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不妥协的监听能手—Bricasti Design Model 15立体声后级功放

(Bricasti Design老板与力高刘生合照)

美国Bricasti Design继推出M12前级后,终于推出了一款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产品:Model 15(简称M15)立体声后级,令产品线更为完善。至此,原本专注于专业录音后制监听领域的Bricasti,从成名作M7混响器开始,已经相继发布了M1解码器、M28单声道后级、M12解码前级和最新的M15立体声后级。

Bricasti的策略是专业领域和民用市场通杀的,他家的出品既是录音后制监听的宠儿,也兼顾了高级音响玩家的需求。市场上能做到这点的Hi-End品牌,屈指可数。或许有人会担忧专业用途的器材,声音会比较直白硬朗,事实却并不是这么回事,以往我们所听到Bricasti个款器材的声音表现,一致的特性是声音密度极高速度极快动态毫无压缩,而且音质中性透明,并不会出现很多民用Hi-End器材或过于浓郁厚重、或过于过于精雕细琢的修饰感,同时也丝毫没有专业器材常有的过于冷静硬朗的情况。

而且,正是考虑到专业市场的定位,Bricasti的定价更比一众同级别的Hi-End品牌来得克己得多,这也是Bricasti一直备受Hi-End玩家推崇备至的另一个原因。

M15立体声后级的外观继承了家族脸谱和扎实的制造工艺,前后面板哑光黑色的机身符合专业用途低调耐操的属性,而顶板和底板采用灰白色的处理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机身多数的部件都采用厚实的航天级的6系铝材以CNC数控加工中心精心打造,严丝密缝的工艺彰显Hi-End品质感。

虽然采用机身两侧外露散热片的设计,但和M28一样,Bricasti为散热片“盖”上了一块侧板,不但令机箱没有任何攻击性,还令散热片形成了热气流上升通道,令散热更高效。

相比较大哥M28单声道后级,M15的身高略矮,但重量依然达到40公斤,可见其内涵之充实依然值得期待,只可惜这次试听无法打开机壳一睹真身。

但对于Bricasti这样的品牌和受众群,相信没有几位仁兄只会关注它用了什么线路、堆砌了什么好材料,毕竟音响器材是用声音表现来征服人的,终究目标是用来欣赏音乐的,而不是仅凭内部设计就能判断素质够不够高的,不是吗?

作为一套音响系统的心脏,或者比喻为汽车的发动机,后级功放的任务就是提供充沛的动力和能量,把前端的信号无失真得放大,驱动音箱高保真还原出音乐之美。

M28以单声道设计庞大的身躯才提供200/400W(8/4Ω)的输出能力,规格上貌似比较保守,假如换成很多品牌,这个体型的机器大多会标示输出500W才显得具竞争力。

但Bricasti不需要这样的“面子”,我多次采访Bricasti的创始人Brian Zolner先生,这位低调务实的绅士告诉我:Bricasti的规格都是实实在在的,比如他家标示的失真率,是在满功率输出和全频状态下测量的。很多Hi-End品牌的指标却仅测量1kHz频率或者是小功率状态下的失真率,这完全不具可比性。简单说,Bricasti的器材即使是全功率输出,失真也极低。

大家知道能达到这种水准的器材又多难设计吗?俗语第一瓦好声容易,最后一瓦也要同样好声可就不简单了。Bricasti的做法是超额的低内阻高速电源供应全平衡全对称的功放线路精选配对优质元件,结合考究的布局能避免干扰的影响。看上去好像每家都是这样做的,但最终的效果如何,就得看设计师的功力和对品质的控制了。

Bricasti的理念认为后级功放所接受的前端输入信号,必须要被无任何损失地进行增益放大,并且有足够的能力处理音箱负载那复杂的阻抗变化和反电动势,也就是后级功放必须要有足够的驱动力和控制力,就好比汽车的发动机,既要能有足够的驱动力令车辆顺畅加速,也能给予车辆充分的牵引力起到收放自如的效果。

而同时,每个速度范围的再提速都充裕有劲,这样的发动机才能胜任高性能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M15延续了M28的成功经验,采用全分立元件打造全对称全平衡信号放大线路。

他们认为,虽然现代很多IC的性能都不错,但素质也就受到局限了,比如无法采用较高的工作电压来提升动态和信噪比性能,于是Bricasti的信号放大电路采用精选的晶体管组成,采用高压供电获得理想的声音表现。另外,真正的平衡线路架构具有优良的共摸抑制比,因此更适合长距离信号线连接使用。当和同样真正平衡输出的前级连接时,能够充分发挥平衡设计的好处:高信噪比、低失真、动态大、音场宽、分析力高……

显然,M15的输出功率比M28小一些,但真材实料的125/250/500W(8/4/2Ω)其实已经能够很好地驱动大部分的音箱了,至少这次试听搭配的ATC SCM50SE是没有压力的,SCM40就更不用说了。

连ATC都可以伺候得轻松妥当的后级功放,还愁它能不能搭配其它品牌音箱吗?

