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清华大学段路明研究组首次实现基于数百离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计算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董鲁皖龙)清华大学段路明研究组近日在量子模拟计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实现512离子二维阵列的稳定囚禁冷却以及300离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计算。该工作实现了国际上最大规模具有单比特分辨率的多离子量子模拟计算,将原来的离子量子比特数国际纪录(61离子)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并首次实现基于二维离子阵列的大规模量子模拟。该成果研究论文 A Site-Resolved 2D Quantum Simulator with Hundreds of Trapped Ions 近日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自然》),被审稿人称为量子模拟领域的 “巨大进步”“值得关注的里程碑”。

离子阱系统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实现大规模量子模拟和量子计算的物理系统之一。多个实验验证了离子量子比特的高精密相干操控,该系统的规模化被认为是主要挑战。此前研究人员在Paul Trap(保罗型离子阱)中实现了最多61个离子一维阵列的量子模拟。虽然基于Penning Trap(彭宁型离子阱)可实现更大规模约200离子的量子模拟,但因缺乏单比特分辨探测能力而难以提取量子比特空间关联等重要信息,无法用于量子计算和精密的量子模拟。

本工作中,段路明团队研究人员利用低温一体化离子阱技术和二维离子阵列方案,大规模扩展离子量子比特数并提高离子阵列稳定性,首次实现512离子的稳定囚禁和边带冷却,并首次对300离子实现可单比特分辨的量子态测量。

研究人员进而利用300个离子量子比特实现可调耦合的长程横场伊辛模型的量子模拟计算。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准绝热演化制备阻挫伊辛模型的基态,测量其量子比特空间关联,从而获取离子的集体振动模式信息,并与理论结果对比验证;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对该模型的动力学演化进行量子模拟计算,并对末态分布进行量子采样,通过粗粒化分析验证其给出非平庸的概率分布,超越经典计算机的直接模拟能力。该实验系统为进一步研究多体非平衡态量子动力学这一重要难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2020级博士生郭世安,通讯作者为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该研究得到了科技创新2030—“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重大项目、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教育部、清华大学笃实专项和启动经费的资助与支持。

作者:董鲁晥龙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C8BW33yAPm7LQYBxgEtgUw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