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手机APP岂能肆无忌惮的获取用户隐私信息?

阅读、关注、打赏、转发、评论都是美德!感谢您顺手点击文章最下方小广告

这样您不花钱就可以让小弟赚几分钱,感恩!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周辉近日订票时就发现,12306手机客户端弹出了一则提醒,指出它可能会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相机相册、文件存储和电话等个人信息。(1月18日《科技日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用手机APP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但用户只要打开手机APP,即便只是浏览一下,并不登录使用,手机APP都会要求用户授权同意手机APP获取用户信息,甚至有不少处于垄断地位的手机APP要求用户授权提供个人通讯录、IP地址等隐私信息,否则就不能使用手机APP。

这存在很明显的过度获取用户隐私信息现象,已经成为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重要渠道,给用户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安全隐患。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98.5%的Android手机APP获取用户隐私权限,成为个人信息泄露关键。

对于手机APP过度获取用户隐私信息现象,面对依然严峻的用户隐私保护形势,要切实保护好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被泄露,进而保护用户的财产安全。

这很显然不能完全指望用户个人提高和加强隐私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最关键的是要给手机APP获取用户隐私信息行为戴上一顶紧箍咒,用法律法规保护好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改变当下手机APP肆无忌惮过度获取用户隐私信息的状况。

首先,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给手机APP获取用户隐私信息定规矩、立标准。手机APP获取用户个人隐私信息从来不是法外之地,不受约束,手机APP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用户授权同意手机APP获取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以及可以获得用户哪些具体的个人隐私信息,这些都必须明确一个具体标准、明确标准。不能是手机APP平台单方面说了算,更不能只要是用户下载、打开了手机APP,就必须向手机APP提供个人隐私信息才能使用手机APP。

其次,工信等职能部门要强化监管,倒逼手机APP在获取用户隐私信息上有所节制,遵纪守法。应当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手机APP获取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现象,进行适时追踪监控。对于存在过度获取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的手机APP,要及时进行约谈,要求其整改,乃至直接开出罚单,甚至让其“一次性死亡”,直接关闭和取缔。

再者,消费者协会组织应当用户手中的公益诉讼权利,代表消费者发声和维权。对于存在过度获取用户隐私信息行为、泄露用户隐私信息行为的手机APP,应当依法提及公益诉讼,提高其违法成本。

阅读、关注、打赏、转发、评论都是美德!感谢您顺手点击文章最下方小广告

这样您不花钱就可以让小弟赚几分钱,感恩!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19A083L4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