。等到把不爱干的事情都交给机器人以后,剩下的爱干的事情的性质也会改变,你作为一个人的品质总体上也会改变。

我们劳作得很辛苦,难免有时会希望别人做这些工作我们来享受劳动成果。不过,如伯纳德·威廉斯指出的,人并不是只要享受的生物,我们不仅希望获得结果,我们也希望这些结果是亲力亲为的结果。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的基本需求。劳动与享受割裂开来,劳动由机器完成,人单单享受结果,人的定义就改变了。

我们实际上正在经历这个过程。我们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集中到结果这一端。我们住在楼房里,不知道楼房是怎样盖起来的,打开餐盒,里面是大米饭,但我们没见过水稻长在地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通过各种屏幕看到海底世界、太空、非洲的动物,世界各地的骚乱,但没有哪样事情是我们亲历的,没有哪样东西是我们亲力亲为的结果。

不断进步的技术把人类劳动一项一项接过去了,我们不必经历劳动的艰辛就能够享受劳动的成果,这让技术乐观主义者欢欣鼓舞——技术把苦活累活难活都干了,我们享受成果,有何不好?

但事情还有另一面,那就是,我们只享受结果,不再能感知产生结果的过程。仅仅感受结果是薄瘠的感受,而我们的感受正在变得越来越薄。

现在哲学界讨论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区别,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人具有意识这一点上,而所谓意识,被说成是主观体验,是跟什么东西都不相连的qualia。人不再是欲望、劳作和结果之间的联系,人变成VR游戏室里一堆主观体验,当然,人的定义就变掉了。

人工智能发展起来,不仅社会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人自身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技术不只是我们可加以利用的东西,技术改变我们自身。

有一些改变是明显的。我们习惯了GPS定位,我们的方位感就可能退化。等我们习惯了让电子设备来采集关于自己身体的数据,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感知很可能变得越来越迟钝。技术改变我们与世界相处的方式,随着与世界相处方式的改变,我们自己也在改变。

我不认为人工智能会演变为一种新人类,但人工智能倒是很可能把人变成新人类。

技术进步会改善人类生活,同时使未来面对更大风险。可我说的好像都是风险那一面。这并不奇怪。有人把知识人的任务设想为指导社会发展。我倒觉得,知识人从来没有成功地指导过社会的发展。社会自行发展。

知识人的任务与其说是指导社会,毋宁说在于指出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危险。是啊,社会自行发展,这可不一定是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海德格尔就是这样看的,他说,技术是这个时代的存在天命,技术发展,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技术仍将征服世界。

是啊,人能够控制其他人,控制异端思想,唯独控制不了技术的发展。如果有一天,人类只享受结果,产生的结果的过程都交给人工智能去施行了,真到了心想事成那一天,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说,技术主宰了人。

李跃儿芭学园华龙苑园区孩子作品《万里长城》

材料:超轻黏土

借助技术,我们把过程和结果分离开来,我们只要得到结果就好了。这一点,在人工智能那里最为突出。

去年,AlphaGo战胜了李世石。有意思的不是人工智能赢了——这只是早晚的事儿。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AlphaGo的设计者并不知道它是靠什么理路赢下来的。

我跟围棋高手下棋,不论他多高,我们两个都是在用同样的“围棋语言”思考。而AlphaGo依靠的根本不是我们的思维方式,而是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思维方式——如果还叫它思维的话。

人们从各个角度思考人工智能,怎么提高人工智能的水平,人工智能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社会,改变我们自己,等等。我自己的兴趣则在另外一个方面。

我更关心的是我们已有的东西,想要更恰当地理解我们已有的东西。比如,通过对人工智能的了解,更恰当地理解人类自己的智能。

按现在流行的看法,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我们看到,智能的本质是计算。我的看法正相反,通过围棋程序的发展,我们能够看得更加清楚,人类智能的本质并不是计算,而是对话,是互相理解。

下棋是一种对话——围棋也叫“手谈”。实际上,人的所有智能都是一种对话,哪怕我是一个人在思考。我独自证明了费马大定理,最后一刻我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我看到了过程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因此,我明白了,我也可以让别人明白。

然而,我们并不知道在AlphaGo那里,过程和结论之间是个什么联系。在我看,这才是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

⊙ 本文节选自陈嘉映著作《走出唯一真理观》。

书名:走出唯一真理观

作者:陈嘉映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孩 子 是 脚   教 育 是 鞋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1d3K9FctGa_arVn5JAj9hs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