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走近科学能拍三集!揭秘食物表面的神秘“白霜”

我们常会发现,新鲜的葡萄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柿子晾晒制成的柿饼表面也会覆盖“白霜”,储存一段时间的巧克力表面也会出现“白霜”。。。这些白霜是农药残留,或是食物变质的表现吗?不同白霜的成分都是一样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科学”,揭秘这些白霜的“真面目”!

丨葡萄上的“白霜”

葡萄,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水果,最早的人工培育记录,可以追溯 8000 多年前的中东地区。在西汉时期,葡萄通过“张骞严选”引入我国。

我们常会发现,新鲜葡萄的表面会有一层“白霜”,这是农药残留吗?吃掉会引起中毒吗?

其实,这是葡萄生长过程中,自然产生在表面的白色蜡状保护层,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这层保护层可以减少葡萄内部的水分蒸发,锁住水分,还可以防止果实被外部病菌的侵害。齐墩果酸,是这层白霜的主要成分,约占白霜总重的 60% ~ 70%。除此之外,白霜中还含有一些醇类和酯类物质。

齐墩果酸

不仅葡萄,蓝莓、李子等水果表面也会出现类似白霜,而且随着水果成熟,白霜也会越来越明显。

丨柿饼上的“白霜”

柿饼,是一种将柿子晾晒、干燥制成的食品,口感甜甜糯糯,东亚很多国家都有吃柿饼的传统。

传统的柿饼在制作过程中,会在表面形成一层“白霜”,这既不是发霉也不是淀粉,而是柿子中富含的果糖、葡萄糖、甘露醇等多种糖分,随着水分蒸发析出,在柿子表面凝结成晶体构成的。

甘露糖醇

葡萄糖

果糖

如果我们触摸这层糖霜,会发现糖霜并不粘手,而是比较干爽的质地。这是因为其中甘露醇和葡萄糖的吸湿性都比较小,可以保持柿饼表面干燥,这也有利于柿饼的保存。

丨巧克力上的“白霜”

我们常会发现,储存一段时间的巧克力表面会出现“白霜”,这是巧克力变质了吗?其实并不是,这种现象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Chocolate bloom”。

巧克力的白霜根据成因分为两类——“脂霜”(Fat Bloom)和“糖霜”(Sugar bloom)。

“脂霜”,是最常见的白霜类型,当巧克力的储存温度发生波动,比如从冰箱拿到室内,可可脂中熔点较低的脂类成分就会熔化。熔化后的脂肪具有流动性,会从缝隙渗透到巧克力的表面,温度再次降低后会形成“脂霜”。

“糖霜”,则是由于储存温度较低或湿度较高引起的,巧克力表面产生的冷凝水,或巧克力涂层中的水分会溶解巧克力中的糖分,当水分蒸发或是湿度变低后,糖分会在巧克力表面重新结晶,形成“糖霜”。

显微镜下,巧克力上的脂霜

脂霜和糖霜很容易区分,我们可以用手指触摸巧克力的白霜,脂霜摸起来会很光滑,而且会逐渐熔化;糖霜摸起来则比较粗糙干燥。我们还可以用水滴来进行区分,将一滴水滴到巧克力表面,脂霜上的水滴会结成小水珠;糖霜上的水滴则会摊开。

不过,不管是脂霜还是糖霜,都不影响巧克力的质量,可以正常食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41I45SIGJ4iBjQ9FG7_Nad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