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高寿命轻型笔记本电脑电源线的研制

笔记本电脑的正常使用寿命通常为3~5年,电源线作为配套设备,理应具有同等使用寿命。然而,电源线频繁的移动使用和拉拔收卷,易出现过度的弯折、拉伸、绕线、芯线之间摩擦,甚至会发生导体断裂、电源线无法使用等故障。据统计,笔记本电脑电源线的损坏更换周期仅为半年左右。

为此,本工作结合市场前景研制出一种成本低、体积小、寿命长的笔记本电脑电源线,匹配Type-C接口,不仅可以解决寿命短的问题,还改善了传统电源线不便携带的缺点,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精读

影响电源线寿命和质量的因素

通过对电源线的特性、使用环境和状态分析,影响电源线寿命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电源线自身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

1)自身因素。电源线的产品性能涉及结构设计、材料选型、工艺、质控、管理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将导致电源线的性能变差。

2)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包含温度、湿度等,如长期暴晒在阳光下会导致护套层开裂,进而影响电源线使用寿命。

3)人为因素。人为使用条件不当,比如使用过程中的机械损伤、频繁收卷电源线、拉拔插头线,或使电源线长期带电、适配器接触松脱致尖端放电等,均会降低电源线的使用寿命。

4)体积大。传统Type-C接口电源线由两根绝缘单线和一根充电确认信号线组成,挤出护套后,所得到的产品外径大,耗材多,进而影响电源线的质量。

电源线的改进

依据客户对高寿命轻型笔记本电脑电源线性能的要求,其主要可靠性技术指标见表1,考虑到产品配套设备会销往不同的地区及国家,电源线还须满足UL 758-2019《电器布线电线电缆及其试验方法》及UL 1581-2019《电线电缆和软线参考标准》的规定。

表1 高寿命轻型笔记本电脑电源线可靠性指标

针对上述可靠性指标和产品标准要求,本工作以型号为AWM 20276 18AWG×1C+24AWG×1C+D OD:4.05mm电脑电源线用电缆为例,对其改进后的结构和工艺进行说明。

1、结构改进

传统型电源线结构,由两根绝缘单线和一根充电确认信号线组成,三芯成缆后,再挤包一层聚氯乙烯(PVC)护套。同等护套厚度情况下,传统型电源线护套相对改进型外径较大,不便于携带;且耗材多,成本高,没有市场竞争优势。

为提高产品便携性和市场竞争力,本工作对传统型电源线结构进行改进,将电线接地端(GND)线芯设计成裸线,改进后电源线的外径由原来的4.6mm减小至4.05mm;单位长度质量由原来的27kg·km-1减小至21 kg·km-1;成本由原来的每千米1490元减小至1420元。传统型和改进型电源线的结构对比示意图见图1。

图1 传统型和改进型电源线的结构示意图

2、工艺设计

1)导体

电源线导体主要依据其可靠性指标和产品标准要求设计。在导体结构设计和束、绞工艺设计时,须提高电缆的耐弯曲性能。导体按标准GB/T 3956—2008规定的第6种软铜导体规格设计,单丝直径为0.12mm;同时为提升寿命,在束线时填充一根750D尼龙丝。

2)绝缘

符合电源线要求的绝缘料有耐热等级为105℃的PVC、聚四氟乙烯(PTFE)、交联聚烯烃、聚丙烯(PP)等。交联聚烯烃成本相对PTFE较低,但要增加电子辐照加工工艺。出于成本考虑,改进方案中信号线与电源线的绝缘料分别选用PP和耐热等级为105℃的PVC,生产时导体过预热器,绝缘同心度控制在90%以上,芯线做浸锡测试:在温度为(330±5)℃的锡炉中浸5s,绝缘层热收缩不大于1mm。

3)成缆

成缆节距过大时,绝缘和护套机械性能可能不达标。常规的成缆工艺,裸地线易扭绞,导致成缆外观差。改进方案中绞合采用630型悬臂式单绞机,绝缘线芯采用普通放线装置,裸地线采用返燃机放线装置,设置成缆节距为(50±5)mm,右向绞合而成。

