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NASA紧急报告:银河系被未知力量拉动,宇宙结构面临改变!

在浩瀚的宇宙之中,长蛇半人马座的方向,似乎有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在悄然运作。这股力量的强度足以影响着周围4亿光年范围内的每一个星系,包括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我们正被这股力量所吸引,缓缓地向着一个未知的目的地前进。在这片广袤的宇宙中,据科学家的估计,大约存在着10万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那么,究竟是何种力量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引力?未来,这些星系是否会被这股力量牵引至同一个地方?为了揭开这个宇宙之谜,让我们从1958年的一次宏伟的天文观测开始说起。

在20世纪中叶,天文学界迎来了一次重大的突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乔治·巴贝尔,他的目光穿透了宇宙的尘埃,发起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巡天调查。巴贝尔利用帕洛玛山天文台的施密特望远镜,对北天极至赤纬24度的广阔天空进行了深入的观测。望远镜收集的数据虽然看似复杂难解,但巴贝尔却能从中解读出宇宙的深层秘密。这些数据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构建出了一个立体的宇宙模型,他震惊地发现了一个前所未知的庞大宇宙结构,这个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超出了当时所有天文学家的想象。

我们曾自负地认为,银河系是宇宙中的巨无霸,是所有星系的中心。然而,巴贝尔的发现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他揭示了众多与银河系相似的星系,它们在强大的引力作用下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更为庞大的星系团。我们的银河系,并非宇宙的中心,而是本星系团中的普通一员。通过三维坐标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仙女座星系作为本星系团中最大的星系,银河系和三角座星系紧随其后,而大约100个小型矮星系环绕其间。本星系团的彗星,位于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之间,其直径横跨1000万光年,构成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宇宙奇观。

巴贝尔及其团队历经31年的不懈努力,通过观测发现了4,073个星系团,并将这些发现编纂成了著名的阿贝尔星系团谱。这一成就,无疑是天文学领域的一个巨大飞跃。尽管人们曾认为星系团已是宇宙中最大的结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深层次的宇宙奥秘逐渐浮出水面。

时间推进到197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乔治斯·穆特,在一次例行的观测中意外发现了一种奇异现象:当某个天体相对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运动时,其内部温度会在运动方向上略微升高,而在相反方向上则有所降低,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偶极各向异性。穆特的这一发现对于揭示银河系的运动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深入研究,天文学家们最终确定了银河系正以每秒600公里的高速向半人马座方向移动,这一发现无疑与那股神秘的力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对银河系周围数百个星系运动轨迹的仔细计算与分析,天文学家们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在本星系团之上,存在着一个更为庞大的宇宙结构——本超星系团,也被称作室女座超星系团。我们的本星系团仅是这个超星系团外围的一部分。室女座超星系团内聚集着至少100个类似本星系团的星系集群,它们分布在一个直径达1亿至1千万光年的广袤空间内,而这一切的引力中心,就位于室女座超星系团的心脏地带。

我们的本星系群正围绕着这个中心运动,完成一次公转需要1,670亿年,这是一个远超宇宙当前年龄的数字。因此,银河系不可能完成围绕室女座超星系团的一周公转。实际上,这个公转周期仅仅是理论上的计算,因为银河系永远无法完成这一周次的公转,这是由于宇宙中更为复杂且令人困惑的天文现象所导致的。

197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钦卡里尼对长蛇伴人马座方向的天宇进行了深入观测,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所有观测到的星系似乎都在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移动。这一发现暗示着,在长蛇半人马座的深处,可能隐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巨大引力源。尽管钦卡里尼对自己的观测结果持谨慎态度,但五年后的1984年,其他天文学家也注意到了这一奇异现象,并发现这股引力的影响范围远超预期,甚至连已知的最大结构——庞大的室女座超星系团,也在其作用下向长蛇半人马座方向运动。

