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魂归宇宙,霍金去世,享年76岁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获得CH(英国荣誉勋爵)、CBE(大英帝国司令勋章)、FR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A(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员)等荣誉。

2012年4月6日播出的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参与了客串。2017年为英国BBC录制纪录片《探索新地球》。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11月6日表示,技术有望逆转工业化对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于消除疾病和贫困,但人工智能需要加以控制。2017年11月,霍金预言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将变成“火球”。

2018年3月14日,霍金去世,享年76岁。

他是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是英国乃至全世界的科学“瑰宝”。

他是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但其思想早已传遍各大洲。

他是聚光灯下的“时尚科学家”,电影、足球、摇滚乐,他都乐于参与其中。

我相信,如果把霍金当成爱因斯坦之后最著名的科学家,很多人就会对他理 论望而生畏,我就是这样。但是,如果把他当成一个关于地球和人类命运的预言家,他的思想确实会赢得许多粉丝,我就是一个。

作为理论物理学界和量子宇宙学界的名公巨人,霍金先生在预言界“治学”可能并不那么严谨,而是以敢想敢说著称,那些悲天悯人的见解,也可能并不完全靠谱。

预言一: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慧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曾向英国《独立报》表示,人类必须建立有效机制尽早识别威胁所在,防止新科技(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的威胁进一步上升。霍金警告,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以生化战争或核子战争的方式摧毁人类。其实,早在2015年9月,霍金就发出过类似的警告:聪明能干的人工智能会让人类灭亡。霍金表示:一个超级聪明的人工智能可以非常好地实现它的目标,如果这些目标没有与我们人类一致,我们人类就麻烦了。

我们如何来对待霍金的警告呢?首先,霍金本人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者,霍金认为,如今人工智能似乎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人工智能甚至可帮助根除长期存在的社会挑战,比如疾病和贫困等。

人工智能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将极大提高生产率,节省劳动成本;通过优化行业现有产品和服务,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正由于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无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在我国两会上已将人工智能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也带来了近期和远期的风险。在不远的将来,那些重复、耗时、乏味的工作;在快速变化的复杂环境中进行的工作以及超出人类极限的工作,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系统所代替,从而冲击劳动力市场。可以预测,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多数人的智能将低于或接近人工智能的水平,如果没有政策的有效控制,财富就会集中到少数智能超过人工智能的人手中,这将进一步扩大社会的贫富差别,引发社会的撕裂。

至于说到霍金警告的人工智能引发的人类生存风险,即人工智能将来会从整体上超越人类智能,目前对此在认识上还有分歧。许多自然科学家认为,目前人工智能离上述水平还很远很远,其危险远不足虑;而某些社会科学家却有担忧,认为随着技术变革的深入,人工智能所引发的链式反应,就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上述认识的差异,正好体现了人类对智能认识的多样性。从这个角度看,科学家全面认识人类智能,并将其复现,只是时间问题。鉴于人工智能有可能超越人类智能,以及由此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再加上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不确定性,就充分说明了研究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必要性。

预言二:1000年内地球毁灭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过去曾多次发表自己对地球终将毁灭的看法,而在BBC将于6月份播出的纪录片《探索新地球》(Expedition New Earth)中,他再次发出警告称,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年限仅剩下100年。在未来的100年内,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到外太空寻找可能居住的星球,否则将面临灭亡的命运。

多年来霍金一直强调,地球上的生命很有可能由于某种灾难而灭绝,如全球变暖、小行星撞击、核战争、基因工程制造的病毒、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等,并且这种风险还在不断增长。

在该纪录片中,霍金和他的团队探讨了人类是否能够以及如何能够移居到不同星球的问题,包括生物学、天文学、火箭技术和人类冬眠等。

不过,此前霍金曾对此表达过担忧 ,认为“由于至少在未来几百年里人类还不能实现在太空的自给自足,因此我们在这段时期内要非常地小心”。

霍金有关地球终将毁灭的预言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11月,霍金曾有过类似演讲,当时他预言的结果更为保守,认为在目前这个脆弱的地球上,人类最多只能再幸存1000年。

当时他说道:“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将能够利用引力波来回顾宇宙大爆炸的中心。在我们坚持不懈地观察和研究中,宇宙学说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进入太空。如果不逃离这个脆弱的星球,我认为人类的生存时间还剩下不到1000年。”