4)护套

护套对电源线内部起直接保护作用,保护电源线不受机械损伤。依据电源线的可靠性指标、产品标准和性价比,对多种护套材料进行试验、验证和对比,优选UL认证的80℃雾面PVC,邵氏A硬度为80A,挤出内模管嘴长为0.5mm,外模设计比标称线径大0.25mm,电缆线芯过滑石粉后充实押出,电缆外径控制在(4.05±0.10)mm。

试验部分

耐弯折试验项目主要是验证生产工艺对电源线寿命性能的影响,考察的是电源线(绞合导体、绝缘、编织导体、护套等)传输性能不被反复弯折运动影响的能力。

1、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为YH-8801A型电线弯折试验机。

2、试验方法

结合客户要求和ANSI/EIA-364-41C-1999标准中方法,选取不同的材料、工艺和设备,分别进行制样、验证、对比分析。裸地线的规格为(72/0.12)mm镀锡铜+750D尼龙丝,是影响耐弯折测试性能好坏的关键因素,本试验优选列出五种方案,每种方案两条试验样品,分别记为1-1,1-2,2-1,…,5-2,并按照表1中耐弯折测试1的要求进行测试。

方案一:减小裸地线节距。用400型束丝机束线,束绞节距由(16±2)mm减小为(10±2)mm。

方案二:复绞。用18根0.12mm单丝镀锡铜线在400型束丝机上进行束绞,束绞节距为(11.56±2)mm,再用4股束绞线进行复绞,复绞节距为(22±2)mm,导体复绞时将尼龙丝放置在导体中心,4根铜丝股线放置在周围。

方案三:过一道分线盘。用400型束丝机束绞,尼龙丝和72根单丝镀锡铜线分别穿过分线盘的分线孔。具体设置为:尼龙丝放置在分线盘的中心孔,72根单丝镀锡铜丝依次放置在中心孔的外围,第二层12根,第三层 15根,次外层19根,外层26根。束绞节距为(13.87±2)mm,护套押出前,缆芯半成品过滑石粉。

方案四:缠绕机束绞。用300型缠绕机束绞,750D尼龙丝做“主线”放置在中心,72根单丝镀锡铜线缠绕在尼龙丝上,缠绕节距为(13.87±2)mm,护套押出前,缆芯半成品过滑石粉。

方案五:过三道分线盘。用400型束丝机束绞,尼龙丝和72根单丝镀锡铜线过三道分线盘,具体设置为:尼龙丝和12根单丝镀锡铜线分别穿过第一道分线盘的分线孔;15根单丝镀锡铜线分别穿过第二道分线盘的第二层分线孔;19根单丝镀锡铜线分别穿过第三道分线盘的次外层分线孔;26根单丝镀锡铜线分别穿过第三道分线盘的外层分线孔。束绞节距为(13.87±2)mm,护套押出前,缆芯半成品过滑石粉。

3、结果分析

五种方案的耐弯折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五种方案的耐弯折试验结果

由表2中的测试结果可知:方案一成缆后裸地线节距再次变小,导致裸地线扭绞严重,进而影响成品外观;方案二中分股束线,可以提升耐弯折性能,但束线外径增大导致成缆外径变大,影响成品外观和护套厚度;方案三中一道分线板束线,成品外观好,但耐弯折性能不合格;方案四和方案五,各项性能测试指标均可以满足,但方案四在缠绕机生产时需增加倒轴工序,人工成本较高;方案五中导体采用400型束丝机束线,立式带张力放线架,束线后导体光滑圆整,成缆裸地线采用返燃机放线,避免了束线扭绞问题的发生,提升了产品圆整度。

本工作介绍了高寿命轻型笔记本电脑电源线的研制及设计,并重点阐述了影响电源线寿命和质量的因素及耐弯折性能试验,产品结构简单、寿命长、质量轻。随着5G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融合与发展,此类产品需求将日益增加,并且市场前景广阔。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44hthP1I-i2CsgCcpm7zie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