随着对引力的细致观测,天文学家们开始推测,在室女座超星系团之上,可能还隐藏着更为庞大的宇宙结构。为了揭开这一谜团,天文学界对长蛇半人马座方向进行了全面的观测。

1988年,剑桥大学的唐纳德·林登贝尔、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山德·拉法贝尔、卡内基学院的艾伦德·莱斯勒等7位顶尖天文学家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他们自称为“75式”。面对观测的高难度和庞大的数据量,7位天文学家携手合作,利用世界各地的先进天文设备,成功地将半人马座的前景星系与背景源区分开来,并对400个邻近的椭圆星系进行了细致的观测。

他们的观测结果令人震惊:我们的银河系以及周边数万个星系,正在以每秒600至1,000公里的速度朝同一个方向前进。长蛇半人马座方向的引力源终于被确定,这一方向的引力之大,相当于太阳质量的3-54乘以10的16次方倍,或者说,相当于7,000个银河系的质量总和。艾伦德·莱斯勒将这个引力源命名为“巨引源”。

然而,巨引源位于银河系银盘的背面,由于银河系整体呈盘状结构,银盘中包含的大量恒星、星云、行星、气体和尘埃,使得光学望远镜无法穿透银盘,因此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银盘背后的巨引源。尽管科学家估计,大约1亿年后太阳将绕过银盘,届时我们可以使用光学望远镜观测巨引源,但显然我们无法等待如此漫长的时间。

幸运的是,科技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其他观测巨引源的方法。时间回溯到1996年,巨引源的发现已有8年之久,天文观测技术在此期间取得了长足进步。除了传统的可见光观测外,红外和X射线频段的观测技术也日趋精细,特别是新一代X射线望远镜,能够部分穿透银盘中的气体和尘埃,为我们揭开银盘背后的一丝神秘面纱。

就在1996年,南非女天文学家雷尼·科特维格利用X射线天文台Rosy,首次捕捉到了银盘背后的清晰影像。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揭示银盘背后景象的照片,其景象令人叹为观止。如同我们在其他天区所观测到的宇宙一样,银盘背后同样隐藏着无数星系。通过对Rosy照片的分析,天文学家们发现,在巨引源的中心存在一个巨大的星系团,名为Abell 3627,也被称为诺玛星系团。这个星系团距离地球22亿光年,正是它产生的强大引力,不断地将银河系拉向其方向。

巨引源之谜终于被科学家们揭开。经过对巨引源引力的计算,天文学家们确认,在室女座超星系团之上,还存在一个更为庞大的宇宙结构——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这是一个全新的前所未见的宇宙结构,所有的星系团都朝向一个吸引槽内运动,宛如水流汇聚至最低点。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范围之大,达到了惊人的5.2亿光年,其质量更是太阳的10^17倍,这个庞大的结构是银河系及其附近约10万个星系的家园。

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由四个主要的超星系团组成,包括我们银河系所在的狮女座超星集团、长蛇半人马座超星集团、孔雀印度超星集团和南部超星集团。尽管这些超星系团之间隔着巨大的空间,但它们之间却相互关联,在太空中产生了复杂的流动。这一宏大的宇宙结构令人叹为观止,直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们尚未在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之上发现更大的结构。

然而,宇宙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先前的观测表明,银河系向巨引源方向的运动速度为每秒600公里,然而根据计算,巨引源的质量并不足以支持银河系如此高速的运动,这引发了天文学家的疑问:这背后还有什么原因呢?

进入21世纪,天文学家们再次向银盘的背后发起挑战,他们利用升级版的X射线望远镜,试图彻底解开银盘背后的未知之谜。这一项目被称为“避让区集群项目”,简称C档。经过数年的努力,天文学家们在银盘背后发现了200多个星系团,然而经过复杂的计算后,他们发现这些星系团的质量并不足以提供如此巨大的引力,这意味着还有其他未知的引力在发挥作用,这是人类尚未发现的新奥秘。

时间来到2005年,一项重大突破终于出现。CSA项目在遥远的宇宙深处发现了一只隐藏的巨兽。早在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哈洛·沙普利就发现了类似星系的遥远天体,然而直到90年代,随着更精密的天文仪器的出现,人们才开始关注这一发现。从1997年到2001年,天文学家们对沙普利星系团进行了深入的观测研究,并在该集群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这些研究使人们意识到,这个星系团可能大得惊人。

