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介入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这些创新成果亮相科技周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赵萌萌 周学津)5月25日,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11号馆开展,将持续到6月1日。科技创新展览聚焦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能源科技、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展示了200多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

26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走进2024全国科技活动周,带您了解医药健康的前沿“黑科技”。

介入手术机器人,

让医生告别沉重铅衣

本届科技周,唯迈医疗展区带来了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与介入手术机器人。北京唯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OO (首席运营官)田威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血管造影机,相当于医生的眼睛,可以帮助医生实时观察患者血管里微小的情况,如狭窄、出血等。截至目前,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已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应用。”

唯迈医疗介入手术机器人

田威介绍,本次带来另一款产品是介入手术机器人,是该公司与安贞医院联合研发的,通过大数据采集和智能仿生学习,模拟安贞医院顶级专家术中手法,使医生可以在隔室甚至异地操作,完成亚毫米级导管、导丝、球囊以及支架置入,并通过智能感知了解血管弹性和组织硬度,使医生免除X射线危害。

“以往,医生会穿着二三十斤重的铅衣来进行介入手术,一个小时左右全身就湿透了。手术过程中,医生还要完成非常精细的操作,由于血管有很多迂曲,医生需要将非常精细的导管、导丝从人体的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入到血管中,手术难度极高。” 田威表示,与人有疲劳期不同,手术机器人可以随时保持精度。目前,这款机器人已经通过国家药监局的绿色创新通道审批,即将上市。

脑机接口技术,

瘫痪患者能操作机械臂喝水

用脑电活动控制动作,通过微小电流让脑细胞和计算机之间“互动”,瘫痪患者就可以操作机械臂喝水……这些过去只出现在科幻小说里的场景,正在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逐步走进现实。

“‘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由电极、神经电信号采集设备、解码计算机、外部控制设备等组成。”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李园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介绍,“可以把电极想象成贴片,贴片上有很多电极触点,将电极贴在大脑皮层上,就可以收集大脑信号了。一块电极贴片的厚度只有几微米,大小在几平方毫米到几十平方厘米之间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北脑二号”。赵萌萌摄

李园表示,根据采集信号不同深度,脑机接口分为无创和侵入式两种。无创脑机接口是将电极贴在头皮上,目前已经应用于娱乐、教育和大健康领域。和“北脑一号”不同的是,“北脑二号”开发的是侵入式的入脑电极。

“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早已构建完成,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将在运动与语言障碍的功能替代与康复等方面,为患者带来更为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q5DNOgPYkW3sFNE6evwgZ8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