霍金当时还称,人类以不可持续的速率继续吞噬地球上的资源,这将加速地球的毁灭。

而早在2011年,他也曾经发出警告称,小行星撞击地球、核战争、超级病毒和全球变暖等因素带来的威胁将使地球在200年内毁灭,人类若想幸存必须移居至外星球。

2008年,霍金还曾号召人类移居月球或找到在火星上生存的办法。

不过,霍金的支持者们似乎更能读懂大师的“真意”。他们说,霍金的此番言论是为了警示人类爱护地球,希望人类社会朝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倘若如此,“危言耸听”也就可以理解了。

预言三:时间旅行不是梦

霍金称:时间旅行有可能实现,有人已穿越成功。霍金和几位非常有名望的物理学家称,时间旅行是可能实现的,而且在曾经就已经发生过。关于时光旅行爱因斯坦理论中也提到会实现,下面小编带你看下霍金称:时间旅行有可能实现,有人已穿越成功。

霍金称时间旅行只是一种方式是在宇宙中光速行驶,人类只要能够遭成可以在宇宙中光速飞行的太空船人类时间旅行的想法就会变成现实,霍金称在已经有人实现了时间旅行,国际空间站居民Sergei Krikalev拥有在太空中旅行的最长时间记录:803天9小时39分钟。

霍金称:“你可以打造出一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并且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旅行,转个圈然后回来。设想一下你飞行了六个月,然后掉头再飞六个月回来。”

当你走出飞船时,你长了一岁,但是地球可能已经过去了许多许多年。地球可能已经过去了一万年、十万年或者一百万年,但是这取决于你旅行的速度以及与光速的接近度。”

也就是说,当你在以光速旅行时,相对于仍然待在地球上的人类说时间就变得缓慢。然而,唯一的问题是以这个速度飞行的飞船将需要无法想象的能量,而且船体遭受的离心力也很可能是致命的。

但是也有另外一种通过时间旅行的可行方式,而且也需要进入外太空。爱因斯坦也提出理论称,如果你位于一个黑洞的边缘,时间将变得更加缓慢。Greene教授解释称:“你在黑洞边缘待一会,当你回到地球,你将进入未来,进入到什么时候的未来取决于你与黑洞边缘的距离以及你在那里待的时间长短。

当国际空间站以大约7.66公里/小时的速度围绕地球轨道运行时,由于他在太空中的高速运动和所生活的时间,他事实上由于时间膨胀到达了地球0.02秒后的未来。在国际空间站上以那种速度围绕地球飞行,时间将有几毫秒的加快。

而物理学家Colin Stuart声称:“由于引力产生的时间膨胀相当小,因为地球的引力较弱,因此时间膨胀是由于速度产生的,而且宇航员事实上进入到他们很近的未来。”

预言四:大脑可能“独立”存在

霍金在21岁时就患上了罕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全身肌肉逐渐萎缩,只有几根手指能够活动,后来连说话也只能依靠特制的声音合成装置。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人的大脑可以独立存在人体之外,这个论点又再一次掀起了“永生论”之争。霍金说,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只是目前技术还没有到达。

霍金在一部关于他传记的纪录片首映式上说,器官就像一个程序,是有可能被复制到电脑中的。霍金说:“我认为大脑像一个心理程序,就像电脑一样。所以理论上可以把大脑复制到电脑中,为人死后提供一个新的生命形式。但这个方法超出我们现在的能力。我认为,传统的来世观点只是童话故事,尤其是对那些恐惧黑暗的人来说。”

“我的一生都面临着随时早逝的危险,所以我痛恨浪费时间。”霍金通过计算合成声音说道。说话时,他在使用面部肌肉和眨眼来控制语言。

大脑在体外存活,听起来非常科幻和不可能,但那应该是很多很多年以后的事情,谁能预知那时候的科学进展到那个地步呢。

谈及生死,霍金曾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信仰自由的权利,上帝是不存在的,没有人是创世主,也没有人能掌握我们的命运。并不存在天堂或者来世,我们只有此生,来欣赏宇宙之美。正因如此,我非常感恩。”

今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

今天地上少了一个明星,天上从此多了一颗星星,他的智慧和忠告永在。

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日子,离开在爱因斯坦诞辰的日子,他们说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今天会不会也在世界的哪个小角落里,有一个新的小生命的诞生,在往后的日子里,继续向着你们的远方前进。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14A0TAU7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