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成立十年市场份额0.6%,佑驾创新追智驾上市风

继知行科技、纵目科技之后,又一家智驾类企业赴港上市。近日,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提供商佑驾创新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按2023年L0至L2+/L2++解决方案的收入计,其在国内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六,市场份额0.6%。

根据招股书,佑驾创新2021—2023年营收分别是1.75亿元、2.79亿元、4.76亿元,超八成来自于智能驾驶解决方案,2019年起开始商业化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还未成规模,毛利率从2022年的45.5%降到2023年的5.9%,车路协同业务自2022年贡献营收,毛利率从当年的10.2%增至2023年的19.8%,营收占比从0.3%提高到15%,相应的销售成本则从64.8万元飙至5731.6万元。

和已经上市的知行科技以及较早向港交所递表的纵目科技相比,佑驾创营收额较低,以2023年为例,佑驾创新、知行科技、纵目科技营收分别是4.76亿元、12.16亿元、5亿元,相应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是1.85亿元、1.95亿元、5.2亿元。

八成营收来自智驾方案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包括L0至L5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实现L0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可以对部分物体和事件进行检测和响应,但无法执行持续的车辆运动控制任务。实现L1至L5自动化的解决方案通常被称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可在动态驾驶任务中执行不同程度持续的车辆运动控制。佑驾创新在招股书中对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做了详细介绍。

“我们坚持智能驾驶发展的渐进式路线,逐步从L0智能驾驶提升到L4自动驾驶”,佑驾创新在招股书中介绍,“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是我们业务的核心和基础。”

可以佐证的数据不少。佑驾创新的营收来自于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车路协同、其他四部分。

2021—2023年佑驾创新98.8%、95.7%、81.1%的营收来自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这套方案主要包括iSafety和iPilot解决方案以及其他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相关服务。佑驾创新预计在2024年底交付iRobo解决方案,该方案可在特定区域及操作场景下支持全自动驾驶。

招股书显示,佑驾创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平均单价是630元,2023年销量超过78万套。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按L0至L2+/L2++解决方案的收入计,佑驾创新在中国所有新兴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三。

不过,营收主力的毛利率并不是所有业务中最高的。2021—2023年佑驾创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毛利率分别是10.7%、10.1%、13.7%,公司整体毛利率是9.7%、12%、14.3%,毛利率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随着我们扩大业务规模,实现了规模效应;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及毛利率较高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及车路协同业务产品贡献的收入增加”,佑驾创新通过招股书表示。

新业务表现不稳定

2021—2023年,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营收分别是69.6万元、156.5万元、1834.6万元,分别占比总营收的0.4%、0.6%、3.8%。

和其他营收相比,这块业务的毛利率波动更大,2021年毛损率1.7%,2022年、2023年的毛利率分别是45.5%、5.9%。在佑驾创新看来,“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业务2021年及2022年的毛利率不具代表性,因为在2021年、2022年原型样品阶段我们只交付了少量项目。2023年,虽然我们逐步进入了该业务的爬坡期,但仍未实现规模效应”。

2021年和2022年的数据不具代表性,2023年5.9%可供参考吗?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佑驾创新方面未予回应。

对此,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和北京商报记者交流时表示,“智能座舱赛道的竞争者挺多的,5.9%的毛利率没有参考价值,这个业务的不确定性很大”。

相比之下,车路协同是较晚贡献营收的业务,2022年、2023年这块业务的营收分别是72.2万元、7145.4万元,营收占比从0.3%增至15%,毛利率从10.2%增至19.8%。

也就是说,除了不具代表性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2022—2023年佑驾创新其他两个主要的业务板块营收和毛利率逐年增长。

同样上涨的还有销售成本。2021—2023年佑驾创新销售成本分别是1.58亿元、2.46亿元、4.08亿元,相应的经调整净亏损1.31亿元、2.06亿元、1.85亿元。

佑驾创新在招股书中解释,佑驾创新的销售成本主要是原材料及耗材的采购成本,占比70%以上。“我们的销售成本主要与交付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成本有关,其次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及车路协同的成本。”

加入智驾上市潮

“我们所在行业竞争激烈。如我们无法及时开发并推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及客户需求的新解决方案,我们的未来业务、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竞争地位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在风险因素板块,佑驾创新直截了当,“我们已经并打算继续大量投资研发,这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结果,因此我们的短期现金流量、流动性和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根据招股书,2021—2023年,佑驾创新的研发支出分别为8220万元、1.39亿元及1.5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46.9%、49.9%及31.5%。可以看出,佑驾创新研发开支绝对值增长,但所占营收的比例下降,按照招股书的解释,这主要是由于佑驾创新的商业化进程及业务增长实现规模效应,公司希望利用研发基础及高度迭代的解决方案开发方法进一步提高公司研发活动的效率。

“规模效应是大多行业和企业盈利的前提,只是这种利好能持续多久,还要看行业的发展情况”,瑞达恒研究院经理王清霖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站在观察者的角度,多家智驾类企业赴港上市释放的信号明显。“从行业发展阶段看,智能驾驶是资本市场比较看好的赛道,所以纵目科技、佑驾创新等企业借助这一风口寻求上市机会。从企业业态看,智能驾驶企业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短期内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之间可替代性较低,不存在直接竞争”,王清霖说,“不过,资本市场的流动资金相对有限,在‘上市潮’的环境下,同一赛道的企业会争夺资本,这可能对企业和行业的长期发展走向有一定影响。”

张翔则提到了智驾类企业的困境,“这类企业短期来看盈利困难,但长远看市场潜力不小。所以企业需要通过上市募集资金,上市对于企业而言,也是对公司产品的背书”。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cxh-Q7bfsw4xjN2yyPfkj6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