和M28的设计一样,M15也具有衰减增益的功能,采级进式调整,可选择0dB、-6db、-12dB、-18dB,因此不论前端搭配何种前级、讯源,还是喇叭或空间的需求,M15均可完美搭配。此外,M15也提供RS232与trigger连接功能,方便与其他器材连动使用。

说说M15给我的声音印象吧,搭配的是同厂的M1解码器、加拿大Oracle的CD1500MK3作转盘,音箱当然是前述的ATC SCM50SE。至于为什么不加上M12前级呢?不是说了M12的增益级会带来更好的动态吗?事实是M12很抢手,代理商力高音响这里常卖断货,所以这次只好用M1兼容解码和前级音量控制了。音质方面,依然是Bricasti Design一贯的风格,甚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傻傻分不清M15和M28之间的区别。

换种说法,M15和M28的音质、音色、分析力、音场、驱动力、活生感等方面一致性太高了,竖起耳朵反复对比也仅能分辨出微小的区别:极限值不一样而已。或许,这区别仅体现在驱动更大的音箱时,以及在播放极限爆棚的华彩乐章时,M15约有M28九成以上的功力。

M28给人无坚不摧的畅快感和宽裕度,很艰难的对比,才会依稀感觉到M15显得稍为含蓄一点,从容度略逊一点点。我想,这些细微的区别,没有练就“千里眼、顺风耳”的音响迷,根本无法察觉。其余的99%时间里,M15那中性高密度的音质、超卓的分析力、灵动鲜活的动态、庞大宽阔深远又具立体感的音场,都和M28别无二致。

那是不是说有M15,就没有了M28存在价值呢?这话倒是不能这么说,我得出以上的答案完全是基于现成条件作出的,假如把音箱换成SCM100、甚至是SCM200,又或者其它品牌那些不太好应付的“怪兽”级产品,那M28才体现出价值来。

仔细点说,M15高频段高音富于能量感和张力,高频延伸虽然并非无穷无尽(与ATC的监听特性有密切关系),但是泛音的结构却仍然十分完整,再加上量感充沛,所以一点也不用担心Bricasti+ATC能否正确重现唱片的信息和高频的细节。

这套组合重播的中频很坚实精准,ATC馒头中音的魅力正在于此,有厚度而不失密度感,但并没有人为渲染的浓郁感,但重播的人声饱满又极富情感,弦乐能重现出正确的共鸣质感和光泽感,钢琴铿锵有力,从容宽松的感觉丝毫不用担心动态受压缩。而且音像比例适中,扎实又凝聚,不会过度的饱满庞大。低频段量感适度,控制力相当好,弹性与Q度表现也是恰如其份,平衡感相当理想,能够提供清楚而不浑浊的中频段与低频段。

以Bricasti+ATC组合的音质音色表现,用来听乐器演奏质感的感觉真的太真实了,听大鼓时鼓皮振动质感真实,很有韧性,鼓棒在鼓皮上的滚动感觉也很清晰,木管乐器的吹奏气柱声能听出空气在腔体内吹过的感觉,听萨克斯风演奏质感亦精彩,虽然萨克斯风形体并不是能够让您觉得过瘾的那般大,但空气在萨克斯风内扫过的吹奏质感却一点都不含糊。比如重播《Russia Russie》专辑中的《KALINKA》,这首乐曲的旋律大家一定都非常热悉,但是我们平时接触较多的一般是手风琴来演奏的版本,换成木吉他之后又带来了—种别样清新的风味。

在这里,M15展露出了非常细腻的细节表现力,木吉他的声音纤细、甜美、同时又富有水分和光泽,尤其琴弦拨动时细微的颤音,更加生动传神地表达山了真实的弦乐质感。另外,M15的音质弹性也是一流的,在琴弦上听不到那种刚硬、紧绷的感觉,而是柔中带韧,活生感十足。

聆听《Definition of Sound》带Hip-Hop说唱风格的《Pass the vibes》又如何呢?我们知道声音正确中性的器材,不会偏颇与之适合重播某类型音乐的,M15除了能正确重现古典音乐录音的醇厚,对于流行人声方面的表现也能跟上节奏感,这就可证明M15的速度响应和微动态都非常到位。比如这种专辑的人声咬字清晰、口型准确,同时,声音的整体厚度上又令这类音乐不会显得嘈吵。

这意味着M15的声音密度与重量感都非常出色,中频饱满且能量充沛,线条感更是坚定清晰。这无疑就是专业监听器材强强联合的最佳体现,小一号的M15依然维持厂方的最高音质追求,无疑令更多音响迷乐见其成。

最佳搭配:Bricasti M12前级

M12 Source Controller的推出无疑丰富了产品线,让玩家有更完善的搭配,尤其是M28单声道后级功放和M15立体声功放相继上市并大获好评之后,这个需求就更显著了。M12内置的D/A和M1相比规格上豪不逊色,同样支持44.1-384kHz、DSD128的高格式解码,而不同点在于M12新增了网络接口和媒体渲染器。

因此M12可作为通过有线连接网络上的音频设备和服务器上的DNLA设备,方便而高质量地组建数码流播放系统。M12不仅具有完善的数字输入接口,比如常见的B型USB、光纤、SPDIF同轴、AES平衡与S/PDIF、BNC,还有新增的Netword有线网络接口,更具有RCA与XLR模拟输入接口各一对,因此M12不仅能连接数字音源,更为玩模拟音乐的玩家提供了适配的余地。假如只以前级的增益性能而言,M12前级的增益线路设计确实比M1来得优秀,也能更好地搭配不同的后端器材,较M1的衰减式音量设计而言,具有更佳的动态、更出众的分析力。

M12应用的数字式模拟音量线路令人眼前一亮。在左右声道独立的线路板上各有16片开关式IC,通过IC控制着66颗高精度电阻构成精密的音量控制网络。模拟音频信号并不经过IC,而仅需通过1-2颗电阻的组合,因此信号的损耗极低,而且耐用性和一致性都不再是瓶颈,更不会出现数字音量IC损失动态的问题,无疑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方案。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09B10SPQ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