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从传统到智能,城安物联应用大数据让水库大坝监测进入智慧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坝建设越来越多,其中中小型水库大坝的安全也是我国大坝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早期工程标准偏低、质量较差,加之工程管理与运行维护费用缺乏正常渠道投入,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2024年水利部印发《关于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数字孪生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强调到2025年,新建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利工程普遍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数字孪生平台和业务应用体系建设,实现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动态感知、智能预警、智慧响应,数字孪生工程与实体工程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水利工程建设数字孪生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推进有条件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开展数字孪生建设。

传统监测方法

传统的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人工监测与人工巡查。

1. 效率较低:需要监测人员逐个测点进行测量和记录,耗费时间较长,难以实现实时、高频的监测。

2. 受人为因素影响大:不同监测人员的操作水平、责任心等可能存在差异,导致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一定波动。

3. 工作环境限制:在恶劣天气或复杂场地条件下,人工监测的开展可能会受到阻碍,甚至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加上部分水库位置偏远,基本处于无人看管状态。

4. 监测范围有限:难以同时对基坑的各个部位进行***、无遗漏的监测。且高度依赖于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巡查员只是按照既定的计划和路线,检查大坝的表面裂缝、滑坡、水位等问题,可能会错过一些细微的变化或异常情况。

5. 实时性欠佳:不能即刻反映基坑的动态变化,可能会出现监测数据滞后于实际情况的现象。

6. 成本较高: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成本,长期来看费用相对较高。

7. 数据处理相对繁琐:大量的人工记录数据后续的整理和分析较为繁杂,容易出现错误或遗漏。

巡检和监测是保证大坝安全的重要环节。当前水库大多建在地质结构复杂的地形处,面积大,距离远,传统的监测方式不仅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不够灵活方便,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智慧水利的发展需求。所以我们必须要切实的做到将人工巡视监测和智能监测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大坝的安全运行。

城安物联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方案

城安物联将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与水库大坝实际情况相结合,自主开发了水库大坝的一套智能化、信息化的在线监测系统及各类型监测设备。水库大坝要健康长远地运行就必须要定期开展安全监测工作,落实监测项目设置与测点分布设置的各项要求,加强巡查管理与渗流量观测,及时准确掌握水库大坝运行的动态变量,并将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及时作出预警,制定高效、经济、及时的管养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方案设计

监测点选择:根据水库的规模和运行特点,选择合适的监测点。监测点应涵盖水库大坝的各个关键部位,如坝体、环境、水位观测点等。

监测设备选择:根据监测点的特点和需要监测的参数,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监测设备应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数据传输:不仅利用先进的数据传输技术,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以便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而且能够兼容不同厂家的硬件设备数据,实现在一个平台上整合展示同一项目的所有数据,并支持用户在同一平台内统筹管理现有和新建的多个水利监测项目。

监测平台

登录界面

平台三维模型

数据曲线图

一键生成检测报告

监测现场

项目案例

100+项目案例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5ufbLbywo8y43gDRgb5QXs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