2005年,CICA最终确认沙普利星系团其实是一个超星系团,这个超星系团的位置大致位于赤经15h40m,赤纬-54°的位置,距离银河系大约6亿5千万光年。截至目前,天文学家已经确认了25个标为蓝色的星系团,它们均属于沙普利超星系团的一部分。随后,研究还揭示了超星系团的智星部分,一个比巨引源更为巨大的超星系团,中心天文学家称之为沙普利吸引子。沙普利吸引子包含了8,000多个星系,其质量是银河系的1万倍,产生的引力大约是巨引源的4倍。

当银河系被巨引源吸引时,巨引源本身也在受到沙普利吸引子的引力作用。天文学家认为,沙普利吸引子对银河系运动速度的影响更为显著。我们的银河系在宇宙中飞驰,其中约44%的引力来自于巨引源,而高达56%的引力则来自质量更大、距离更远的沙普利吸引子。这实际上是一个叠加的引力效应。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2016年,南非女天文学家雷尼·科特韦格再度取得了重要发现。这位女科学家已经在银盘背后的壁障区研究了几十年。20年前,她和她的团队发现了诺玛星系团,而这一次,她将目光投向了更为遥远的地方。

在2016年,雷尼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她利用鹰奥望远镜与南非的大望远镜,成功锁定了一个未知区域,并在8亿光年外确定了另一个超星系团——船帆座超星系团。这个星系团提供的引力,使银河系每秒钟的时速增加了50公里。

至此,关于银河系在宇宙中运动的全部谜团终于得到了解答。巨引源、沙普利吸引子以及船帆座超星系团共同贡献的引力,使银河系在宇宙中的运动速度达到了每秒600公里的超高水平。天文学家正是利用这些巨引源的势力范围来确定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边界。这一发现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重新定位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对宇宙微波辐射的研究表明,宇宙大爆炸后约30万年,宇宙空间中的温度产生了微小的差异,大尺度结构的胚胎在极早期的混沌中随即形成,随后引力逐渐接管了宇宙。在接下来的数亿年里,这些胚胎的体积不断增大,星系在太空中随机聚集,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星系团。

正是对巨引源的研究,引发了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从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光年的范围来看,宇宙中物质的分布是极度不均匀的,巨大的气泡、空洞分隔开的片状结构和星系纤维,而超星系团就像是其中偶尔出现的密集节点。

宇宙大尺度结构与星系红移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测量、宇宙间氢元素丰度的测量一起构成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四大有力证据。尽管许多人认为宇宙大爆炸理论匪夷所思,但几乎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宇宙的确产生于一次巨大的爆炸。

在视频的最后,我们再次回到最初的问题:巨引源的引力如此巨大,是否会将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中的十万个星系拉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质量超级大的黑洞?答案是否定的。这与银河系永远无法绕行仕女座超星系团一周的原因相似,因为宇宙在不断的膨胀,宇宙空间始终处于无中生有的状态。尽管我们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朝向巨引源前进,但实际上我们远离其他遥远星系的速度远超于此。

科学家计算得出,我们每秒远离其他星系的速度高达3,350公里,这是因为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的碰撞速度大于两个星系之间空间膨胀的速度。因此大约在70亿年后,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将会合并,而其余的星系也会经历类似的命运,最终所有的星星都将消失不见。

实际上我们对宇宙的了解越多,越能深刻感受到自身的无知。宇宙空间为何会不断增长,至今无人能解;引力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亦一无所知。然而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在宇宙尺度上膨胀的力量似乎战胜了引力。设想一下,若在100亿年后的某个星系中诞生了一个文明,他们仰望星空时,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宇宙中只有一个星系,从而认为宇宙是由一个星系和巨大无比的黑暗空间组成的。这并非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有限。

我们所有的认知其实都建立在可观测的范围内,在可观测宇宙之外,宇宙隐藏了无数未知的信息。换句话说,宇宙只让我们知道它想让我们知道的事情。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a94-ttgUUKNNbIh8uISR7d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