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天才杨振宁:创造力与平衡感》| 重磅新书!

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9月出生于安徽合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公认的二十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创办人,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创办人。

1934年,杨振宁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名为《神秘的宇宙》的书,他被书中所讲的奇妙的宇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所吸引,回家竟对父母亲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那时,杨振宁12岁……

学霸杨振宁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除了会玩,杨振宁的学习成绩绝对地好,而且在清华园里已经小有名气。学习对他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杨武之是一位颇有人文精神的教授,对于教育儿子很有心得。杨振宁对此曾深有感触地说:

我九、十岁的时候,父亲已经知道我学数学的能力很强。到了十一岁入初中的时候,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更充分显示出来。回想起来,他当时如果教我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我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可是他没有这样做:我初中一与初中二年级之间的暑假,父亲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我《孟子》。雷先生介绍他的得意学生丁则良来。丁先生学识丰富,不只教我《孟子》,还给我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是我在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孟子》,所以在中学的年代我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摄于清华园西院11号杨家院中。远在柏林念子心切的杨武之正是在这张照片(右)背后写下了“振宁似有异禀,吾欲字以伯瓌”。

杨振宁在学习上优秀的表现,尤其是数学上表现的异禀,杨武之早有察觉。1935年在柏林访问时,杨武之在杨振宁的一张照片上亲笔写下了一句话:“振宁似有异禀,吾欲字以伯瓌”。据杨振宁说,这张照片是因为远在柏林的父亲挂念儿女,特别让家里寄到柏林的。这句话中的“伯瓌”是他父亲给他取的字。

但杨武之并没有拔苗助长,而是全面加强振宁的素质教育。杨武之这种“慢慢来,不要着急”的教育思想,以及重视人文科学教育的理念,正是杨振宁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他日后辉煌的科学成就和高尚的人格与其父的正确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杨振宁先生对物理的体会

中国《物理》杂志发表了杨振宁的一篇文章《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这是一篇对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学生或者学者都非常有价值的文章,这儿特地把其中最重要的结论性文字转载于下:

(1)一方面直觉非常重要,可是另一方面又要能及时吸取新的观念修正自己的直觉。

(2)与同学讨论提供了深入学习的极好机会。

(3)博士生为寻找他/她的论文题目感到沮丧是极普遍的现象。

(4)最好在一个正在发展的领域刚开始时进入该领域。

(5)兴趣准备工作突破口。

(6)物理中的难题,往往不可能一举完全解决。

(7)和别人讨论往往是十分有成效的研究方法。

(8)永远不要把所谓“不验自明”的定律视为是必然的。

(9)把问题扩大往往是一个好的策略。

(10)基础物理学奠基于美丽的数学之上。

(11)但是不是所有的美丽的数学都能进入物理学。

(12)一个研究生最好不要进入粥少僧多的领域。

重点新书——

天才杨振宁:创造力与平衡感

王珊 苗千 著

尽展天才杨振宁那完美地

融合创造力与平衡感的一生

人生有四季,风景各别致。

本传记将杨振宁先生的百岁人生分为四个阶段:

在清华大学度过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在西南联大的求学岁月;

赴美学习,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回到清华大学,反哺中国高等教育。

每一个阶段都是一段精彩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珊、苗千力作,资深出版人李昕先生作序。

本传记的独特之处在于:

不仅记录了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也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生活智慧;既表达了对杨振宁的景仰和敬佩,也体现了对他客观的观察与分析。

目  录

序   我眼中的杨振宁先生 /李昕

自序  看到一个最真实的杨振宁

前言  天才杨振宁:创造力与平衡感

第一章 从清华园出发

第一节 数学天赋

第二节 清华之外的世界

第二章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

第一节 再回合肥

第二节 南下

第三节 困苦的岁月

第四节 耀眼的物理系

第三章 从天才研究生到诺奖得主

第一节 抵达美国

第二节 专业方向的选择

第三节 如释重负

第四节 顶级学术圈

第五节 李政道的天赋

第六节 赏心悦目的风景

第七节 宇称不守恒

第四章 家国情怀

第一节 东方与西方

第二节 形势的变化

第三节 回国

第四节 蹩脚的“新闻记者”

第五节 他们那一代人

第六节 重视基础教育的建议

第七节 石溪里的中国科学家

第五章 重回清华园

第一节 全职回国

第二节 率真与谦逊

第六章 作为物理学家的杨振宁

第一节 从普林斯顿到纽约

第二节 不朽的“杨—米尔斯理论”

附录  翁帆笔下的杨振宁先生——写在《晨曦集》(增订版)

   出版之后 / 李昕

1.《晨曦集(增订版)》

杨振宁,翁帆  编著

一代科学巨擘的治学心迹与家国情怀

了解杨振宁先生精神历程的重要著作

《晨曦集》收录了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近期有代表性的文章,既有他放弃美国国籍的声明,也有关于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热点问题的专论,还有近期科学史研究的代表性文章,兼及研究生培养等多方面的社会议题,充分表露了一代科学大师的远见卓识与回报故园的拳拳之心。书中也收录了亲人、同事、友人、媒体人和学生所撰回忆文章,对杨振宁先生的生平和贡献进行了充分的介绍和评述。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KFd37QQN7nfJAvH3cAQIRP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