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成为视障人士的“第二双眼睛” 上海交大团队研制“导盲六足机器人”:1秒之内可响应

根据中国盲协相关数据,我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仅仅依靠导盲犬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千万余名视障人士的需求。

在刚刚过去的由中国残联主办的“科技助残 共享美好生活”展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峰教授团队研发的一款“六条腿”导盲机器人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该款机器人具有视觉环境感知功能,可自主导航至目的地、动态躲避障碍、识别红绿灯等。据展会介绍,该款机器人通过批量化生产、人工智能辅助可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智能,解决导盲犬数量短缺的问题。不仅如此,通过后台建立完整的互联网服务体系,导盲机器人还可以实现居家陪护、应急处理,带领盲人抵达更多地方等功能。5月28日,高峰在上海交大对这款机器人进行了一次集中介绍。

和盲人建立有效沟通,让导盲机器人理解使用者意图同时维持机器人自身动作协调是导盲机器人的首要任务。

高峰教授团队在导盲机器人上集成了听觉、触觉和力觉三种交互方式,实现盲人与导盲六足机器人之间的人机智能感知与顺应性行为。机器人可根据盲人的语音指令,基于深度学习端到端语音识别模型理解语义信息,快速响应、准确识别,目前语音识别准确率为90%以上,响应速度在1秒之内。机器人可通过语音下发指令,如:启动、停止、设定目的地、加速、减速等;同时机器人实时反馈行走和环境状况等信息,实现双向智能交互。盲杖可以实现盲人与导盲机器人之间的力觉交互,向盲人提供牵引力和转向力矩,引导盲人前进和转向,同时盲人可以推拉盲杖来动态调整机器人的行走速度。目前机器人最大速度达3m/s,能够满足盲人慢走、快走、跑步等出行需求,且六足的独特构型优势确保机器人可以低噪声稳定行走。

导盲机器人在复杂地形行走需要更高的自主规划能力,这类自主规划功能通常包含地面信息的获取和建模、定位导航、落脚点的选择、身体位姿规划以及连续运动的规划等。

高峰教授团队研发制成的导盲机器人已进入实地测试阶段。在整个研究推进过程中,由视障人士参与线下展示与功能测试,未来团队也将根据视障人士的实时反馈,对机器人持续研发、调试。

作者:

摄影:袁婧剪辑:祁骏编辑:陈云峰责任编辑:王蔚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2K2ukvSU5YDGWFEzXDMNWO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